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30的上班族俊華在外租屋多年,近來因與相戀多年的淑如有共組家庭的計畫,因此想在台北縣市買房子,但因預算有限,希望房價在1千萬以內,畢竟他跟女友的月收入加起來才8萬多,怕房貸壓力負荷太重。原本俊華直覺房貸就是去找銀行申辦,但他的保險業務員卻提醒他也可以跟保險公司申辦房貸專案,基於買屋是一輩子的事,凡事小心為上,俊華於是分別前往銀行和保險公司詢問相關細節。但第一次買屋的他,不禁滿心疑惑,房貸究竟是向銀行申請好,還是保險公司比較划算?
#@1@#看似琳琅滿目的房貸商品,其實都是圍繞在利率上大作文章,例如指數型房貸是目前房貸市場的主流,之所以廣受大眾歡迎,在於其利率隨著市場利率浮動,公開透明,而且每半年或3個月就會調整一次,讓消費者可以隨時掌握利率變化。台新銀行消金行銷事業處資深副總經理夏敏蘭表示,理財型房貸則是訴求在獲得房屋貸款的同時,還有一定的理財額度可以循環使用,並可隨借隨還,很適合有資金周轉需求的人。消費者對利率靈活調整的房貸接受度較高,保險公司過去依契約訂定的固定型利率現在也有所調整了。夏敏蘭表示,保險公司因資金充裕,為讓資金充分運用而推出優惠房貸,但保險公司的利率是以保單分紅利率加碼計息,通常每半年會調整一次,與銀行房貸固定以8家行庫利率的平均值為基礎不同,相對比較不夠透明。究竟選擇哪一種房貸最划算?壽險業者表示,房貸最大的風險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因此,如果消費者判斷短期內的利率走勢會攀升,選擇固定利率型房貸,就可以享受目前穩定合理的低利率,2~3年後再依市場水準,選擇固定型或指數型房貸。若是認為利率在1~2年內會持平或再降,就適合用指數型房貸,隨市場利率調整較有利。而理財型房貸可隨時彈性運用資金的設計,適合有短期資金需求的人,否則並不能為你省下利息(表1)。
#@1@#原則1比較轉貸費用怎麼算 》除了比利率,還要比較手續費用,通常在銀行申辦指數型房貸時,一開辦就要收取約3千元的費用,再加上其他如徵信費、鑑價費、代書費、代償費等,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至少也要1~2萬元左右,光是申請成本就令人大嘆吃不消(表2)。壽險業者表示,除了地政規費、代書費之外,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主動吸收部分費用(如開辦費、鑑價費、代償費、帳戶管理費等),就為消費者省下不少申請成本,所以還是要多比較,才能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房貸。依照年繳保費的金額,保險公司有時也會採取減碼來回饋給保戶,有些甚至連轉貸的鑑估費、代書費、手續費等等,都還有折扣,以減輕客戶轉貸的成本。原則2比較3~5年的平均貸款利率 》在市場競爭下,無論銀行(表3)或保險公司(表4)推出的房貸,第1年利率都不會差距太多,因此在選擇房貸的時候,除了比較第1年的首期利率高低之外,更重要的是第2年起的利率加碼幅度;因為房屋貸款的期間往往長達20年,如果第2年後利息負擔無法減輕,實際上並不是個合適的房貸。根據經驗,一般房貸還清或轉貸的平均時間為7年,所以消費者至少要比較3~5年的平均貸款利率,選擇中長期利率最低的,要比選第1年利率最低的房貸來得更划算。原則3衡量自身3~5年財務規劃 》房貸屬於長期貸款,夏敏蘭表示,除了後續服務很重要,客戶也應檢視個人的財務規劃,例如衡量自身未來3~5年的財務狀況是否穩定?評估房屋坐落地點價位是否可以負擔?可貸款金額是否會對家中經濟造成負擔?等等問題,然後仔細比較商品內容、利率調整時間與次數、彈性還款方式、業者所搭配的其他附加優惠,以及有無利率轉換權機制等配套方案。壽險業者表示,有時保險公司會提供給保戶更優惠的房貸利率,不妨多加留意,才能做到真正的精打細算。壽險業者建議,消費者在辦理房貸前,除了要問清楚各項費用之外,更要留意訂定的契約內容,如貸款利率、利率調整方式、還款限制等事項,都應於契約上詳細記載,萬一日後發生任何糾紛時,白紙黑字在法庭上就比較站得住腳。此外,提前部分清償也算違約,或是雖可部分清償,但是剩下的貸款卻要加碼計息……等,諸如此類的爭議無所不在。為了避免糾紛,務必要注意契約書上所有的規定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