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目前就是標準的資金盤,場內的資金越來越多,這些錢一定要找出路,當大型股、權值股開始休息的時候,大量的資金就會往小股票擠,飆股就橫空出世。
台灣經濟數據有撐 外涼內溫格局轉變中
十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年減2.32%,持續連續第十七個月低於上年同期,但呈現持續收斂趨勢,同時優於市場預期的-6.6%。
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在十月回落至5.1%,然而仍處在經濟部統計處初估區間4.8%~7.8%內,且高於2000年至2022年平均2.6%。
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由上月的15.4%放緩至11.1%,但仍遠高於2000年至2022年平均5.4%,同時處於經濟部統計處初估區間11.1%~14.1%內。
然而,新興應用及備貨需求的帶動下,整體工業生產減幅已逐漸縮減。相對而言,隨著疫情解封,消費紅利持續帶動實體銷售動能回升,再加上勞動市場保持穩健,使得消費者繼續擁有薪資來源來支持消費,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的成長速度依然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儘管目前台灣經濟仍維持外涼內溫的狀態,不過外部環境的涼勢已呈現改善趨勢,而內部經濟熱度則出現趨緩的跡象。
中小型股輪動 作帳行情準備接棒
隨著消費性電子需求逐步復甦,產業庫存調整確認尾聲,台灣十月外銷訂單呈現年減幅度收斂的成績,預計本月有望挑戰轉正。
雖然最近FOMC會議紀要透露了一些鷹派言論,但並未改變市場對利率終點的預期。隨著近期美國債券殖利率的修正,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轉向積極。
從技術面觀察,加權指數一直沿著五日線向上走,短線上能否維持強勢仍有待觀察。需要留意指數與月均線正乖離的擴大情況,以及是否進入多頭整理的走勢,櫃買指數也是如此。不過,大盤的月線與季線已經呈現黃金交叉,增加了下方多方支撐的力道。
十一月份市場的投資氛圍改善,因此樂觀其成。然而,漲多也可能帶來拉回,適當的修正將更有利於後市多頭格局的延續。指數離七月高點僅剩一步之遙,難免增加震盪幅度,投資策略應考慮高檔風險的增加,不宜過度追高,應在拉回時留意均線支撐。
在產業方面,可關注受惠於消費性電子需求復甦的IC設計、功率放大器、PCB等,以及即將參與醫療科技展的生技股。在籌碼方面,考慮年底進行集團或投信作帳的相關個股。
想知道更多財經資訊及產業分析,歡迎投資朋友加入我的群組,在Line上搜尋【@920lttev】以及Telegram上搜尋【money17168】,我都會提供最新的分析師觀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