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數大學生、研究生而言,參加產業界所舉辦的各項比賽,動機與目的不外乎是奪取獎金,但目前在趨勢科技擔任工程師,曾獲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銅牌、中華盃遊戲軟體創作大賽冠軍的陳奕先認為,參加比賽時所認識的同儕、評審,將是未來發展事業的堅實人脈,可能比前幾名的獎金更重要。「我參加這些比賽,尤其是團隊才能參加的比賽,最重要的成長,在於了解團隊合作的模式,以及在團隊中自己可以扮演何種角色,對就業後的適應,相當有幫助。」陳奕先話鋒一轉,強調學生時代所拿到的獎項,只在剛就業時有所幫助,如果在職涯中一直強調過去的「豐功偉業」,「那就代表,你在業界沒做出什麼成績!」
#@1@#在上大學之前,陳奕先一直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成為一位物理學家。由於物理成績極為突出,他在唸台中一中3年級時,便代表台灣參加當年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與世界各國的物理資優高中生一較高下,在拿下銅牌獎後,更被保送台大物理系。「雖然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在正式比賽時,每位選手得獨自面對考題,但在集訓的過程中,同儕之間的互相學習、砥礪,對成績高低影響也頗大。」陳奕先笑著說,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選手大多不是自願的,而是由各個學校選拔出來,他得到銅牌雖已是高中時代的往事,但對他的求職仍頗有幫助,「更可能是我所求職的企業,說Yes或No的關鍵之一。」計畫趕不上變化,在升上大學時,陳奕先的志趣已從物理轉向資訊工程,後來更進入資訊產業。不過,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台灣高中生,大多數都選擇留在物理學界,而參加這項國際大賽時所建立的人脈,對他們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在比賽中,學生們會認識幾位熱愛提攜後進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對未來的升學、任教、研究,都有極大的助益。」陳奕先表示,當年與他一起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的高中同學,現在已進入交通大學任教,成為該校最年輕的老師之一,在當今博士滿街走、國立大學教職難求的年代,可說相當不簡單。
#@1@#升上大學之後,陳奕先決定雙修物理、資工兩系,更與資工系的同學報名參加中華盃遊戲軟體創作大賽,不但拿下了第1名的殊榮,更獲得50萬元的獎金,在這些同學中,有好幾個人目前正在遊戲產業中任職。而他在研究所畢業後,先進入矽谷企業Zoran在台灣的分公司,再轉進趨勢科技,兩家公司都是享譽資訊界的跨國企業。「平心而論,以我同學的實力,即使沒有得過這個獎,他們一樣可以進入很好的公司。」陳奕先回憶,當時他與這些同學們,是因為「很想寫些東西」,所以才參加中華盃遊戲軟體創作大賽,最重要的收穫不是獎金,而是在參賽過程中,他了解到何謂團體合作,更認識自己的瓶頸所在。經過幾年,陳奕先與一些政大的朋友,組隊參加大專院校表演藝術行銷創作大獎,也獲得冠軍與10萬元獎金;他謙虛地認為,此一獎項對他就業還未產生影響,所以也未曾將其列在履歷表上,「不過,未來我如果要找商業領域的工作,這個獎就能讓我加分吧!」
#@1@#「參加產業界所舉辦的比賽,其實相當耗費時間,所以要先弄清楚,我為什麼要參加這項比賽。」陳奕先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現在還在學的學生,一定要先了解這項比賽的性質,以及對未來的就業有何幫助,不要為了參賽而參賽!「當然,所參加的比賽,知名度愈高,對未來的就業幫助就愈大。」陳奕先認為,資訊科系的學生,可以考慮參加ACM、TopCoder、Google Jam等3項國際程式設計比賽,即使只在台灣得到一定的名次,就算不是前3名,未來列在履歷表上,都可讓面試官眼睛為之一亮。
#@1@#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創辦於1967年,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一項,每年在不同國家舉辦,參賽者為各國的高中生,前3名可獲頒金、銀、銅牌;陳奕先是1997年的台灣代表之一,當年舉辦國為加拿大。ACM、TopCoder、Google Jam,都是國際知名的學生程式設計比賽,TopCoder是一家專門提供線上程式比賽的網站,Google從2003年起開始舉辦程式設計比賽,起初平台皆由TopCoder提供,現在已自行開發競賽支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