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國內消費、國內投資及對外出口占有很重要的關鍵,這幾年因三大關鍵讓其整體經濟前景看好,被視為再過20年可能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國家,去(2009)年提出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財政方案,投入改善農村及內陸二線城市基礎建設,希望藉此帶出新的動能,創造內需市場成長,而此方案也被全球視為經濟救星,但目前看來,中國今年下半年經濟發展似乎陷入瓶頸。
中國市場繼4月的打壓房市之後,5月初有沿海勞工罷工要求加薪,6月底又有人行宣告人民幣匯率放棄緊盯美元等議題,另外,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7月8日公開表示,下半年要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這意味金融監管當局可能已經意識到當前緊縮政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未來對信貸的緊縮可能會有所放鬆。
面對中國近期經濟政策接二連三的變化,讓投資人有如霧裡看花,就算中國經濟實力再堅強,投資人不免擔心如果真的出狀況,將會動搖國本根基。對此保誠中國基金經理人史方遒(Frank Shi)表示:「無論是打房、匯率還是薪資議題,其實政治上的意涵要大於對實體經濟上的影響。」
下半年寬鬆貨幣政策啟動
中國央行7月8日公布了貨幣政策委員會今(2010)年第2季度例會公告,還重申下半年要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市場認為,由於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可能已經意識到當前緊縮政策對整體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年初開始,為防範惡性通膨,中國金融部門不斷推出貨幣緊縮措施,使得尚處於恢復中的經濟景氣難以承受,正常發展所需流動性明顯不足,從而嚴重影響了工業生產和投資行為,才會有此政策發表。
事實上,2009年中國全年新增貸款9.5兆人民幣,增幅高達31.7%,讓市場恢復信心,也使中國經濟逐漸持走向健全軌道,而今開始放緩腳步,採取審慎監管措施,繼6月下旬美、歐、中三大經濟體的PMI全數回落之後,不但中國內部已經感受到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不再允許新的積極投資項目,包括房地產,以及沒有加薪、沒有利率調整,試圖讓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對此史方遒指出,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是通膨,因此將中國的投資評級調整為「中立」,投資人對中國股市的後市可以審慎樂觀,但無須過度擔憂。
史方遒指出,今年上半年爆發歐債危機,且美國經濟復甦的力道又相當緩慢,再加上中國內部基於政治理由所進行的打房政策,多少都會讓市場對中國股市瀰漫悲觀的氣氛。
經濟學家克魯曼曾說:「中國壓抑人民幣匯價的政策已變成拖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回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中國的既定政策,中國當局只是順水推舟,2008 年7月至今,由於全球金融危機蔓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直在6.82 元到6.84 元之間狹幅波動。
中國政府於6月初宣布重啟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同時承諾加強匯率的彈性。雖然此項宣布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果,卻顯示政府願意重啟貨幣改革。在全球金融海嘯及經濟危機肆虐期間,中國暫停貨幣改革,人民幣匯率實質上盯住美元。
匯改可減少過度依賴出口
近年中國主要經貿夥伴呈現明顯的多元化態勢,近2個月來,人民幣對歐元持續升值近9%,人民幣匯率如果盯住單一貨幣變化,不能反映匯率的實際需求。另外,此舉也彰顯中國對經濟前景增長的信心,同時減緩通膨的壓力,符合中國政府調控內需結構的目標,轉向內需拉動經濟成長而非過度依賴出口。
過去,出口一向是中國經濟成長仰賴的動能之一,但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讓中國出口金額大幅下降,中國還是喊出經濟成長率保8的政策口號,開始砸大錢救經濟,積極推動4兆經濟振興方案。
「人民幣升值並沒有對出口帶來負面影響。」史方遒表示,從歷史經驗判斷,中國出口呈現下滑是在2008年因歐美經濟出現危機所致,現在人民幣兌美元又開始小幅每年升值3~5%,相對不會對出口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所以無論是匯率升值還是勞動成本的增加,對中國的出口都不會有太明顯的影響。
至於對於人民幣匯率放棄緊盯美元的做法,史方遒指出,人民幣緊盯美元是因應金融海嘯時期的特別措施,現在放棄緊盯美元,改盯一籃子貨幣,就代表中國政府只是讓一切恢復正常,並不具有對美元大幅升值的意義。更何況,自從人民幣在2005年宣布匯改之後,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了20%,但中國的出口仍持續上升(圖1),可見匯率升值並無損於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人民幣升值,將吸引資金重回亞洲市場。」法人認為,人民幣升值議題不斷升溫,如果人民幣升值,相對熱錢就會藉此釋放,緩解通膨的壓力。從中國央行宣布後,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已有明顯反映,根據彭博資料,人民幣兌美元12個月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從6月18日的6.71 元人民幣兌美元,來到6月21日一開盤的6.63 元人民幣兌美元,與6月21日即期匯率6.82 元人民幣兌美元,隱含將近3%的升值空間,人民幣升值,將吸引資金重回亞洲市場,亞洲各國也會跟著放寬貨幣升值幅度。
歷史經驗 升值與股市正相關
ING投信表示,就過去走勢來看,人民幣升值與股市走勢呈現正相關關係,境外資金的流入再加上國內民間資本的共同作用,對股價帶來長期性的利多影響(圖2)。以類股而言,外幣負債比例較高的航空股從中獲益最多;不過在官方強調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和不會大幅波動兩大前提下,人民幣放寬所造成的升值幅度還有待觀察。不過,為了不對出口企業造成過大衝擊,人民幣最有可能維持長期緩步的升值趨勢不變。?
「房地產市場並沒有泡沫問題。」史方遒表示,打房行動只是出於政治考量,因很多人買不起房導致政府很大的壓力,例如在1989年曾有一篇報導:「大學畢業生要用100年才能買得起房。」當時上海房價每平方米約2100元人民幣、北京約1600~900元;現在上海約7~8萬、北京約3~4萬,與當時價格相比,現今上海及北京房價相對是高點。
史方遒表示,房市價格上漲所引發的通膨問題,過去以來一直被中國政府所重視,但在中央幾次出手都無法見效之後,中國坊間已傳出了「溫總理不如總經理」的聲音,也因為這樣,這一次北京中央對於打壓房市才特別有決心、有系統,這一切的目的,都是要降低民眾對房價過高而引發對政府不滿的情緒。
此外,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一、二級城市的房價與成交量出現下滑,但對於三級城市或內陸城市而言,打房的力道就不如沿海地區。可見中國打壓房市不是全面性的,而是有策略、有目的。至於市場之前擔心房市過熱而引發資產泡沫,史方遒表示更不可能,因為中國的平均家庭負債金額,僅占可支配所得6成以下,房貸的負債占可支配所得更不到4成,即使與現在的美國相比,也是遠遠偏低(圖3)。
史方遒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在未來持續出現震盪是可以預期的,畢竟當股市下跌時,市場對基本面的看法就會更悲觀。但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過熱,而政府出現政策失誤導致經濟「硬著陸」(Hard Landing)的機率更低,譬如從市場之前最擔心的貨幣供給來看,經過多方的調控,即使人行沒有升息,但中國的貨幣供給也已經回到了健康的狀態(圖4)。
待外部利空純化 陸股將漲
「排除受打房政策影響的企業,加碼保險類股」,富達中國聚焦基金經理人王文瑩(Martha Wang)表示,投資組合排除了世茂房地產(Shimao Property)及保利集團(Poly Hong Kong)等受到中國政府打壓房市影響的房地產類股。另一方面,由於利率上調有助於推升保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目前中國保險業的低滲透率,更意味著長期結構性成長潛力,因此加碼保險類股。
針對未來中國市場發展與潛力,王文瑩表示,貨幣緊縮政策乃中國為確保經濟長期穩定成長手段,所必須採取的平衡措施。中國政府正致力於經濟轉型,以內需導向為主軸,預期未來經濟調控措施將持續進行。目前緊縮政策的首要目標,為抑制過熱的經濟活動;長遠看來,包括內需成長、持續投資以及產業整併與升級等長線經濟目標,將可望持續為中國經濟注入成長動能。產業配置方面,王文瑩看好非核心消費及保險類股,對電信及能源類股則持保守態度。
受到中國打房政策、工資調整等因素衝擊,近來陸股表現疲軟,史方遒表示,目前MSCI中國指數的位置,剛好比平均值要再低一點(圖5),即使連受到政策影響而股價大幅下跌的地產股,現在也到了相當便宜的階段。換句話說,中國股市目前還是相對便宜,未來就算受到外部市場的影響,導致中國股市持續震盪,但是對空手的投資人而言,中國仍是值得現階段就分批布局的市場。
目前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評級仍維持「中立」,只待外部利空出現鈍化,隨時可恢復成「加碼」。史方遒建議,未持有中國部位的投資人,不妨適度逢低布局,若之後因投資人過度反應而出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