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規劃不只是投資
更是一個能夠實現個人目標和夢想的人生指南
緊接去年底的股市大漲,2024年開年,金融市場在AI題材等帶動下繼續表現不俗。
以美國、日本為首的成熟市場,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中國除外)的金融市場行情來看,除了公布的經濟數據不錯之外,各國的股市也是屢創新高。儘管地緣政治、選舉議題、貨幣緊縮等負面因素依舊持續干擾,但金融市場似乎完全不為所動。
其中全球股市重要的風向球─美國市場,在華人農曆春節期間更是創下新高,標普500指數一舉突破5,000點大關。至於台股也同樣在春節假期後的新春開紅盤出現亮麗的補漲行情,護國神山台積電股票市值更一舉衝上全球第十大。
先不管接下來市場有多看好「AI題材」後續成長性,還是看好美國聯準會(Fed)將來放鬆貨幣政策,開啟新的「降息」循環,每當指數接近或處於「歷史新高」的價位,就算市場有再多再好的利多題材,對於剛想要進場或是想增加投資部位的投資人來說,都會有種「無形」的心理壓力,更何況目前市場上的「負面因素」依舊存在且並未消失。
而當市場創新高時,手握現金部位待在場邊「等待進場時機點」,幾乎成為投資人的標準動作,畢竟對「未來與未知」總有莫名的恐懼,每個人都怕買在高點遇到下跌,怕被套在高點再也回不來。
高點買或回檔進? 長期來看平均報酬率差異不大
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根據JP Morgan統計,不管是在「歷史新高時投資」,還是「市場回檔後再投資」,從哪個時間點進場的最終長期平均報酬率差異並不會太大。以標普500指數為例,假設從1970年以來,都在指數創新高後進場投資,未來十二個月的平均報酬率為9.1%,至於在其他任何時間點進場投資的,未來十二個月的平均報酬率則是8.7%,兩個不同進場時機點的平均報酬率差不到0.5%。
也就是說,不管何時買進,長期投資後的最終報酬結果差異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更何況大多數人投資,一輩子也不會只進出場一次。幾十年下來的投資歷程,通常是陸續把累積的資金,分批投入市場,從長期的角度看來,所有人幾乎都是採用「分批投入」市場的投資方式,那既然大盤在「任何情況下」買進的績效結果都差不多,癡癡等待回檔再投資的意義並不大。
創新高想進場心理壓力大?有應對方法
況且也沒有人能夠精準的預測市場高低點位。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是,如何降低在市場創新高時投入資金時的心理壓力。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方法來應對呢?有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定期投入並長期買進大盤指數ETF!
因為定期投入策略不需要投資人去預測市場高低點位,只需設定好固定的時間投入即可,就能讓自己的投資方式,從原本的「擇時」轉變成「長期累積」,真正讓自己從「猜價位」中解放出來,就能大幅降低短期市場波動時,所帶來的情緒干擾。徹底擺脫市場震盪時的患得患失情緒。
投資最好的Timing,就是現在
至於定期投入並長期投資的好處,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禁得起考驗的數據證明,這個投資方法絕對長期有效。但我相信每一次只要市場創下新高,「恐懼與貪婪的情緒」必然又會再跳出來干擾投資人的情緒,這時請務必要專注在自己的長期理財目標上,別輕易地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而停止投資。
這是因為,投資沒有最好的Timing,最好的Timing就是現在。
至於為何只建議選擇大盤指數ETF,而非其他當紅的單一產業類型ETF或特殊策略ETF呢?
主要是大盤指數涵蓋市場中所有的產業分類,能更好的分散單一產業風險,不會受到各別的產業景氣輪動影響。當然,如果核心配置能買進全球指數型ETF那更好,因為就能全面囊括全球的經濟表現變化,並分散單一國家的市場風險。
只要買進整顆地球(全球股票ETF),也就不用擔心哪個市場又創新高,或哪個當紅產業沒掌握到。
全球型股票與債券ETF是作為核心配置的最佳選擇。儘管市場創新高,依然能夠繼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