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如果今年三月ChatGTP沒有橫空出世的話,股市不知道要悲觀到什麼樣程度。台灣財政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六月晶片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大減20.8%,至近四個月低點126億美元。年減比率之大,是2009年三月以來首見,除了需求問題,去年六月的比較基礎高,也是原因。
對照台積電六月營收雙率雙降,上半年累計營收年增率衰退-3.49%,驗證前次法說會上釋出的全年可能小幅衰退的展望。這句話很有意思,下半年是傳統旺季,怎麼連累計營收年增率衰退-3.49%的幅度都扳不回來呢?筆者也是百思不解。
大摩:半導體景氣明年落底
7月12日大摩針對半導體發表了最新的展望,認為2023年上半年,半導體的營收年成長率將轉成負值,產業景氣要明年才落底,由於晶片價格調降,大多數半導體公司的毛利率也將降到疫情之前的水準。
如果讀者有追蹤記錄的習慣,就可以發現,去年FED每次升息三碼的時候,在十二月時市場預期2023年下半年景氣將開始復甦,記不記得?還說今年上半年暫停升息,下半年開始降息,對吧?現在呢?下半年可能還要升息二碼,景氣呢,還沒看到正式的衰退訊號,當然更別提降息時間表。
聯準會用哄小孩的手段來哄華爾街,而半導體景氣呢,哈~很快的下周台積電就會揭曉,是符合前次展望的─第三季景氣如預期翻轉向上?還是又是另一次的哄小孩?筆者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個答案,從最近的外資報告一面倒的看多,並提高目標價,不知道外資「說一套,做又是另一套」的歷史會不會重演。
海運景氣示警 第三季恐「旺季不旺」
另外一個景氣的風向球是海運的景氣,7月12日一則新聞很意外,就是「台驊7月11日公告自今年3月2日起到7月11日止,出售長榮海運3300張,每股平均價格106.24元,交易總金額為3.5億元,損失金額為4.17億元。」
台驊董座顏益財被市場冠上「最懂海運的男人」的封號,這動作的背後到底是有多看淡海運產業的景氣後勢,想起來有點毛毛的。同日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表示:「全球貨櫃航運市場供需失衡嚴重,從供給面看是艙位過剩,運價要回復正常或以上,短時間還看不到;由於市況改變,今年第三季傳統旺季遞延,希望第三季末或第四季初運價還是有機會上來。」
筆者注意到,張董用了「希望下半年比上半年好,如果……還是能維持獲利」的句型,裡面有期盼,還有假設語氣,這些都是不確定的語意,難怪台驊要認賠長榮,陽明除息後股價頻頻破底,從大摩的半導體展望到長榮對海運景氣的示警,全部都指向今年第三季「旺季不旺」,如果少了FED與科技大老們用擠牙膏的方式安撫市場,如果少了輝達市值登上一兆美元的指路明燈,如果少了美台總統大選的護盤,真不敢想像,全球股市會跌到哪。或許也沒跌,就像是滬深股市一樣趴在地板上,動也不動。
中國經濟疲弱 拖累台灣出口
第三季旺季不旺的關鍵絕對跟中國消費需求有關,COVID-19三年疫情把中國地方政府搞窮了,先前清零防疫投入過多成本,以至於現在沒有辦法採用過往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而中國中央政府也不敢貿然投入固定投資拉抬經濟。
儘管中國官方否認經濟陷入通縮,但中國現況則是內需不振,歐美借貸消費縮手,外部需求疲弱,各廠都在以庫存支應原料所需,這也衝擊了中國出口,中國六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率5.4%,創近七年半以來最大跌幅。
中國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導致台灣輸往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晶片出口在六月呈現連續第八個月減少,台灣對陸、港的晶片出口合計占所有晶片出口的50%,換言之,中國經濟疲弱,台灣出口也被拖累。
所以當下台股弔詭的地方就在於,強勢的指數掩飾了某些高價業績股的拉高出貨,例如最近被三大法人拋售的信驊、譜瑞-KY、嘉澤、祥碩、矽力*-KY、茂達、聯電、欣興、富邦媒、愛普*、群聯等,都是正處在由高位轉弱的關鍵位置。
電腦類股資金佔比愈來愈高
緯創又漲停了!果然有夢最美,哪怕是全球PC出貨量連續六季年增率下滑,從惠普、戴爾到聯想,這些電腦大廠的股價都是多頭,惠普今年累積+26.99%漲幅、聯想漲+30%、戴爾漲+41%,就連處理器大廠英特爾與超微也分別上漲+28.37%、+71.87%,或許只因為PC市場第二季年增率僅下滑13.4%,優於預期,所以市場用否極泰來的心態來抄底吧。
只是,也抄底得太狠了點,截至7月12日為止,電腦類股資金佔集中市場成交量31.69%,緯創今年漲3.21倍、廣達漲1.59倍、技嘉漲1.85倍、緯穎漲1.17倍、英業達漲81.33%、華擎漲+80.99%、神達漲+33.22%等,如果再加上AI伺服器的相關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模組、光模組與交換器、ASIC等族群的資金佔比加進來,估計至少超過四成資金佔比,假以時日,說不定會佔了大盤一半的資金。
還記得2021-2022年貨櫃三雄最夯的時候,光是長榮、陽明與萬海合計就佔了集中市場四成左右的資金,比台積電還更有影響力,緯創現在高居成交值排行榜第一名多日,但也才不過單日219億元的成交值,加上廣達的178億元、技嘉的117億元、英業達的92.9億元、緯穎的70.4億元,也才不過677.3億元,雖然對加權指數有影響力,但從7月12日盤中AI概念股的拉回,再到尾盤的台積電拉高做價,最終加權指數由黑翻紅漲+63點,就可以知道主力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了。
車用BMIC趨勢受惠股
大摩維持加碼台積電,因為台積電具備強勁的定價能力及市占率。除了加碼台積電之外,還加碼世芯-KY、新唐、祥碩等個股,這當中比較值得追蹤的是新唐,因為新唐在收購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旗下半導體業務後,曾被大摩看好BMIC(電池管理IC)業務可望在電動車、儲能與可穿戴消費性電子的大趨勢中佔有關鍵角色。
BMIC是電池管理系統(BMS)中最關鍵的半導體零組件,負責對電池進行充電、放電,監控充電狀態並提供安全性。BMIC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在邏輯IC和類比IC兩個領域均有較高要求。
全球主要商用BMIC市場規模預計到2026年成長至80.31億美元,其中電動汽車、儲能、可穿戴消費性電子等領域成長速度較快,2021-2026年CAGR分別為40.07%、72.34%、14.50%。大摩認為新唐將受惠於車用BMIC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