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陪母親到菜市場買菜,發現「買雞」是有學問的。記得初次陪伴母親在雞販選雞(當時都是活雞直選),發覺有個現象一時不解,便問母親:「為何這籠子的雞體型較小,卻比較貴啊?」母親回答了我,那籠是土雞,放逐在外,活動機會多,肉質自然要比家雞結實鮮美許多。買雞雖是件小小事,卻因此影響我很大,因它讓我深刻領悟「動」的意義與其重要性。我有個小我14歲目前定居美國的弟弟,在他尚無法行走的幼兒時期,我經常將他從沙發最頂端連續幾次翻滾到地上。我之所以這樣作,是因為我有一個根深柢固的奇異觀念,認為經常翻滾的人,頭腦紋路會比較細緻,而人腦的細膩與否,決定一個人的聰慧程度,其腦控主宰之下,「耳必聰、眼必明」,該人不聰明也怪。我算是反應靈敏的人,我就常把自許的聰明,連結到自己過去好動的個性,即便今日,我仍然經常倒立翻滾,心裡總認為它對保持青春、維持健康有一定的功效。從健康角度而言:「懶人一定不健康,勤快人也不一定健康,但健康者一定會是勤快人」,這應該是亙古不變的常理。既使生化科技的進步,「生化臨界點」(讓人有可能長生不老的生技突破)可能即將到來,但應該也要有一定的自身體適能配合條件。相信善「動」的人,未來最有機會奪得「生化臨界點」的先機。
#@1@#對於維持健康的「動」,有人購足健身器材,有人參加運動舞蹈。然而,無論何種型式,可能都不如自然發生於生活當中的「動」來得扎實。將「動」的習性融入於日常生活當中,才能潛移默化,由內到外、全身上下鍛鍊出真正的健康體魄。行事風格的「不偷懶」,工作態度的「勤手足」,才能舞動出真正的生命力。不偷懶、勤手足,健康因子將會與你隨行。勤快的人必定較懶惰的人活得長久。小時候眷村對門住的王媽媽,平日極愛睡覺,因此她非常肥胖,印象中的她經常病疾送醫,聽說與她生活中缺乏足夠的「動」能有關,難怪也聽過有「胖子一定不健康,瘦子也不一定健康,但健康者一定會是瘦子」的說法。長程馬拉松的勝利者,多半是瘦子身型,不正也驗證此道理。除了健康因素之外,勤「動」的好處很多,譬如它能靠步行、自行車……替代交通工具,取代電梯上樓,既健康、又省錢。環保綠世代,這還可說是踏上節能減碳的第一步呢!從生命角度來探索,動是「生」、靜是「死」。讓生命力大顯光芒,讓我們共同舞「動」生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