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解封,日本做為鄰近台灣的已開發大國,觀光旅遊業正在快速復甦,台人赴日觀光旅遊蔚為風潮,2023年一至四月台人赴日觀光人數達到一百萬人!而僅僅四月份,周邊國家赴日觀光客就逼近兩百萬人,相當於疫情前人數的三分之二 ,是自2020年二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外國人數最多的月份。觀光旅遊的爆發不僅受惠於解封政策,有賴於日本央行(BOJ)的寬鬆政策延續,日圓的持續貶值造成赴日消費非常划算也是主要拉力之一。
執掌寬鬆政策十多年的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於今年卸任,接任的植田和男行長並未魯莽的結束寬鬆政策,而是審慎的評估日本經濟這次的回溫與通膨的可持續性,如此小心的開局使得原本壓注日央政策即將轉彎的投機者們出現失望賣壓,進一步造就了日圓貶值。
日本在經濟泡沫崩解後,長期處於通縮環境,直到2022年四月CPI與核心CPI首次突破2%。而自2022年九月 起,通膨穩定維持在3%以上。起初受到能源與原材料等進口物價持續上漲的影響,屬成本推升型通膨。後國內食品與服務價格也穩定走揚,逐漸轉往需求型通膨。
日央追求薪資與需求增長正向循環的穩定通膨,而今年度春鬥(春季勞資談判)的薪資增長率有望創下三十年新高來到 3% 以上,薪資的增長正是能否從成本推升型通膨轉型為需求型通膨的關鍵因素。
投資日股兩大指數的差異 與是否需要匯率避險?
一般台人若想要投資日股不外乎透過基金、海外複委託、海外期貨等工具來投資。而日股有兩大指數是最具有流通性與市值規模,分別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發行的東証指數,指數成分股涵蓋了2157檔上市股票,是市值加權型的指數,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指數是日本經濟新聞社發行的日經225指數,其成分股為225檔上市股票,指數編製方式是股價加權型。東証指數相當於台灣的加權指數,但不同於台股加權市值最大的公司權重高達28%,日股市值最大的公司權重僅為3.4%,因此投資日本股市應以指數成分股檔數較多的指數為佳,市值涵蓋率高。
除認識指數,投資日股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考慮是否要進行匯率避險,所謂的匯率避險即是透過衍生性商品(期貨選擇權)或者他國貨幣來對沖日圓的匯率的波動。若不進行匯率避險的話可能會發生以下的情境:日圓貶值推動日股走升,但換回台幣計算後卻發現大部分的獲利都被貨幣貶值吃掉了,雖然賺了股價但賠了匯價,一來一回白做工。
本次日股上漲主要由日圓貶值所帶動,若無匯率避險會使報酬大幅縮水。巴菲特與外資在進行日股投資時,都會採用匯率避險策略。就算是股神,投資日股也是透過發行日圓債券的方式進行當地投資以避免匯兌損失。若打算不做匯率避險的投資日股,那麼就必須觀察日圓升值且日股同時上漲的情境發生的可能性,筆者認為若日本真要走出失落的三十年,日企的結構改革是必然發生的,但不太會一朝一夕之間達成,投資朋友可以觀察近期日本央行的動態對日股造成的衝擊是否逐漸縮小來評估。
走出失落的三十年? 日股展現投資價值
今年受惠於AI狂潮與去年跌深的反彈,日股、歐股、美股都屢創波段新高,日股甚至已經來到了泡沫經濟破滅以來的三十年高點,令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那麼日股的投資價值到底在哪呢?除了日圓貶值帶來的名目價值提升以外,是否有基本面的支撐?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大面向切入。
首先,日本股市沉寂了三十年,股價淨值比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相較相當低,如美國(S&P500)的股價淨值比約四倍,而台灣(TWSE)約1.9倍,中國(CSI300)約1.72倍,德國(DAX)1.69倍,日本(TOPIX)僅1.25倍,遠低於其他主要股市。
其二,地緣價值的改變,如同韓戰時日本成為美軍的前進基地,開啟了戰後復甦的經濟起飛期,近年來美中衝突與晶片戰爭的白熱化,使得原先就掌握了關鍵技術與原材料,且具有地緣縱深的日本,正好可承擔東亞制衡中國的關鍵島鏈角色。以此為主打推動日本的再工業化,將技術與資金回流,吸引外資投資。
綜觀以上,日本做為台人最愛去的旅遊地之一,也是我們台灣投資人相對較為熟悉的市場,投資朋友可以參考使用ETF或海外期貨、複委託等工具參與日本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