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收盤315元的華碩,結束了掛牌蜜月期飆漲後的高位震盪格局後,僅用了六十一個交易日就翻了2.82倍,當年華碩的股本僅7.43億元,二十六年過去,華碩股本膨脹到74.28億元,這次推出搭載全新世代HGX H100 8-GPU AI伺服器─ESC N8-E11,以及全面支援Intel/AMD平台與PCI Express(PCIe)的GPU伺服器─ESC8000、ESC4000系列等AI精銳,能否趕上廣達六十七個交易日從81.8元漲到227元、1.77倍漲幅,或是技嘉花了八十個交易日從120元漲到333元、1.77倍漲幅,還是緯創用九十九個交易日從31.75元漲到147.5元、3.64倍漲幅,相信這將會是未來三個月內,全市場的焦點,畢竟華碩在廣達掛牌之前,也曾是台股的一代股王,在輝達認證的緯創、廣達與技嘉相繼走出翻倍行情之後,7月20日宣布取得輝達認證的華碩,正式展開補漲行情。
華碩過去兩季虧損,去年第四季EPS -5.15元,今年第一季EPS -2.26元,雖然第二季營收成長+3.86%,但估計單季虧損的機會還是存在著,相信7月21日的漲停板,應該會引來看空華碩的融券蠢蠢欲動,這不奇怪,就連當天的投信也站在賣方減碼515張,因此後續可預期押寶華碩第二季財報利空的融券將伺機進場。
目前融券餘額排行榜,撇開ETF不計,前六名分別為康舒、緯創、新光金、華新、廣達、英業達等,有一半是電腦股,緯創還說得過去,畢竟有現增案,如果採特定人包銷的話,那算是套利交易,當然這只是揣測,但是廣達跟英業達就沒有套利的問題,融券分別佔7021張與6562張,券資比都不高,17.49%與16.76%,相信華碩如果漲上去,也會引來融券的對做,所謂「空頭不死、軋空不止」,會怎麼發展,就靜觀其變。
現在人工智能需所有學科結合在一起,包括硬體、軟體、系統、應用程序,甚至商業模式,黃仁勳表示:「生成式AI是我們用人類語言設計出的電腦。」意味著該技術會將每個人都變成了軟體大師,打破只有軟體工程師能驅使電腦工作的局面,對於所有人來說,也是一個機會,這也是市場看好AI將帶動未來十年產業的發展。
AI產業目前的需求是雲服務提供商架構AI伺服器基礎建設,下一步是AI擴大到用戶端,包含PC、手機等。如果AI PC問世,勢必是旗艦當中的旗艦機種,當中採用的零組件規格也將明顯提升。
輝達的成功,不僅是GPU高算力而已,更關鍵的是推出DGX Cloud將這些超級電腦出租給幾乎所有企業,而這需具備軟體的能力,輝達擁有自己的生成式AI雲端服務「NVIDIA AI Foundation」,可提供語言模型NeMo、視覺圖像模型Picasso和生物模型BioNeMo,對應不同產業需求。
輝達認證 AI軟硬體整合供應商
再來看華碩,如果只是跟廣達、技嘉等同樣做伺服器硬體的話,那麼追隨者策略是不可能超越前者的,所以華碩一開始就表態走不同的路線,華碩本身除了伺服器事業部門之外,旗下還有台智雲(TWS)、華碩雲端(ASUS Cloud)等轉投資事業,而由聯發科、中研院、國教院所完成的「台版GPT」繁體中文語音模型,就是在台灣最強的算力資源底下運作─國家網路與計算中心的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台智雲是台灣杉二號的維運單位,這代表華碩具備AI人工智慧伺服器硬體、軟體、數據中心基礎架構開發能力,類似輝達擁有全方位資源的高性能運算解決方案供應商。
7月25日華碩股價在急漲三成之後,短線面對400元整數關卡收了根增量大長黑K,成交量 37128張,這個位置正好是1999年5月以來的長期大頸線壓力,所幸上漲+1.5元,仍是連漲三天。根據證交所資料,當沖17296張,外資買14494張,投信買437張,自營商買166張,融資減少442張,融券增加37張,換言之,大戶+中實戶+散戶約佔12.7%,影響力也不小,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在三大法人都買超的情況下,華碩開高走低,估計這是行進間的震盪洗盤,如果換手成功的話,那麼後續將量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