進入五月開始多空分歧,破底股漸多,但加權指數撐在15500點附近,越是看跌不跌,中小型股就越多破線轉弱。這樣的盤勢也發生在滬深股市的板塊分化,遊戲、新能源、TMT(科技、媒體、電信)與光伏等大跌,但銀行股大漲特漲,連中國銀行都創歷史新高,對比美國中小型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破底再破底,也算是另一種中美角力。
其實每年第一季財報公布期間經常會出現這種多空分歧的盤勢,除了科技產業進入傳統淡季之外,更要緊的是五月是報稅季,是股市缺少資金的時候,甚至常見大股東申報賣股繳稅,所以華爾街諺語「五月賣股走人」的確有它的道理所在。
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超低利率環境營造的超長期牛市,這十五年期間的五月行情,只有2014、2017與2018年這三年的五月平靜度過,其餘年份的五月要不是收跌,就是起跌點,例如:2008年5月不僅跌-300點,而且是雷曼兄弟倒閉引發金融海嘯的起跌點,後來波段最多跌-4964點。2009年5月雖然沒跌,但隔月最多跌-790點。2010年5月最多跌-972點。
2011年5月雖然變化不大,但後來的六到九月跌了-2111點,成為波段起跌月。2012年5月最多跌-454點。2013年5月雖然太平,但隔月最多跌-591點。2015年5月最多跌-284點。2016年5月最多跌-378點。2019年5月最多跌-740點。2021年5月最多跌-2407點。2022年5月最多跌-976點。今年2023年5月會成為少數20%機率的太平月份嗎?拭目以待。
多空分歧的初期盤勢特徵,就是多數股票在轉弱下跌,但指數就是不跌,也就是廣度不夠,此時可以用ADL或ADR指標來解釋,不過這是市場寬度指標,不是買賣訊號指標,知道就可以了。
2023/5/9收盤就是一個典型範例,當天加權指數收在15727點,漲28點,但下跌家數高達806家,上漲家數僅268家,持平96家,除了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塑化等前五大權值股上漲貢獻之外,另外還有金融與筆電族群撐盤,關鍵就在於「拉權值股、出中小型股」的掩護出貨手法,當天上櫃指數下跌-1.4%,上漲194家,下跌773家,持平77家,一根增量的實體黑K跌破五日均線,同時也跌破2022/10/26的158低點起漲以來的上升趨勢線,這次是第二次跌破,明顯的中小型股轉弱證據。
對照三大法人上櫃買賣超數據,從2月8日以來就是賣多買少的籌碼分布,其中3/23~5/9這30個交易日期間,累積賣超共-869.99億元,僅四個交易日呈現買超共27億元,就連同期間的集中市場還呈現買超140.87億元,且外資在台指期未平倉還留了16934口多單,加上台積電調高第一季現金股利,從2.75元調高到3元,台積電不跌,加權指數就跌不多,這就是典型的拉權值股掩護出貨中小型股的手法。
不確定年代中確定的投資方向
傳統上520總統就職演講通常會牽扯到敏感的兩岸議題,因此在「五窮六絕」的傳統淡季,偏多操作難度甚高。從族群角度,權值最大的半導體族群資金占比降到19.41%,少了至少10%資金,由於台積電說第二季營收衰退,第二季財報要等到八月才公布,長達一季的等待時間,正所謂久盤必跌,已經有很多封測、記憶體、IC設計等族群破線轉弱,或是正準備轉弱,例如鈺創、敦泰、晶宏、聚積、凌陽、新唐、偉詮電、富鼎、尼克森、盛群、智原、譜瑞-KY、創惟、矽力-KY、力智、力積電、宏捷科、萬潤、九齊、義隆、來頡、紘康、松翰、精材、菱生等。當然這只是半導體,軟弱的族群還很多,以後再整理。
多頭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至少散熱族群搭上AI伺服器的高算力、高耗能,降溫冷卻維持效能成為不確定年代中確定的投資方向。雖然多數散熱族群的業績仍會受到PC與手機的去庫存到第三季影響,但市場也很奇怪,在這個當下,多數PC股卻都很抗跌,也不是特別在意伺服器的出貨量今年也是有下修砍單的利空,單就股價角度,散熱族群的走勢就跟PC族群的逆勢上漲同步,這兩大族群再加上金融股似乎是多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