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
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
投資應該要長期,這是投資時常聽到的說法。但下場投資會發現,過程並沒有那麼輕鬆寫意!光短期市場的劇烈波動,就把投資人的信心消耗殆盡!
為了降低短期突然的大幅波動影響,「資產配置」也就成為顯學。資產配置理論認為,把總部位按「適當比例」分別投資在股票、債券、現金等資產上,就能獲得最佳化的報酬/風險比例。
為了達到最佳比例,同時買進兩種方向性「不同」的商品是一般的作法,所謂「方向性不同」的商品,也直觀的認定是「漲跌方向」不同,因此股票與債券是主要的兩類資產!
這也使得股票與債券走勢相反,成為根深蒂固的觀念,但股票與債券真的永遠保持反向變動嗎?
股債不一定反向變動!
疫情前債券的確能為投資人帶來多元化收益,尤其股市不好時,債券幾乎都表現不錯。股債之所以能保持反向變動的關鍵,或許跟過去全球通貨膨脹率保持穩定有關,例如美國的長期通膨率就維持在2%。
但疫情爆發之後,聯準會再度為穩住經濟而啟動降息,股債卻開始同向變動,而在2021~2023年經濟復甦期間,全球通貨膨脹持續走高,央行祭出四十多年來最快升息步調來對抗通膨,股債相關性卻越來越高,而在歷史上的股債走勢,股債同向變動也相當常見。
或更精確的說,股債長期維持著低相關性是比較正確的說法,至於真正與債券保持長期反向變動的是利率。
據投資機構AQR先前所發表的研究證明,影響股債相關性的關鍵是由經濟成長不確定性和通膨不確定性兩項因素主導。當股票和債券面對經濟成長衝擊時的反應是相反的,但如果是面對通膨衝擊時,股債反應方向卻相同,而當發生通膨因素衝擊時,股票雖然會跌,但債券往往跌的幅度更大。
另外,不同天期的債券在面對利率變動時的反應也不同,越長天期的債券越容易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
尤其天期越長的長天期債券所受到的影響更大,部份長天期公債ETF,過去兩年甚至有跌到三成左右,跌幅不輸股市。過去兩年高利率環境不僅影響股市,更對長天期債券造成巨大衝擊。
那債券還適合做為資產配置工具嗎?
請先確定配置債券的目的是用來穩定投資組合,還是只想賺價差。
純粹控制投資組合波動度來說,使用中短期債券(中短期債券指的是債券到期日,以十年作為分野,十年以下為中短期債券),可能會比長天期債券或信用評等低的債券品種來得合適。因為中短天期債券在利率上升環境,波動度小於長天期債券,且小於股市,可一定程度上穩定整體投資組合波動度。
但如果想賺價差,反而可留意長天期債券,但必須抓準買賣時機,不過抓債券買賣點跟抓股票買賣點同樣困難,光預測聯準會下一步就有難度了,更別說還得同時準確預測聯準會升息後市場會如何反應……。不只要對一次,還得連續答對很多次啊!
假使高利率環境真的維持三年以上,投資人能否接受呢?更何況過去美國聯準會長期讓利率保持高檔也並不少見!此外,雖然降息也有利長天期債券之價格,但目前來看,降息可能還有段路要走。
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真正應該扮演的角色,不是創造「報酬成長」,而是穩住投資組合波動度。
投資組合中的每個部位、每個資產類別,本來就有各自適合的功能性!但如果幻想著一筆投資同時滿足多樣投資需求,那長期下來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