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為行政院長吳敦義隨口一句「年底失業率降不到5%以下就下台」,搞得執政團隊愈近年底就愈心慌意亂。
經過好幾次搶救,失業率依然高達5.16%,年底只要有個風吹草動,很可能會在5%之上。尤其全球經濟情勢混沌,海峽兩岸本是最耀眼的兩個亮點,然而中國大陸全力打壓加工出口業逐漸展現成效,出口情勢一月較一月險惡,對經濟的貢獻恐怕會由正轉負;更不幸的是,4兆人民幣救市資金已耗用殆盡,再也無法一柱擎天支撐9%的成長率,因而下半年經濟情況委實不容樂觀。台灣經濟向依對大陸出超為命脈,一旦大陸出口委頓,台灣的出超也會頓失依恃。若經濟成長率遠低於預估水準,則失業率之升高,恐難避免,吳揆的烏紗帽就怕保不住了。
或許執政團隊已有此遠慮,因而近日匆匆推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增雇員工補助辦法」,從就業安定基金撥出9億元,從10月起補助符合申請資格的中小企業,預期增加雇用一萬人,則失業率即可因而降低0.1%,到年底或許恰足以降到5%以下。
不過,依上述辦法,中小企業經營者必須證明新聘的人員具備「創新、改善中小企業人力結構」的能力。對百來萬中小企業而言,區區每月一萬元的補助,就能在短短兩個月之內聘到「具備創新能力」的員工上萬人,而且還必須證明這上萬人的確具備創新能力,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難怪立刻有過去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大力增聘10位員工的經營者大吐苦水,認為這樣的方案只會讓政府、企業及求職者三輸。
然而主辦單位或許並不如此認真看待所謂「創新能力」,因為他們同時開了一個後門,只要改善中小企業人力結構亦可;而所謂改善,就是聘雇大專畢業生或領有專業執照、認證及格者。這一來問題就簡單了,因為大學畢業生正是今天失業率最高的一群,只要多雇一萬人,政府就慷慨地補助9億元。
但中小企業人力結構是否能改善,就另當別論了;以今天大專畢業生華而不實,理論、實務兩皆不精的現實,為每月1萬元補助自己還要掏腰包支付1萬7千餘元基本工資,請一位百無一用只會礙手礙腳的「高級人力」回來供奉,這個算盤怎麼打得下去?
要搶救閣揆,此路恐怕不通,即使不因太過明顯而必須實施,也該趕緊想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