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相較於資金雄厚、資訊靈通以及研究資源豐富的強勢持股者─機構法人/大戶,採用停損策略的散戶就是弱勢的持股者,由於天生的劣勢,若能熟悉股價整理階段的特徵,則可避免誤入大戶所布下的陷阱,因而有較大的機會搭上順風車賺一波。
偵測上檔供給賣壓是否減緩
股價若出現修正走勢,反彈至前波高點附近,就會產生上檔供給賣壓,導致股價回檔,此賣壓來自兩方面:1.高檔套牢籌碼的賣壓(套牢籌碼虧損焦慮期待反彈解套),2.低檔買進的獲利了結賣壓(若發覺賣壓沉重,也想獲利了結)。進場之前,必須確定股票已大致完成換手程序,浮額都已轉移到特定買盤。
若個股存在特定的買盤,股價回檔程度不會太深,且每波段的回檔幅度也會趨緩,因為下檔有特定買盤接手,而且上檔賣壓會愈來愈小。此即價格波動收縮型態VCP(見1197期)的意義:股票浮額轉移到特定買盤時,所呈現的供需法則。我們應選擇完成VCP型態,樞紐買點出現,最先向上突破的股票,愈強勁者愈佳。
樞紐點及其成交量
樞紐點如果與最小阻力路徑相互一致,股價一旦穿越此關鍵門檻,就會出現相當快速的發展,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爆發重大漲勢。樞紐點代表股價完成整理而即將展開另一波漲勢的起點,亦即當底部型態完成之後,樞紐點是觸發交易進場的價位。樞紐點的供給壓力很小,在偏多的市況下,凡是結構完善的整理,正確樞紐點的突破很少失敗。
樞紐點之前的成交量應低於平均水準甚至萎縮,最好低於50天均量。有時一至二天的量極度萎縮,這是行情即將爆發重大漲勢、籌碼穩定的現象。
突破樞紐點 如何判斷突破失敗?
股價突破樞紐點之後,須留意可能失敗的徵兆,突破失敗往往會演變成為整理失敗。股價一旦向上突破,就應該保持在20MA之上,收盤價更不應該跌破20MA。股價向上突破樞紐點後,有時會重新拉回樞紐區間,當天價格收低,這就是所謂的「先蹲後跳」。可再等一、二天,最多不超過十天。
有些突破會失敗而引發停損,只要不跌破停損,應該讓股價有較大的彈性空間。突破樞紐點,盤中可能會出現回檔,最初的突破經常會拉回甚至跌破買價,應堅持原先的計劃,繼續引用原來的停損。
盤整/底部結構常見的「洗盤」現象
有些主力在盤整期間會故意製造洗盤的現象。洗盤可以有效消除浮額,讓漲勢更具持續力。大戶/專業玩家頗擅長於引發散戶的停損,他們會設法讓股價跌破支撐區,清出散戶手中的浮額。
支撐究竟在哪裡?甚至連散戶都很清楚,但這可能就是大戶布下陷阱的價位。例如40元買進,停損設在36元下方(-10%),其他交易者也可能設相同的停損;但沒多久,股價下跌,我們的股票被洗掉了,其他人也一樣,等到賣壓告一段落,股價立即回升,可惜我們已經下車了(不少時候會碰到,但不必氣餒)。藉由停損控制風險的散戶都算是弱勢的持股者,有時總會變成洗盤的犧牲者。如果已經過洗盤,被騙下車的機會就少些。
股價回檔幅度之選擇
多數情況下,股價的修正幅度若超過大盤對應修正幅度的2.5~3倍,就應該避免介入。最具建設性的盤整走勢,股價回檔幅度最好介於10~35%(或40%)之間。幅度過大的修正,較容易失敗。
股價若由高點回檔50%或60%,千萬別認為便宜而買進,應關注回檔幅度較淺的個股。首先,這種較大的回檔,代表基本面出問題或空頭走勢的開端(未必呈現在財報中)。其次,基本面即使沒問題,股價出現如此跌勢,也意味著有特定賣壓存在。股價跌幅愈大,上檔賣壓也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