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希臘債權問題爆發,引起歐盟各國恐慌,瞬間全球資本市場彷彿回到金融海嘯時期暴跌的慘境,特別是歐美已開發國家以往的亮麗光環似乎正在消減,歐元暴跌、歐豬四國公債殖利率急速攀升,市場資金因而惶恐,進而急於從風險資產中移出,歐豬四國周邊國家害怕,是否也會因此間接受到波及,似乎歐美已開發國家預期將要進入另一波的金融挑戰。
#@1@#日前,歐元區16國財長同意出資援救希臘,面對未來歐洲市場,短期內充滿不確定性,市場議論紛紛的同時,猜測英國將為下個債務危機國家,英國經濟未來情勢又如何?對此,富達國際歐洲團隊投資總監米格.卡瑞爾(Miguel Corte-Real)認為,如同許多歐洲國家,目前英國也面臨了國家債務高築的結構性問題,當前市場對於英國將持觀望態度。英國目前的「懸掛國會」(Hung Parliament)形式,沒有單一政黨取得國會逾半議席,使其政治情勢不論維持現狀或有所改變(即再選舉)都不是市場所希望的結果。米格·卡瑞爾表示,無論哪個政黨取得政權,都必須調節政府支出及提高稅率,這將對英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但由於英國經濟開放程度在全球數一數二,所以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可望沖淡此負面衝擊,目前英國企業約有50%的銷售額來自歐洲以外地區。此外,英國家計部門資產負債表持續改善、英政府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及英鎊走軟等,都將持續為英國經濟提供支撐。南歐市場發生債信危機,使得投資人選擇保守觀望態度面對歐洲市場,米格·卡瑞爾認為,近期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和希臘的主權債信危機及堪憂的經濟前景,衝擊了歐元區的投資人信心,儘管這些國家面臨中長期必須實行嚴厲的財務政策及經濟改革的局面,但歐洲其他地區受到的影響並不大。尤其在西班牙和愛爾蘭的許多跨國企業,由於其業務遍及全球(西班牙和愛爾蘭跨國企業分別有30%及40%的銷售額來自歐洲以外地區),所以達到了國際風險分散的效果。此外,近期債信危機造成歐元走弱,對於歐元區實為一大利多,因其提振了歐洲商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力。
#@1@#回顧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前,先鋒投顧副總經理羅際夫分析,1995年的泰國經濟狀況,投資報酬率排名前20名的基金,大半都是投資泰國公司債,當時年報酬率至少20%,票面到期殖利率很高,以至於泰國經濟出現泡沫現象而瞬間崩盤,驗證了其存在廣泛的投機行為。加上民間過度消費導致經常帳出現逆差,必須透過舉借外債來彌補,同時,泰銖匯率機制也缺乏靈活性,不但成為導致外債迅速高漲的因素之一,而且還衝擊出口貿易表現。再者,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當時俄羅斯主權債價格(以美元百元報價)一度跌到18美元,經過2年的時間解決後,再以一個月的時間,主權債價格回到50美元,較之前的18元美元回升了1.77倍;另外,厄瓜多爾主權債在1999年也由違約時44美元價格,在金融風暴結束後一個月回升到60美元。此外,阿根廷則是2001年出現國家破產問題,同樣的阿根廷債券價格由先前的27美元下跌,事件結束後一個月內,債券又重新回到30美元(見附表)。因此,在這些歷史經驗佐證下,康和投顧產品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鄧盛銘認為,新興市場面對金融事件時,有強健的經濟體質支撐,具強勁的修復力道。近來希臘債權問題,是否會連帶影響新興市場債?鄧盛銘認為,這次南歐債信問題跟新興市場本質不一樣。以印尼來看,天然資源豐沛是誘因,泰國則靠觀光帶動經濟,南韓過去10年靠外銷大量出口到大陸帶動經濟成長,加上南韓人民勤奮,其外匯存底有2千7百多億美元,外債也將近3千億美元,換句話說其收入及外債比例大約是1:1,因此經濟體質算是強健。至於希臘外貿占總體經濟比重很低,加上其外貿動能不強,主要靠歐元區國家財政挹注,就人民競爭力、積極度及企業活力等項目來看,希臘整體的經濟效益是低迷的。新興市場債潛在風險在於,當經濟成長展望,全球景氣不穩,加上新興市場動能變數較多,市場人士對新興市場債券持謹慎觀望的態度。
#@1@#但就整體來觀察,鄧盛銘認為,由於新興市場國家的負債占GDP比重,普遍較已開發國家低,顯示新興市場國家在經過這些年的經濟成長後,體質已相當穩健,長線可望提供優於已開發國家的償債能力,因此,投資人可以利用此次歐洲債信事件,逢低布局經濟體質健全,內需市場成長強勁的新興市場公司債與主權債券。「債信危機有助於冷卻氣氛,長線回歸經濟基本面,經過南歐債信危機,將有利於把市場先前的樂觀情緒稍做冷卻。」鄧盛銘認為,若經濟仍能以較健康的狀態持續擴張,基本面的改善,將更能支撐股市由「資金行情」轉為「景氣揚升」行情,屆時財政體質較為強健的新興市場便可望成為資金青睞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