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蘋果在1月底發表iPad所帶來的喜悅,很快被全球股市大幅向下修正所沖淡,不過到了3月,iPad開始量產後,卻可能是台灣電子類股重新恢復成長的動力之一,仍是需要密切觀察的焦點。
#@1@#在2010年,iPad在全球到底能賣出多少台?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看法相當樂觀,在蘋果舉辦發表會前,原本預估iPad將可售出400萬台,而在蘋果舉辦發表會後,隨即將預估值調升至700萬台,更樂觀地認為,如果iPad可以成功地打入歐洲、亞洲市場,就有機會挑戰1000萬台的年銷售量。不少專家、媒體都認為,iPad不一定可左打電子書,右抗小筆電;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也認為,iPad企圖整合小筆電、電子書、MP4和PND(個人導航設備)等4大功能,如果一旦整合成功,就有如金剛合體,便可能大獲成功,開創出新的市場,但如果失敗,iPad就將是四不像,恐怕就是一場災難。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指出,從蘋果為了銷售iPad,成立了iBook電子書商店、搭載WiFi+3G卻無須綁約,到設計整套的iWork文書處理軟體,都可瞥見其擴展客源的雄心,及與iPhone和MacBook進行區隔的企圖,加上iPad價格還算低廉,即使是64GB的iPad,價格也低於900美元,因此可望提升其競爭力。不少媒體、專家認為,iPad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可能像其他平板電腦一樣,成為歷史的名詞,但陳清文卻認為,iPad可能像一顆「深水炸彈」,台灣只要稍有疏忽,等到其展現威力後,便可能撼動台灣在PC產業的領導地位,影響極深極廣。
#@1@#陳清文認為,在彩色電子書領域,iPad將率先引發熱潮,而常用電腦觀賞高畫質影片的使用者,也可能轉向使用iPad,因此不但可能對台灣ICT(資訊與通訊)產業造成衝擊,一旦其造成流行,山寨版的iPad也將趁機而起,將讓台灣ICT產業在小筆電市場的領先地位,成為明日黃花。如果台灣ICT產業再不採取因應措施,陳清文相信,屆時除了鴻海(2317)等代工大廠可因iPad而獲利,其他ICT廠商都將成為iPad的受害者。他認為,台灣業者現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發揮多年積累的優勢,先做好iPad第二代或精進版,面對全球競爭對手的挑戰。陳清文表示,台灣ICT產業經營思維,以「純硬體規格」掛帥,但蘋果的iPad卻採取「中等規格」、「軟實力」的策略,讓台灣ICT產業「創新性不足」、「硬體毛利低於民生品」、「軟體與服務毫無競爭力」、「整合設計未能登頂」、「品牌行銷未打動民心」及「中國市場無形抵制」等6大缺點,顯露無遺。「連韓國媒體都認為,iPad已對韓國ICT產業構成威脅。」陳清文認為,相對於韓國的警覺,台灣產業對iPad這枚「深水炸彈」,卻幾乎毫不在意,也未提出相對因應的國家行動策略,台灣ICT產業的命運,極可能像「溫水煮青蛙」,正面臨著「安樂死」的噩夢。
#@1@#其他產研單位專注於iPad的尺寸、規格、功能,拓墣卻特別關注蘋果的商戰策略。拓墣指出,在美國市場,蘋果與電信巨擘AT&T達成協議,不受其綁約的限制,讓消費者更願意購買iPad,蘋果只推出GSM版本的iPad,目的就是為了拓展國際市場,身段可說是前所未有的柔軟。不過,拓墣也認為,iPad的風險不僅來自是否可創造出新市場,尚包括不支援Flash、沒有內建網路相機,無法用Skype進行影像對話,更由於iPad與AT&T進行合作,但對於許多不喜歡AT&T的美國電腦族而言,即使喜歡iPad,也可能因為AT&T,而選擇不買iPad。即使如此,拓墣也認為iPad可望在美國市場造成風潮,但iPad是否可賣出1000萬台,關鍵在歐洲、亞洲市場。目前,蘋果僅針對海外市場,推出WiFi版本的iPad,所以蘋果何時與歐洲甚至亞洲國家的電信業者,敲定推出WiFi+3G版本的iPad,如果可在年中前推出,那麼1000萬台的年銷售量,就不僅是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