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3000多天的淬鍊,《理財周刊》已堂堂邁入第9個年頭。為了慶祝9周年慶,並幫處於多空十字路口的投資者指引方向,《理財周刊》特別與國際財商基金會舉辦「投資兩岸大未來」一系列講座,協助投資人可在兩岸關係解凍、人流物流金流匯流的關鍵時刻,掌握財富重分配契機,成為投資戰場上的贏家。 在NOWnews、富聯網、聚財網、Timing財經網、NET TV投資理財影音網、PChome股市網等單位協辦下,「投資兩岸大未來」第一場講座,於8月29日下午在台北喜來登飯店揭開序幕,吸引數百名讀者報名,將會場擠得水泄不通。 「投資兩岸大未來」第一場講座,由《理財周刊》社長洪寶山開場,再由《理財周刊》財經顧問暨《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第一富蘭克林投信總經理黃書明等3位專家與談,由財經節目主持人蕭裔芬主持。座談會歷時3個小時,與會專家不但對兩岸經濟現狀提出精闢見解,更提供實際的投資建議,讓聽眾都深感不虛此行。
#@1@#洪寶山社長開宗明義地表示,《理財周刊》宗旨乃是「理財、理善、理健康」,唯有三者兼具,才算完整而美好的人生。對於一家雜誌社而言,9周年好比90年一樣漫長,因為每一期的內容,都是同仁孜孜矻矻的心血結晶,卻也像9天般地短暫,因為一切都還歷歷在前,而即使面對經濟不景氣、網路衝擊媒體生態,《理財周刊》都將邁開大步走下去,並堅持同樣的信念!參與「投資兩岸大未來」講座的讀者,最關注的議題莫過於,自從馬英九總統上台之後,兩岸關係獲得大幅度改善,中國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當下被視為台灣財富重分配的關鍵時刻,應該如何「投資兩岸」,才能讓自己躋身「大未來」的贏者圈,而不會淪為時代大洪流的犧牲品呢?「對於中資來台,台灣民眾仍存在著2點疑慮。」馬凱從近來最熱門的新聞「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來台尋求合作對象」破題,分析今日兩岸經貿的現狀,並指出台灣民眾第1個疑慮,乃是「中資規模太大,台灣是否有招架之力?」第2個疑慮則是,「中國企業不是有官方色彩,就是權貴子弟所經營,台灣政府將採取何種態度?」馬凱建議馬英九政府,可將中資來台當成純粹的經濟活動,更要讓中國資金協助台商到中國尋找市場,他相信台灣的企業菁英,能力絕對超過中國企業的高階經理人,如果台灣的技術、知識與中國資金合作,將創造更多的旺旺、康師傅。「過去在台灣,頂新集團只不過是賣豬油的,但到了中國,卻變成首屈一指的大台商康師傅,能力超過頂新的台商,其實所在多有,而距離海岸線超過100公里的中國內陸省分,都還是真空的市場。」
#@1@#「在LED、晶圓代工等電子產業,台灣還保有相當的優勢,而在大多數產業的技術上,台灣也還維持20年以上的領先。」黃書明表示,政府不可能全面開放中資來台,絕對會選擇衝擊較小的產業開始開放起,所以民眾不用太過憂慮。而中資來台的效應絕對是正面的,「長期以來,台灣產業重製造輕服務、重高科技而輕傳產,中資來台可望扭轉此種失衡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過去傾向跟日本、韓國企業採購,現在在中國政府的主導下,開始轉往台灣廠商採購。」黃書明認為,如果此種趨勢沒有改變,在未來幾年內,台灣將成為中國重要的零組件供應地,有助於台灣面板廠等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前景將相當看好。黃齊元樂觀地表示,近來關於投資最熱門的關鍵字,「兩岸」已取代「台灣」、「中國」,顯見「大中華時代」已經來臨,兩岸迎接的不只是「未來」,而是「大未來」。而目前在台灣股市,已可買到滬深股市的ETF(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而中國股民也可在香港,買到台股的ETF,不必像過去那般大費周章,這都是兩岸關係改善所帶來的「和平紅利」。
#@1@#「就我所知,已經向台灣證交所申請,準備像旺旺一樣回台灣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中國台商,有25家之多。」黃齊元提醒投資者,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是未來而非現在或過去的贏家,「20年前,引領台灣經濟的是傳統產業,最近10年,則是電子產業的天下;未來10年,應該是與中國聯結的企業的時代了。」「然而,並不是跟中國聯結的企業,就有發展潛力,還得跟世界聯結,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黃齊元強調,台灣眼前最要緊的事,不是與中國簽訂MOU(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而是讓「中資直接來台投資」。不過雖然中國移動投資遠傳電信(4904)等「新聞」,傳得沸沸揚揚,「不過,一件也沒真的發生,所以現在憂慮或高興,其實都太早了。」除了投資與中國聯結的企業,黃齊元也建議投資者,可透過ETF直接投資中國股市。他盛讚台灣證交所近來大力推動ETF,讓投資更普及化、國際化,而ETF有基金分散風險的好處,也有股票可自由交易的便利,可說是最佳的投資工具之一,「不過,即使要買ETF,也得多做功課,不是買ETF就一定賺錢!」身為投信公司的總經理,黃書明當然大力鼓吹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他強調,政府已經大幅提升基金投資中國的上限,因此基金已成為投資中國的重要工具,而今年不少投資中國的基金,績效還打敗了不斷飆漲的台股大盤,「與中國相關的基金,應當是投資人資產配置必備的部位!」「投資兩岸,不只是台灣、中國投資者的未來,更是世界的趨勢。」黃書明笑著說,如果兩岸經貿關係愈來愈密切,台灣的資產管理公司絕對有能力,將以兩岸為投資標的的金融商品,行銷至全世界,相信將造成一股熱潮,讓世界的熱錢湧進兩岸,更有助於台灣民眾投資獲利!
#@1@#對於投資ETF與基金,馬凱語帶保留,他強調投資賺錢或賠錢,端看投資者對投資標的的認識程度,如果對中國認識不夠,投資中國絕對比投資台灣更危險,畢竟在台灣的大多數投資者對台灣的認識,遠遠超過對中國的認識,「投資不能只看指數高低,那非常危險」。馬凱提出警語,中國企業不管在企管或技術,都還遠遠落後台灣,目前的榮景只是「外強中乾、外熱內冷」,現在僅靠擴大內需勉強支撐經濟數據。事實上,中國政府自毀出口部門,是全球受金融海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其民營企業更是大幅萎縮,「所以投資兩岸,比較安全的作法是,投資中國的國營企業,與在中國發展良好的台商。」黃齊元贊同馬凱的論點,他表示所有後進國家發展經濟,方向都是「國退民進」,即國營企業不斷將市場釋放給民營企業,金融海嘯後的中國,卻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例如曾經紅透半邊天、也在香港上市的民營企業「蒙牛」,最近便被國營企業中糧所收購。
#@1@#「但即使是中國國營企業,也得擇優投資。」黃齊元分析,必須具備國際化、知名品牌、有能力開發產品國際規格的中國國營企業,才具真正的投資價值,例如中國移動,它登記在開曼群島,未來「回到」中國上市,還得透過發行CDR(中國存託憑證),已經具備不折不扣的國際性,更是世界第7大知名品牌,「不能忽視中國,但也不能盲目。」 「台灣相關經濟數據不斷下修,但股市卻依然十分熱鬧,足見其有泡沫的成分,這乃是政府寬鬆貨幣政策與調降遺贈稅所致。」馬凱憂慮地說,台灣受中國自毀出口部門影響,經濟回溫速度將遠遠落後其他國家,但世界經濟回溫,不代表一切都變美好了,「我現在預測,通貨膨脹即將到來,油價、糧價、原物料價格都將大幅飆漲。」 「從金融海嘯開始,我的預測就未曾失準過,去年我就認為金融海嘯是空包彈,世界經濟很快就會回到正軌。」馬凱更直指,金融海嘯讓油價、糧價、原物料價格大幅滑落,其實解救了許多後進國家,「然而,通貨膨脹又在蠢蠢欲動,最快年底就會到來。如果想賺投機財,可以投資與能源、原物料相關的商品。」 「不久之後,台股中的『中國概念股』、『中國收成股』,都必須重新定義。」 黃齊元表示,現在所謂的「中國概念股」、「中國收成股」,其中許多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只有30%,遠遠比不上回台發行TDR的中國台商,「我相信,中國股市的ETF與TDR,將可望改變台股的結構、體質。」 黃書明則再度呼籲投資人,投資前務必「停看聽」,作好充分準備後再出手。他期許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能朝過去日本與台灣互動模式前進,前者提供技術,後者提供製造環境,如此才能締造雙贏,共創兩岸的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