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
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
很多人在買保險時,對於「終身醫療險」以及「定期醫療險」還是很難做決定,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把這個決策聚焦在商品面的比較,而非我們實際的需求,所以本期想跟大家來聊聊這個議題。
終身醫療險的優點?
「終身醫療險」擁護者的主張:
1.限期繳費,保障終身
常常聽到的說法是:「趁年輕時辛苦一點,繳多點保費,年紀大就輕鬆了,而且保障一輩子」。
2.平準費率
即保費不會隨年齡增加而遞增,相較於定期險的自然費率,不用擔心年老時保費負擔會過重。
聽起來好像也滿有道理,那我們就選擇終身醫療了對嗎?且慢,我們可以再多幾個思考維度。
(1)終身醫療的保費較高,是否會占用大部分保費預算,讓我們花了保費,卻沒辦法有足夠的保障呢?
(2)如果真的趁年輕時努力繳到期滿,終於可以保障一輩子了,但這個保障是真的能解決我們的問題,還是只是一個安全感呢?
(3)如果擔心年紀大保費上升,可以思考的是,我們真的需要一輩子繳保費來「租」保險嗎?有沒有可能,我可以不用靠保險,靠自己的財務實力就夠了呢?
仔細思考以上問題,我想能幫助你釐清這個決策,要如何進行。
終身醫療險是什麼?
再者,我們來進一步討論,什麼是終身醫療?
終身醫療的本質,就是終身「定額給付」。
所謂定額給付,就是相較於實支實付,前者是符合理賠條件後,按照條款給固定的金額;後者就是在限額內,依照實際發生的醫療花費來理賠,舉個例子比較好理解。
保戶因為生病,需在醫院完成手術且住院三天,經醫師與保戶討論,決定採取手術進行,不過須自費20萬,單人房一日4,000元,大約花費21.2萬,哪個險種更能有效解決我們的經濟負擔?參考附表便可一目了然。
一般終身醫療險,20年期保費大約介於一年1~2.5萬,以現行醫療環境,如果要真的夠用,保額就必須再往上,然而保費也會同步上升2~3倍,對一般家庭來說會是很大的負擔,也會占用許多財務資源,影響未來的財富累積。
不過既然終身醫療險似乎無法有效運用財務資源,為什麼過去的人都那麼推崇?
因為時空環境不同,早期並沒有那麼多自費項目,看醫生不用花到什麼錢,如果這時候又能多拿到一些理賠,是不是感覺不錯。然而現在的醫療環境與早期已經大不相同,醫療技術進步、住院天數下降、自費金額上升等,在在都顯示終身醫療險可能無法有效解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
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那如果已經買了,我們可以怎麼辦?
因為大多數終身醫療險是無法減額繳清的,如果解約了,只會退還當年度未到期保費,之前的保費就要當作沉沒成本,所以導致很多人覺得可惜,無法輕易割捨,我這邊提供幾個思考方式:
如果我們上了公車,坐了好幾站後,發現坐到反方向了,離目的地愈來愈遠,你會選擇立刻下車,還是覺得已付的車票費用很可惜,所以選擇坐到底站再換車?
請記得,已經付出的車票(保費)是不會再回來了,我們要關注的,是你未來的時間(財務資源)能不能好好的被我們使用。
不用懊悔。相信當時的決定,一定是你認為最好的選擇,而時空環境變動下的現在,我們要做出符合現在最佳利益的選擇。
無論是否要繼續繳納保費,都可以先診斷現行保險配置。當風險發生時,是否真的可以解決我們的擔心,否則繳了保費卻沒有發揮保險的功能,是很可惜的。
回到主題,如同1208期專欄所強調的觀念,買保險不是只是買保險,而是要從一個完整財務規劃的角度,看待保險對你的意義,清楚知道保險在我們的整體財務規劃中,有沒有好好扮演它的角色。
做好收支管理,可以有效分配我們的財務資源,讓現在夠花、未來夠用,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我們的財務目標,過我們想過的生活,善用我們每一分錢,達到最大的幸福感。而保險,就是讓我們在累積財富,同時「沒有足夠的風險防禦力」的過程中,一旦工作收入中斷,來解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一輩子有保險?需要考慮未來年長時,自然費率很高嗎?
當你財務自由(不用依賴工作收入),或是資產足以應付可能的風險時,保險可能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最後總結,用合理的保費,解決我們所擔心的問題,其他財務資源,要集中火力累積生息資產,可以讓我們完成財務目標,同時擁有自我防禦能力,達到最幸福又有充足安全感的境界。
任何與這個目標相違背的,對你來說,就不會是一個好的財務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