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股票操盤手,也是被《紐約時報》評為「百年美股第一人」─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教導我們,「對股市走勢的研究應聚焦在當時最受矚目的話題上,也就是主流股。行情就在這裡─如果你無法從走勢領先、活躍的重點股上賺到錢,你就無法在股市裡賺到錢。」在一個新多頭市場初期,最強勢、最早創新高的主流族群通常就是成長股。成長股往往具有一些領先的特性,例如領先落底、領先創新高。
強勢成長股經常創新高
股市流傳最廣的陳腔濫調當屬「買低賣高」。想獲利,買進價格並不一定要接近最低價。當下股價走勢,其參考價值往往超過專家的意見。一支股票在多頭初期創下52週新高價,很可能是一顆即將大放光明的新星。反之,創下52週新低的股票,上檔存在龐大的套牢賣壓,而且缺乏上升動能。創新高的股票,上檔海闊天空,沒有套牢賣壓。
相較地,許多投資人常放心買進剛由低點回升的股票,以為撿到便宜貨。股價剛開始上漲的初期,通常並不具有機構買盤的確認訊號;若無基本面加持,好的開始也可能不了了之。真正扣人心弦的漲勢,往往發生在股價創下新高(至少52週)之後(見附圖材料-KY)。若股票挾大量創新高,表示法人機構認為未來展望佳,因而願意大量買進。當股價從一個理想的修正與整理區間向上突破,且(即將)創新高時,就可以買進了。突破時,成交量必須較月均量增加50%。
領導股首先落底見低點
當大盤由空頭市場谷底或修正低點開始回升,市場領導股往往會在這個時候向上突破整理區間。領導股向上突破的時間,可能發在大盤落底前後,兩者之間可能有一、二個月的差別。很多案例中,領導股突破之時點,往往剛好對應大盤低點。空頭行情價格向下修正過程,大盤甚至持續創新低,但領導股相對應的價位卻會愈墊愈高,呈現正背離的發展。
大盤見底而展開新多頭市場的最初四至八週,表現最強勁、價格創新高的股票,才是真正的領導股(見附圖嘉澤)。同產業之中,通常只出現一、兩支相對強勁股票,等到整個產業呈現強勁漲勢時,真正領導股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漲幅。主要領導股的股價永遠看似太高,這也是讓人難以掌握買點之原因。投資人大多集中注意力在大盤,而不是個別領導股,故經常進場太遲(應選股不選市)。
應該買進哪種領導股?
決定進場之後,應先買進哪種股票呢?股價表現最強勁者,通常是最佳選擇。當大盤由谷底翻升,應買進最先向上突破盤整走勢的股票(見附圖威剛)。一旦大盤回檔結束,最先反彈到新高價股票,幾乎都是最可靠的強勢股。歸根結柢,個人看法究竟比不上市場的智慧與決斷。依據市場的強度表現決定,不要相信個人看法,讓市場告訴我們應買進哪些股票。有些潛力股往往是上市不到五年原本默默無聞的股票。投資候選清單上可能有十支股票,我們不必特別偏愛哪支股票。首先發動者是優先建立的部位,再按照突破順序,陸續買進。
行情如果沒有按照預期發展
必須清楚交易可能發生問題的徵兆,告訴自己最好儘快結束交易或減少部位規模,有時甚至在停損被觸發之前就該認賠。
突破之後可能發生的違例:1.小量向上突破,卻大量拉回整理。2.連續三、四天創新低價。3.價格收低的天數超過收高的天數。4.價格收在線形下半部(有長上影線)的天數超過收在線形上半部(有長下影線)的天數。5.收盤價跌破20MA。6.收盤價挾著大量跌破50MA。7.突破後價格顯著上漲但又完全折返原處。違例愈多,該筆交易的失敗可能性愈高。我們可縮小部位,也可以結束部位。但停損若被觸發,那就沒有商榷的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