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時代,全球主要股市紛紛展開大多頭行情不斷上攻,市場一片歡欣鼓舞。除了歐美市場領先創下歷史新高,連號稱「失落三十年」的日本股市,也都改寫泡沫經濟後三十四年高點。但在這樣的氛圍下,曾數度上演「瘋牛行情」的陸股卻不斷破底,上演了截然不同的戲碼,讓一度頻頻出現在熱搜上的「炒股」話題急速冷卻。
近期隨著中國當局突如其來的降息二碼舉措,使陸股出現久違的快速反彈行情。究竟這一次的降息代表什麼涵義?是否暗示著什麼樣的機會?投資人該如何解讀這些訊息?本文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通縮大敵兵臨城下 中國啟動降準因應
在疫情期間,因生產停滯、物流不暢所造成的大通膨時代並未對中國造成太大的物價波動。相反的,卻出現了政府機關與經濟學家聞之色變的「通縮問題」。主要可歸納為三大主因,分別是「家庭負債惡化」、「長期房地產市場低迷」與「外國資金撤出」。
新冠疫情開始一年後,以歐美為首喊出與病毒共存口號,逐步放鬆各項管制。但中國卻始終堅持清零政策長達三年之久。過長時間的壓抑使民眾收入銳減,進而大幅影響消費力。而後雖然中國放寬防疫措施,但家庭負債的惡化使民眾消費意願遲遲未見明顯回升。而疫情前就存在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又進一步削弱消費者信心,阻礙人們購買大件物品,並影響家具和家用電器售價。再加上川普時代啟動的中美對抗未見緩解,外國投資持續撤出中國市場,三大因素交錯下,使中國迎來了嚴峻的通縮問題。
面臨通縮威脅,中國陸續出台五十餘條開放新措施,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減少外資准入數量型門檻。1月24日 更突然宣布降準,自2月5 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又於2月20日調降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25個基點,是單次歷史最大降幅,加大貨幣刺激力度支持經濟復甦,終於使陸港股出現強勁反彈!
AH溢價偏高 港股有估值偏低優勢
陸股近期的反轉雖然並未能視為結構性的轉變,仍須一定時間觀察政策發酵的成果,但若能止住跌跌不休的熊市,卻也能提供投資人新的交易機會。
觀察近年的AH折溢價指數會發現,在2015年以前,A股與H股大體上呈現1:1的平衡區間內浮動,但在2015年後陸股「瘋牛行情」啟動,AH折溢價指數就常態性高於120。這代表同時具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在兩地市場的價格,出現A股市場價格顯著高於H股市場的現象。雖然A股與H股應視為兩個獨立的市場,有不同的背景條件,但相同的公司出現較大的溢價狀況仍值得投資人留意。
尤其近期甚至出現150以上的水準,等同於溢價50%,顯然偏離了合理以兩地市場條件不同可以解釋的範疇。一旦溢價偏離回歸,則只有兩種較可能的情境,一為A股向下修正,二為H股向上收斂,不論哪一種對港股而言都相對有利。
若是A股向下修正收斂溢價幅度,意即即便陸港股仍未能擺脫弱勢格局,但相對於估值偏高的陸股,H股具有較好的保護優勢,跌幅也相對較低;一旦溢價的收斂是由H股上漲發動,則可預期將具有較大的漲幅想像空間!
若假設以A股定著不動,H股向上反彈,折溢價指數收斂至過往均值120試算,則H股潛在漲幅即達到25%,一旦A股同步反彈,則H股潛在成長力度將更值得期待。
主要股市漲幅已高 適度布局低基期市場
在經歷一輪大多頭行情後,絕大多數主要股市均已位於波段高位,甚或歷史新高水位。以「強者恆強」的思維考量,固然應以持有強勢標的為主,但考量到高基期商品一旦回檔,同樣具有較大的修正空間,需承擔的風險亦不可小覷。若可適時納入低基期標的,當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過度集中市場的風險,平衡整體投資組合。
若讀者同意上述觀點,不妨可留意港股相關商品,如港交所小恆生指數期貨(MHI)、小型H股指數期貨(MCH)。若是偏好現貨商品的投資人,也有相關商品,如富邦恒生國企(00700)、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富邦恒生國企反1(00666R)等。把握低基期標的的反彈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