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區高房價高居2009年十大民怨之首,而豪宅炒作更被質疑是都會區高房價的元兇,使得政府有意祭出「豪宅稅」及「選擇性信用管制」兩大殺手?,建商及學者的看法不一,普遍認為,「豪宅稅」的課徵,對有錢人影響不大,但「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房地產投機客會有影響;弔詭的是,高房價讓民眾對於買屋卻步,但又深怕房價將來只漲不跌,現在不進場,以後更難購屋。
#@1@#2009年的高房價所引來的高民怨,迫使政府對房市的政策開始有明顯的轉向,從過去的長期作多轉為偏空,不僅財政部率先表示,打算開徵「豪宅稅」,就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都指出,要對台北縣市、台中七期,以及高雄美術館的豪宅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面對政府的大動作,各界的解讀不一。就「豪宅稅」部分,建商、學者及房仲業者都認為影響不大,且「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在士林官邸旁推案,每坪喊價300萬元的鄉林建設(5531)董事長賴正鎰表示,豪宅稅如何開徵,目前還在研議中,即使未來依「房屋評定現值」調高房屋稅來開徵,對有錢人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因為有錢人的房子不只一棟,買某一地段的豪宅,有時是身分、地位的象徵,而以他們每個月所繳的管理費都好幾萬元來說,未來的豪宅稅頂多是多個幾萬元,以他們的財富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從桃園北上天母,推出總價6、7千萬元「天母16行館」建案的昇捷建設副總經理郭創輝表示,以仁愛路豪宅「帝寶」來說,每個月管理費高達4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一個月的薪水都領不到這麼多,但對住在裡面的人而言,他們的收入卻遠高於此的數倍或數十倍。
#@1@#此外,有人認為,應該以建造成本來評定,但就建商來說,使用高級建材興建堅固、美觀的住宅,而有錢人想住在品質更好的房子,難道有錯嗎?郭創輝認為,在台商資金鮭魚回流,台北要跟上海平起平坐的話,建築品質也要開「國際盤」才對。專在台中七期蓋豪宅的聯聚建設副總經理王于娟也認為,豪宅稅對豪宅客戶來說,影響不大,更何況,買豪宅的客戶,並不是盲目買進,有時是為了資產配置,再者,好地段的豪宅,增值空間大,也遠比政府未來要課徵的豪宅稅多很多。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上櫃公司的隆大營造(5519)董事長陳武聰對豪宅稅的反應,直覺認為是「口號」,是為了平息民怨;他說,想藉由豪宅稅來抑制高房價,是沒有用的,以農16、高雄美術館第1排的建案來說,每坪28~30萬元,都賣光光,而第2排的每坪售價卻只有15萬元,落差這麼大,就是因為第一排擁有大片綠意的「無敵」景觀。2010年3月要在愛河邊推出「京城凱悅」豪宅個案的上市建商京城建設(2524)財務經理周敬恆也指出,農16、美術館第一排的戶數也只有8、9百戶,課徵金額有限;此外,他也試問:高房價要被打壓,那麼,股市裡的高價股,是不是也要比照辦理?
#@1@#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每戶總價近4億元的豪宅「文華苑」銷售一空,房地產業者就預測,2010年台北市豪宅每坪可能高達200萬元,而仁愛路的豪宅──「帝寶」,在2009年底傳出某一戶的每坪成交價高達193萬元,似乎距建商所喊的「每坪200萬元」目標不遠。看到台北市豪宅價格飆漲,惹來民怨,政府不得不打壓,但要開徵豪宅稅,莊孟翰認為是「不切實際」,因為世界各國在競爭的過程中,豪宅一定會出現,而要開徵豪宅稅,首先就得認定「什麼是豪宅?」問題是,認定上就有困難。就台北市稅捐處年前開會的初步決議,豪宅是以市價逾1億元以上者為準,未來將調整其建材等房屋構造標準單價,達到加重課稅目的,並打算將「信義之星」、「帝寶」、「一品苑」等,列入「豪宅」參考;但據了解,台北市稅捐處對未來可稽徵到「豪宅稅」的預估才2億元,莊孟翰表示,「會不會不符開徵成本?」大聲行銷顧問總監田大權也認為,即使豪宅稅開徵,對有錢人買豪宅也不會有影響,以「帝寶」來說,因2008下半年金融海嘯的影響,2009年初的每坪房價下殺至100萬元,但現在有193萬元的成交價,才1年的時間,每坪就增值93萬元,以每戶起碼百坪計,增值近億元,而豪宅稅頂多3~4萬元,若乘個10倍,也只是30~40萬元,兩相比較,豪宅稅對有錢人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1@#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棋以反向思考指出,課徵豪宅稅會不會反而助漲豪宅的房價,因為一旦被認定為「豪宅」,無異幫該棟建築貼上標籤,抬了身價。此外,台北縣市的近期豪宅交易價格,受內資與台商資金看好後市發展,搶進布局影響,2009年第4季台北縣市豪宅平均成交單價,均突破同年329房市最高點,台北市達每坪59.1萬元、台北縣達每坪36.5萬元,紛創歷史新高;且根據永慶房屋的調查,在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效應下,民眾最看好哪類房地產?結果,高總價豪宅及辦公室居最大比例(見附圖)。永慶房屋豪宅仲介顧問葉國華也說,對豪宅的消費客群來說,買豪宅就像買進口車,一般2000cc的汽車,燃料稅及牌照稅,不過是1.68萬元,而3500cc的進口車,約繳3.8萬元,對開名車的人來說,他們認為,多繳個2萬多元是合理的;同理,若豪宅稅的開徵,能平息一些民怨,他們也不覺得多繳一些會是負擔。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張欣民表示,會造成台北市豪宅價格飆漲,主要是市中心的土地少,建商飆高價搶到的土地,自然都放大坪數,從「豪宅」角度來規劃產品,售價自然就衝高。而從近年來台北市商業區及住宅區土地成交天價行情都在2009年出現(表1),預售房價也寫下新天價行情來看,都會區的高房價主要來自於供需問題,非豪宅稅所能壓抑。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也說,如果標售大面積國有土地的政策不改變,建商取得土地的難度加高,可以預期,大台北區精華地段土地價格將一再被改寫,而建商飆高價搶地,未來推案的房價,自然也會愈墊愈高,百萬建案在台北市將成常態(表2、表3)。
#@1@#針對房市過熱,彭淮南在2009年底的央行記者會,談到台北縣市、台中七期及高雄美術館附近的房價漲幅較高,有意針對幾個過熱的地區,房子買了1棟、2棟、3棟後,不是自住而是變成存貨者,銀行將會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避免房地產泡沫化。對此一殺手?,房地產業界擔心的成分,顯然比對「豪宅稅」來得重視。張欣民表示,彭淮南罕見地在2009年底高調指導房價,不禁讓人聯想起1989年那一波房地產景氣高峰時,央行對建商所使出的殺手?──選擇性信用管制,該措施一出手,讓房市低迷長達10餘年之久。賴正鎰表示,銀行在1989年對建商採取信用管制,不少建商因為無法跟銀行取得土地融資及建築融資,加上不少上市櫃公司用股票向銀行質押,借錢玩股票,在銀行緊縮銀根後,造成連番倒閉的骨牌效應,餘悸猶存,因此,大家都學乖了,不再質押、玩股,且財務槓桿也變得保守。不過,雖然這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不是針對建商,而是針對買了多棟房子的「投資(機)客」所採取信用管制,但因購屋者的買盤將大受影響,對於建商賣房子的速度來說,也會造成衝擊,這是建商所不樂見的。周敬恆也說,高雄的建商業者,對此頗有微詞,並認為央行不懂市場。
#@1@#莊孟翰也指出,政府打壓房市的措施,除了1989年對建商採取緊縮信用外,更早之前也曾進行「財產總歸戶」,調查擁有3戶以上的民眾有多少,當時,雖然沒針對擁有3戶以上房子的民眾有任何管制動作,但那時的調查動作,就讓民眾嚇得不得了,以為政府要多課他們的稅。太平洋房屋代銷事業體總經理賴勝源針對政府有意打壓房市的作法認為,採取社會主義的手段,只會愈幫愈忙;他說,市場價格的變化,是由供需平衡來決定,全世界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是藉由政治手段來強制決定物價,但就算是號稱「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的中國大陸,經過4次所謂「宏觀調控」,也無法有效壓制北京、上海2個國際都市的房價,反而是在沉寂半年之後,更激烈反彈。賴勝源針對有人列舉日本、香港、新加坡房價占GDP的33~37%,來對照台灣40%以上,顯示「過高」、「可能泡沫化」的說法表示,上述國家並沒有兩岸,以及MOU、ECFA的問題,房價也顯著高出台灣甚多,不能以「齊頭式平等」來作比較。在M型經濟的結構中,就算全省其他縣市房價下跌,台北市的中、長期房價仍然大有上漲空間,他認為,不能因為只占總銷售比率1.5%的豪宅價格上漲,而打倒其他近99%住宅的正常交易。至於有人要發起「10年不購屋,讓建商泡沫化」行動,賴勝源提醒表示,只要是人,就得住房子,屆時會發現房租貴得受不了,投資客不必買賣房子賺差價,只要買來出租,租金就比銀行利息收入高3倍,而等到繳了10年的房租後,再「出關」買房子,恐怕只能到偏遠縣市問問價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