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
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
現代人大都對金錢有著深深的不安全感,筆者曾經和一位朋友聊天,她提到自己每天都很認真努力工作,過去也很認真學習投資,但在金融海嘯當時虧損太大,所以後來就不做投資,近幾年轉為去放一些號稱「穩定收益」的平台,結果也遇到平台跑路,被倒帳。
她問我:「為什麼我省吃儉用,捨不得給自己買衣服或者是去旅遊吃大餐,想要用錢滾錢,結果反而賠更多,連我老公都問我為什麼要這樣追著錢跑,到最後卻什麼都沒有?我只是想要老了以後不要沒有錢花而已啊!」
這是典型的對金錢感到很焦慮也沒有安全感,到底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自己的財務體質以及投資風險屬性又是如何?每年能有多少新的資金投入市場?這筆錢又能放多久不動用?這些問題如果一直沒有得到答案的話,那麼理財的行為模式就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容易重蹈覆轍,最後和錢有關的決定都是憑著感覺,容易一直做出錯誤的財務決策。
建議從兩方面著手:
1.覺察自己與金錢的關係
你的養育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較親近的親戚,對你有影響的朋友),關於金錢的口頭禪,或者他們最常說的一句關於金錢的話是什麼?
例如:
賺錢很辛苦。
賺多少錢都不夠花。
有錢人的小孩都在搶財產,錢夠用就好。
有錢人都很小氣。
有錢就會發生不幸的事。
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
這些信念是不是也被植入到你的潛意識去了?它是來自於誰?
然後去看一看自己因為這樣的信念,做出了什麼樣的決定跟行為,產生的結果是你要的嗎?如果不是,你需要從內在去好好探索與金錢的關係,這個焦慮感來自於哪裡?然後去轉化它。
因為這些信念都會帶來不好的能量狀態,賺錢不但很費力,賺到了也留不住。
2.用科學理財的方式,做好個人或家庭的財務規劃及預算編列
先整理出自己一整年的收入與支出,以及目前所有的資產負債,了解財務現況,目前每年是收入大於支出?收支平衡?還是入不敷出?找到支出漏財的地方,例如心情不好或者心情很好就要吃大餐、買東西犒賞自己等等。第一步要做好預算編列,讓自己每年可以有結餘,現金水位才能慢慢增加來做長期投資錢滾錢的安排。
如果想要看到的是更全面的財務藍圖,包括「這輩子,賺多少才夠」這個問題,現在可以用更科學的財務工程測算的方式來找出答案。
從現在開始到離開這個世界,所有現金流入跟流出的變化,以及在每個想要完成目標的時間點,到底能不能出現這樣的一筆錢?
例如:三年後要買房頭期款三百萬元,十五年後要退休,退休後每個月要有三萬元當生活費,退休後所存的錢能花多久?退休前還要支付孩子的教育費一百萬元等等。
報酬率多少才夠?
如果要透過投資來完成財務目標,那麼每年要達到多少投資報酬率?如果事先知道每年只要5%的投資報酬率就能完成,那麼就不會去追求20%的報酬率,但卻要冒更大風險的投資。
收入多少才夠?
收入方面,最差不能低於多少才能完成所有的財務目標?
如果想要完成夢想版的財務目標,那麼需要創造多少收入才能完成?
其他支出的影響?
通貨膨脹率,薪資增長率,現有投資部位報酬率也需要一併考量進來,現在繳的保費如果是採自然費率,每隔幾年就會上調,長期來說在支出層面以及財富水位的變化也會造成影響。
以上這些戰略性思維的問題都找到答案之後,接下來就可以思考要透過哪些金融工具搭配自己的風險屬性來完成,並且透過逐年檢視動態調整,來過上有安全感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