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
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
在《理財周刊》1202期專欄中,我有分享到《如何用4步驟打造安心的專屬防護網》,一般人在保險的議題上,最常遇到幾個問題:
「保險到底要買終身型,還是定期險?」
「終身險保費好貴,但又怕買定期險,年紀愈大時會繳不起保費,怎麼辦?」
「還本險好像挺不錯,沒用到的錢還可以拿回來,想知道有沒有什麼陷阱?」
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我覺得搞懂一件事情更重要,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買保險?」如果把這個問題更聚焦,就是要思考一件事,「保險,到底在我們整體財務規劃中,扮演什麼角色?」
「保險」,在整體財務規劃的角色是?
在整體財務規劃中,工作收入很重要,因為有工作收入,才能支應生活開銷,並且累積財富,實現財務目標,達成我們的富裕人生。
但思考一下,工作收入有沒有中斷的可能性呢?就像停水一樣,會造成生活中很多不方便,如果我們有事先儲水,是不是就不用擔心無水可用?
什麼情況下,會造成可能的收入中斷?有些人會說失業,的確過去疫情期間,有不少公司面臨生存問題,所以會用組織調整、節省成本的方式來因應,這時就很有可能「被離職」,造成收入中斷,接下來我們會怎麼做呢?沒錯,大部分人會用最快速度找到下一份工作,恢復收入來源,那麼要如何安心度過這段沒水的日子?當然是靠我們的「備用水源」。
備用水源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緊急備用金」,至於緊急備用金要準備多少才適合?準備太多怕浪費,太少又不安心,所以每個人剛剛好的量都不一樣,要怎麼評估自己的「剛剛好」?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那還有沒有什麼情況,會造成工作收入長期甚至永久中斷?是的,就是當生病、意外等不可預期的風險發生,會造成收入中斷,但支出不斷,甚至可能有大筆的醫藥花費,這些都會造成我們財務更大的損失。
大家這時就會想到,我們的備用水源是不是就是「保險」呢?沒錯,當這些極端風險發生時,會導致收入中斷,就可以啟動「保險」這個備用水源,來支應我們的生活開銷與相關支出。
所以一個好的財務規劃,一定要準備好「備用水源」,如同大樓有逃生梯、滅火器,雖然平時備而不用,不過會是讓我們安心的存在。
有沒有人可以不買保險?當然有,很多人會回答:首富就不用買保險啦,說不定還可以開保險公司呢,這些人為什麼可以不買保險?因為他們擁有足夠的「資產防禦力」。
保險只是財務規劃的一環
許多人認為只要保險就等於安全了,因此常本末倒置,使用高額的保險商品可能無法有效累積財富外,當年紀漸長,就指望保險能看顧自己一輩子,但這真的是個好策略嗎?你不妨思考看看。假如有另一個策略是,你計算出自己的合理保費預算,保了「剛剛好」的保險(請參考理財周刊1202期專欄),剩下的火力就來好好累積生息資產,讓理財收入越來越豐沛,即使遇到風險情況,也能透過自己的財務實力來抵禦。你會希望自己是哪個策略呢?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有沒有長輩,當他們需要醫療照顧甚至長期照護服務時,是不是會用他們的存款支付,或是當有需要時,有好幾套房產可以選擇變現來支應,這些都是他們年輕時有效累積的財富,幫自己準備的財務實力。所以保險只是財務規劃的一環,重點是讓我們擁有足夠的資產防禦力,而非捨本逐末使用不適合的保險。
整體財務規劃中的風險規劃 怎麼做
所以如果用「完整財務規劃」的角度來看待保險,我們的整體策略,就會與單純比較保險商品的方向,會有很不同的決策結果,以下幫大家總結這個策略:
趁年輕時,我們可以努力將備用水源準備剛剛好,備用水源包括保險或緊急預備金,同時集中火力累積我們的生息資產,讓財務實力逐年上升,降低對保險的依賴程度。當我們已有足夠資產防禦力,或許還能逐步降低保險的保額,即便有自然費率,也可以將總保費控管在合理的範圍內,而不造成收支壓力,同時維持想要的生活品質。
有了以上風險規劃的概念,相信已經解決了開頭提到的提問,至於如何集中火力累積生息資產,增加自己的資產防禦力?
要設定預算、理性支出,並且透過學習,擬定長期投資,滾雪球的計畫,這也是很有學問的,未來我們也會陸續分享,請持續關注我們的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