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麻豆工業區市地重劃工程
─防災、生態保護、節能減碳、預鑄工法、營建自動化
一、基本資料:
二、基地位置及開發願景
(一)區域發展及基地定位
本計畫座落於臺南市麻豆區,由於臺南地區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永康工業區、柳營科技工業區暨環保科技園區等相關計畫推動下,已逐漸轉型為以科技、綠色及知識經濟為產業發展主軸的科技工業重鎮。尤其近幾年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的吸引下,鄰近官田、新營、永康等傳統工業區陸續有南科的中下游廠商進駐,顯示確實有設廠需求。麻豆工業區位於麻豆交流道西側,為面積約2,150,000平方公尺之大型工業區,都市計畫分別劃設甲、乙種工業區,其產業型態多為紡織、鋼鐵、塑膠製造、食品、機械設備製造、化工、物流等傳統產業,因與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交通時間約10-15分鐘,是發展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衛星園區最佳之地點。
本計畫位於「高速公路麻豆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西側。計畫範圍東至麻豆交流道西側之農業區,南鄰接麻佳路(市道176線),西以海安路(南49線)為界,北鄰接麻學路(市道171線),總面積165公頃,扣除剔除區,實際計畫面積約110.83公頃。
▲麻豆工業區市地重劃施工影像
(二)整體發展願景
麻豆工業區鄰近國道1號,擁有便捷的交通運輸服務,本計畫藉由三大發展目標深化本區發展潛力,包括環境、生活及經濟面向,期望達成創造景觀美質、完善基礎設施及促進都市繁榮等目標,致使本工業區發展成安心生產基地、智慧及生態之優質園區。本計畫完成後將為麻豆地區發展達成下列目標:
1.產業升級與經濟再生:麻豆地區具備傳統產業發展潛力,且生活服務機能完善,能吸引優質廠商及優秀人才進駐,提供就業機會並刺激地區經濟發展。
2.產業中心:在既有的空間系統架構中,發揮本計畫區之「產業亮點」本質,期望成為具發展前景的產業基地,並與地方文化及觀光同時並進。
3.提升土地價值:重劃完成後,重新進行地籍整理作業,使土地能夠規劃方整並直接臨接道路,藉以提昇工業區整體的土地利用價值與開發效益。
三、施工規劃特色
1.麻豆地區長年受低窪易淹水區域影響,逢雨必淹,本工程開始後第一年即完成公10公11兩座大型滯洪池,並啟動防汛機制,採用12台0.3CMS移動式抽水機抽取逕流入滯洪池的雨水,施工期間鄰近區域未曾有淹水情事發生。
2.對重劃開發區原有喬木採移植保留規劃,請嘉義大學教授現場指導進行移植、假植及定植存活率達100%。
3.設計階段導入保水防洪的永續配置,落實工程各階段碳排放及碳足跡的減量。推動本計畫區成為一個綠色永續、透水低碳的韌性園區。結構混凝土添加爐石粉及飛灰替代部份水泥約6,420公噸,對環境的保護提供相當的貢獻,符合綠建材之需求。
4.麻佳路下方 N幹線 W*H=4.5M*2.2M 設計採預鑄工法,以營建自動化方式在交通量超大的高速公路交流道口及新樓醫院大門口有效減少交維時間,避免交通衝擊。
5.施工期間區內配合重劃區域內剔除戶工廠作息,調整施工時間及規劃工廠替代進出動線維護,確保剔除戶工廠作業正常。
▲計畫完成後將為麻豆地區發展達成之目標
四、施工困難及工法特色
1.施工期間第四工區受千興不銹鋼公司土地中含金屬汙染遭環保局訴訟,經多年清運才處理完成。施工團隊採蠶食鯨吞方式交多少地做多少結構策略,並將第四工區全部場鑄排水箱涵改成預鑄吊裝工法替代,大幅縮減工期,達成提供完工之成果。
2.麻佳路下方各種管線密布,尤其台電高壓線路、中油管路、瓦斯管、60CM∮自來水管,必須於施工前配合管線遷移作業。
N幹線 W*H=4.5M*2.2M 採預鑄工法,施工時採用200T級以上移動式起重機二台進行預鑄箱涵翻轉及吊裝,有效縮短交通維持時間。
3.大斷面箱涵採鋼模推進工法,減少勞工於侷限空間施工危險及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
4.施工期間採用低噪音、低粉塵工法及機具,並分區規劃施工。
5.施工期間使用太陽能警示燈減少電池使用量及工區夜間照明設備使用LED燈具減少耗電,達到節能減碳作用。
6.針對環境(水質、噪音)定期辦理監測,如發現各種異常監測值,皆盡力追蹤可能之污染來源,並立即採取預防性因應對策。
7.採綠化永續、植樹減碳策略,對於坵塊植草面積達820,654M2施工過程達設計填築高程立即植被草皮、維護,減少裸露表土揚塵發生,並復育草皮改善工地景觀美化。
8.清除掘除面積達110公頃,對地表雜木、灌木挖除後統一以絞破機絞碎當綠資材綠肥使用,有效資源再利用。
9.滯洪池採生態工法,卵石砌溝及卵石步道方式施工。
五、施工品質及特色
(一) 品質管理自動化資訊系統
本計畫在施工中配合工程控管之需要,採用「前瞻工程執行管控系統(Proactive Project Monitoring)」(後稱ProPM系統)資訊服務平台,並導入「平板電腦」及「無線網路傳輸」之行動化資訊整合應用,以確保各層級均能接收最新的工程管理資訊,掌握應辦待辦事項之處理情形,在施工過程中兼具「履約管控」、「遠距管理」、「資訊同步」、「紀錄留存」及「績效展示」等多重應用效益,使本工程能如期如質完工。
(二)資訊整合平台功能及架構
ProPM系統控管之重點資訊,包括「待辦事項追蹤管理」、「施工現地影像管理」、「文件送審記錄管理」、「圖說文件管理」、「工程進度控管」、「危險作業項目申報管理」、「緊急事件應變管理」等子系統。
▲工程監造資訊管理系統平台示意圖
六、施工計畫摘要
整體施工主要分為以下十項:
A.動員:自決標日起,完成工區佈置與人員、機具調配、做為主要工程開始前的準備作業。
B.整地工程:確認現場原有設施拆除狀況,凡有妨礙日後開發施作者均需清除。
C.道路工程:本工程道路平、縱、斷面,銜接路口施工及擋土牆設施。
D.交通工程:交通工程之施工內容主要包含標誌、標線、號誌、交通安全防護設施等永久設施,以及道路施工管制設施等。
E.排水工程:配合本工區地形之排水分區施作箱涵,排水邊溝及其他銜接設施施作。
F.照明工程:照明與機電工程之施工。
G.自來水工程:自來水工程管線埋設及其材料設備之供應、安裝、檢驗、試水等相關規定。
H.纜線管線工程:包含台電及中華電信纜線管路等。
I.橋梁工程:包含基樁、橋台、預鑄梁及橋面版護欄等結構。
J.景觀工程:範圍包含道路及公園植栽、滯洪池、無障礙坡道及植栽移植等施工等相關規定。
七、品質管理績效摘要
本計畫落實品質管理,獲得臺南市第3屆工程品質優良獎特優,具體管理績效如下:
1.斷面小的排水箱涵大幅,採用預鑄工法替代場鑄工法,以減少人因危害及提升整體工進及品質。
2.施工前路口管線衝突導入BIM模型模擬施工可能衝突,調整工序及改善方法提升施工準確性與安全度,降低施工風險。
3.工區設置22處360度旋轉球型CCTV,透過電腦、手機軟體即時觀看,平台共享主辦及監造單位,有效掌控工地實況。
4.跨河鄰水施工設置水位監測系統,利用監控系統行動裝置APP接收即時警報訊息,可同步通知下游施工人員緊急撤離。
5.臨時欄杆的設計利用三角架輔股側向反撐力,達到符合法規強度75kg不變位的欄杆。
6.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添加焚化爐底渣替代天然粒料,提倡以綠色生產、再生利用方式,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垃圾全回收、零廢棄之目標。
7.大斷面箱涵採鋼模推進工法,減少勞工於侷限空間施工危險及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
工程E化管理:已建立「管理資訊系統(PMIS)」,舉凡合約管理、工程管考(施工、監造日誌、進度管控、估驗…)、工程圖籍,皆可於線上輸入、下載、查詢與考核。
8.使用高強度混凝土減少結構量體,以降低水泥與砂石之用量,減少環境資源(河川與礦石)與能源浪費,增加耐久性(使用壽命)。
9.結構混凝土添加爐石粉及飛灰替代部份水泥約6,420公噸,對環境的保護提供相當的貢獻,符合綠建材之需求。
10.使用曾文溪河道濬挖土方,達到資源重複達到回收再利用。
11.對重劃開發區原有喬木採移植保留規劃,請嘉義大學教授現場指導進行移植、假植及定植存活率達100%。
12.施工期間採用低噪音、低粉塵工法及機具,並分區規劃施工。
13.施工期間使用太陽能警示燈減少電池使用量及工區夜間照明設備使用LED燈具耗電,達到節能減碳作用。
14.針對環境(水質、噪音)定期辦理監測,如發現各種異常監測值,皆盡力追蹤可能之污染來源,並立即採取預防性因應對策。
15.採綠化永續、植樹減碳策略,對於坵塊植草面積達820,654M2施工過程達設計填築高程立即植被草皮、維護,減少裸露表土揚塵發生,並復育草皮改善工地景觀美化。
16.清除掘除面積達110公頃,對地表雜木、灌木挖除後統一以絞破機絞碎當綠資材綠肥使用,有效資源再利用。
17.滯洪池採生態工法,卵石砌溝及卵石步道方式施工。
八、施工品質優良成效說明
1.為確保工程品質,遂摒棄傳統最低標工程採購方式,改採最有利標辦理工程採購,透過廠商基本履約資格篩選後,評選出具實績與商譽之施工廠商,確保設計成果之落實。
2.將電力、電信、寬頻等管線匯整排列於新闢道路下方共同纜線管道,藉由管線整合,減少人孔蓋設置,重現道路整體美觀,提升都市景觀,以達最佳之空間利用。
3.橋梁結構特性採整體造型平順採中空版梁,減少斷面避免影響河道流暢線條。成本造價相對較低。
4.排水箱涵施工方法以營建四化概念全力推動預鑄化施工,減少場著作業,縮短整體排水系統建置時間,提早發揮區域排水功能。
5.本工程瀝青混凝土採專用配比,委由TAF試驗室辦理配合設計,滿足本工程各材料組合之最佳配合設計。
6.瀝青混凝土試鋪作業:由配合設計之材料、廠商機具能量及施工方法進行試鋪,決定含油量、溫度、鬆實比、滾壓次數、鋪築成果,回饋實際鋪築施工之各項參數。
7.人行道規劃以「通用設計」的角度去檢視高齡者、幼童、孕婦,乃至行動不便者的各種需求,各路口角隅均提供無障礙坡道,達到服務全民的目標。
8.建構供給管工程籍由各單位管線整合,避免管線單位經常挖掘,呈現道路整體美觀以提升都市景觀。
9.推動交通設施共桿模範城市,道路採減量設計,共構的設計整合交通號誌、標誌、路名牌,營造簡潔、明快之道路空間,突顯城市的生命力,並達成全區景觀一致效果。
▲施工計畫兼顧安全性與生態工法
【結語】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在於產業升級、提升工業區整體的土地利用價值與開發效益。
工程具體成果除在傳統排水工程之外還導入LID與區內滯洪池,以兼顧生態和安全的方法確保基地內原本淹水的狀況以改善。此外,本計畫串連埤頭排水的藍綠水路,包括面狀的兩座公園與現狀的行道樹綠帶,提升工業區整體生態環境,連帶服務周邊既有居民,打造生態宜居之綠色工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