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3日特斯拉發布更靈巧、更精準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二代(Optimus Gen2)的視頻,市場驚豔之餘也認知到機器人取代人工的速度加快,預計2033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在製造與提供服務的市場規模可達1100億美元。同年OpenAI第一個實習生Jim Fan表示:「除了大模型,2024年最重要的就是機器人,We are ~3 years away from the ChatGPT moment for physical AI agents.(我們距離具備智能的人形機器人還有三年。」果然,2024年輝達GTC大會最大的亮點是站在黃仁勳背後的一排人形機器人,Figure01、宇樹的H1、Apptronik 的Applo、Agility的Digit、Sanctuary的Phoenix、1X的NEO、傅立葉、波士頓動力的Atlas、小鵬的PX5,以及呆萌樣的瓦力。
輝達未來朝向AI+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六個子系統,三大部分是機械、傳感和控制部分,六個子系統是驅動、機械結構、感受、機器人─環境交互、人機交互和控制系統。影響人形機器人的機械性能的四大核心零組件: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這次GTC大會展示的人形機器人成果,主要體現了傳感器的層次大幅提升。
軟體系統開發依賴於模擬軟體,其專利壁壘高,技術發展對數據積累要求高,這次輝達公布通用機器人003計畫,簡單說,就是以後每個企業可以使用輝達的Thor晶片和通用基礎模型Project GR00T,打造自己的機器人,由 GR00T驅動的機器人能理解自然語言,透過觀察人類行為來模仿動作 。以後不僅每個人可以打造專屬的AI助理,還有專屬的人形機器人,AI+人形機器人才是輝達未來的方向。
機器人族群引爆投資熱潮
黃仁勳在介紹機器人平台Isaac時,秀出3D機器視覺與工業用AI廠商所羅門的品牌標誌,證實雙方在AI方面的合作,3月19-20日所羅門股價漲+20.21% ,引爆台股的機器人投資熱潮,廣明、永彰、三聯鎖漲停,凌華盤中觸及漲停,樺漢漲+5.7%。
機器人族群向來在台股算是冷門族群,但輝達的魔力無邊,這次所羅門股價會漲多少,將影響機器人族群的投資熱度能提升到哪個境界。根據2018年8月13日媒體報導:「所羅門是目前全球唯一提供開放式一條龍解決方案的3D視覺供應商,從3D掃描器研發製造到軟體端3D點雲處理、迅速比對運算、AI智慧性判斷物件特徵及手臂防撞和運動控制,皆由內部創新開發,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能與最多世界級手臂品牌串聯的3D視覺系統。」
所羅門連續十年配發股息,合計10.5元,殖利率大致維持在4-5%左右,淨值30.48元,連續兩年EPS成長,就財務面而言,沒有什麼亮點,倒是在技術面已經完成二十三年底部型態,3月18-19日外資買了3095張,如果不是隔日沖的短線外資,那麼短線上機器人族群有機會吸收資金輪漲,長線的話,三年內應該會有一波熱潮。為什麼呢?因為全球步入老齡化、少子化社會,加上保母或外傭虐待兒童或行動不便老人的事件頻傳,具備智能的人形機器人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廣明子公司達明為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廠商,從一般負載機器人、中高負載機器人到高負載機器人TM25S等,涵蓋全方位AI協作機器人。廣明連續二十三年配發股息,合計70.25元,2015年之前股息殖利率多數落在8%上下,2016年起落在3-6%之間,淨值33.19元。2021-2023年EPS分別為3.57、3.91、4元。股價從2004年6月之後處在77.5元以下築底將近二十年,3月20日漲停板確認底部完成。
鴻海長年飽受中國缺工之苦,2007在深圳開辦自動化機器事業部,自主研發核心控制器和關鍵零件,2009年鴻準完成十五款Foxbot工業機器人的開發與製造,首批工業機器人從2010年在山西晉城園區投產,2011年該園區的工業機器人產能將達到一萬台,2014年郭台銘喊出百萬機器人王國,2015年鴻海、軟銀與阿里巴巴三方投資軟銀集團旗下負責機器人事業子公司SBRH,推出「全球首台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Pepper」,鴻海持有兩成股份,從此由工業機器人跨入人形機器人領域。
2023年鴻海攜手日本機器人新創公司Telexistence(TX),針對門市冷藏陳列架上的飲料,生產自動進行補貨的機器人「GHOST」,鴻海代工量產可達年產三千台。此外鴻海旗下法博智能移動則推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工業富聯也與德國思靈機器人(AGILE ROBOTS)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