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住宅+租金補貼
2.中繼住宅:合宜住宅+地上權住宅
3.協助首購:租金補貼+延長貸款年限
一、高房價高自有率下的住宅政策
近年房價節節高漲,一般年輕人想要在都會區擁有一安身立命的小宅,談何容易;雖然這次總統大選期間各候選人都提出居住正義的口號,包括100萬戶甚至120萬戶的社會住宅,如就當前最需要首購的六大都會區而言,不僅難度很高,即使中央全力推動,還是會面臨中央與地方不同政黨執政影響而曠日廢時。至於目前年輕人首購最大的難題仍在於低薪與高房價,此可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公布的2023Q2房價所得比與貸款負擔率見其端倪!(詳請參閱附表一)
由附表顯示,2023Q2台北市、新北市與台中市房價所得比皆超過十倍,遠超過國際用以衡量購屋能力3~5倍的標準;其次,全國與六都貸款負擔率皆超過40%,並且各都會區皆超過國際用以衡量購屋能力30%的標準,由此顯見當前一般年輕人購屋之困難程度,縱然有不少年輕人可以獲得長輩資助,近年房價漲幅動輒超過40%甚至100%情況下(詳請參閱附表三),購屋之後每月所需支付的房貸本息也是一大沉重負擔,更甭談侍奉父母、養育子女!
其次,根據房仲業者統計截至2023/10/16為止,今年台北市豪宅單價前十大交易,首推「敦南霖園」高樓層單價282.1萬元,總價約3.87億元;排名第二為「OneParkTaipei元利信義聯勤」,高樓層單價約277萬元,總價約4.23億元;第三名是植物園第一排「松濤苑」,中低樓層成交二戶單價250萬元,值得關切的是前十大豪宅每坪交易單價都超過200萬元(詳請參閱附表二)。由此顯見未來台北市房價下跌不易之無奈與高房價之必然發展趨勢,也正因此而導致房價壓抑政策無法鬆綁!
此外,由附表三112Q3全國房價每坪高達48.91萬元,台北市更高達106.39萬元,並且107Q4~111Q4全國房價漲幅77.36%,新竹縣市更高達100%;惟112Q3與111Q4相較,六都已出現漲跌不一趨勢,可以預期的是,在供給逐漸增加情況下,除台北市之外,其他各縣市大都會逐漸回歸市場供需而呈現緩跌趨勢!
至於2023年12月北台灣各都會行政區最高與最低房價則請參閱附表四。
二、三階段幫助年輕人成家立業
由以上之分析可知,在當前低所得與高房價,抑制房價措施又無法及時彰顯效果情況下,唯一可以積極規畫的應可朝以下三方向思考:
1.社會住宅+租金補貼:惟須先將「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相互整合,再將直接興建「社會住宅」與「租金補貼」相互整合,方可逐步達成政策目標。
2.中繼住宅:亦即可負擔得起的住宅(affordable housing),例如合宜住宅,其次為地上權住宅例如華固新天地(詳請參閱附表五)、京站花園廣場、派樂地、昇陽寓見、大將豐喆等。
3.協助購置住宅:俟房價恢復平穩之後再增加租金補貼與延長貸款年限,例如美國四十年期固定房貸利率政策等。
三、當前整體住宅政策建議事項
1.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將促使未來住宅需求逐漸減弱,尤其是在當前住宅自有率高達84.61%(2022年),再加上大量低度使用住宅之前提下,社會住宅之興建宜緩和漸進,不必急於一時,更何況未來還有逐年增加的都更危老補位;而當務之急應是加強抑制房價持續飆漲。
2.應以「興辦」為主,而非「興建」,此外,除租金補貼之外,在協助中低所得階層首購過程之「中繼住宅」階段,亦可將房貸延長至三十年甚或四十年,以拉近房貸本息與租金支出之差距。
3.中央與地方應密切合作,務必公權力與公信力同時並進,此外,應建構多元推動機制,中央政府僅負責擬定推動計畫,未必要直接介入。
4.合宜住宅改良型─將原曾推出廣受歡迎,也備受訾議之「合宜住宅」予以改良,經由區段徵收,地目變更,「無中生有」,提供年輕人普遍負擔得起的平價住宅。
5.應以地上權觀念取代所有權,讓年輕人可以較低房價購屋,新加坡模式可供參考;2014年5月景美捷運站附近之「華固新天地」地上權七十年,售價約市價六~七成,即是成功的開發案例。
6.社會住宅之興建應以雙北市為主,其他縣市則側重租金補貼與購屋貸款利息補貼,不必急於大量興建,因桃園以南未來空屋量將會逐漸增加,不僅房價較低,租金也較低,租金補貼政策效果較佳。
7.鼓勵地主與建商合作,主動提出興建計畫,李登輝總統當年推動之勞工住宅模式亦可參考改良,其最大優點是,一方面既可兼顧建物與居住品質,另亦可免除日後維修與管理維護所衍生之種種困擾,主要原因在於交屋後結構體由建商保固十五年,管理維護則交由社區管理委員會自行處理。另外,歐洲亦有不少住宅合作社參與社會住宅政策之推動,政策擬定時亦可列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