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資源有限、身處「資訊不對稱」劣勢的散戶,為了有效運用手中有限的資金, 若能運用一套易於判讀、具體可行的選股策略,而找出更有潛力的成長股,則投資績效必可大幅提升。本益成長比PEG估值法正好可以扮演這個角色。英國投資大師吉姆.史萊特(Jim Slater)在《祖魯法則》中從本益比的基礎上,發展出另一種評價指標:本益成長比(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 PEG),亦即:
本益成長比 = (預估)本益比 / (預估)每股盈餘成長率
例如,本益比=20,每股盈餘成長率=30%,則本益成長比=20/30=0.67(計算時,要去掉%)。
本益比無助於判斷成長股股價是否高估
分析師針對個股發表研究報告,根據基準通常是本益比。本益比通常顯示的是過去歷史的數據,並沒有考慮到股價走勢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未來。成長型股票通常會有溢價,這是正常現象,尤其是企業盈餘正在快速成長的階段。成長股之本益比可能是市場平均水準的三、四倍。當公司成長非常快速時,根據本益比所做的價值評估,根本無助於判斷股價是否高估。根據研究,以往表現最傑出的成長股在大漲前,本益比經常高達30~40倍。尤其是當我們發現該公司有新產品或新故事,因為催化事件而可能引爆盈餘成長。若因本益比太高就放棄某些股票,勢必會錯失許多大好的賺錢機會。
PEG彌補了本益比對企業動態成長性估計的不足
超級強勢股經常會展現極端水準的本益比,讓分析師只能瞠目結舌地看著股價繼續飆漲。PEG是將本益比與企業成長率結合起來的一個指標,它彌補了本益比對企業動態成長性估計的不足。若是一家企業處於快速成長階段,算出來的本益比可能偏高,用本益比去判斷,可能會使投資人錯失投資時機。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找到成長前景能夠確保本益比的公司。我們往往發現股價經過大漲之後,為何本益比還能不變?主要原因就是盈餘成長跟得上股價成長。
最重要的數字─盈餘成長率
企業每年發布業績,其中一個重要的數字,就是本益成長比公式中的「盈餘成長率G」。PEG計算方法很簡單,只要將「本益比」除以「預期未來三年的盈餘成長率」(或「過去三年盈餘成長率」)即可。一家公司的合理股價落在本益比和未來的盈餘成長率相同的時候,即PEG=1。由於PEG需要對未來至少三年的業績成長情況作出判斷,大大提高了準確判斷的難度。只有當投資人有把握對未來三年以上的業績表現,作出比較準確的預測時,PEG的使用效果才會更精確地體現出來。
投資人不能僅看標的公司的PEG來確認是高估還是低估。如果某公司的PEG為1.2,而其他成長性類似的同行業公司的PEG都在1.5以上,則該公司的PEG雖然已經高於1,但價值仍可能被低估。
利用PEG 估值篩選準則
PEG估值的重點在於計算當下股價的安全性,和預測公司未來盈利的確定性。若PEG大於1,股價可能被高估;如果PEG小於1,股價可能被低估。通常成立五年內之成長型股票的PEG都會高於1,甚至在2以上。投資人願意給予其高估值,表示未來很有可能會保持業績的高速成長。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中,建議本益成長比等於1的公司,它的股價才算合理。PEG<1:好,PEG<0.5:非常好。PEG>1:不好,PEG>2:非常不好。
吉姆.史萊特認為本益成長比(PEG)<1,代表股價被低估。若低於0.75甚至低於0.66,則更具備投資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PEG公式來估算個股的目標價(如附圖)。
PEG概念注意事項
1.本益成長比只適用於成長股。景氣循環股的每股盈餘躍升,大多皆只是回到過往的水準。PEG概念被用在這類的EPS增長上,只會得出無意義的數據。
2.利潤成長只有長期和穩定時,才有計算價值。
3.應該買一家本益比和成長率都低的企業,或高本益比和成長率高的企業?在快速成長階段的公司,股價能夠持續上漲的動能,主要來自於未來的獲利成長性。每年20%的成長幅度,加計複利之後的成長率,會大於10%的公司。
4.買進低本益成長比股票的好處,在於兼顧一般低風險投資才有的安全要件,又不致損及成長股早期階段的上漲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