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後,台股迎來了難得一見的大多頭行情,自2/15開紅盤以來一路看回不回,從18,600點直攻20,000點關卡。投資人除了喜迎春節大紅包之外,對於二萬點這個數字也略顯擔憂。這裡是台股的天花板還是如同部分市場傳言只是未來新的地板?我想多數投資人應該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現階段投資策略該如何擬定?是該見好就收獲利了結,還是長期投資堅定存股,也不斷的左右搖擺。本文就來談談在二萬點新格局下,投資人可以思考的投資新方向!
利多與利空並存 重新檢視投資布局
近期在AI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下,美國科技股持續大漲,帶動台廠供應鏈走高。舉凡和AI產業相關如半導體、PCB、伺服器等雨露均霑,獲利受惠加持下持續走強。而美國經濟動能仍然強勁、台灣出口開始回升,都帶給資本市場足夠的勇氣不斷追價。前景一片大好下,推升台股強勢上攻。
但當前的狀況就完全沒有隱憂嗎?其實觀察過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多頭時期市場習慣性只反映利多消息,卻對於利空訊息有漠視的現象。在二萬點這個「高空」的位置,筆者還是要提醒投資人應保持戒心。
以台股本益比觀察,截至二月底已經來到二十三倍,再考量到進入三月後持續瘋漲,約已突破二十四倍的水準。這個數字已經是創下疫後新高水位,直追2012年水準。若即將於四月公布的年報沒有更進一步亮眼的表現,即便沒有重大利空消息,單就「估值過高」一項就已經足以讓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這個時間點,投資人應該要開始冷靜下來思考新的投資策略,而非一股腦追逐市場上最強勢標的,以防萬一市場修正可能的風險。
價值投資為恆久不變的經典策略
但是目前明確的多頭行情,以「多頭市場不預設高點」的原則來說,持續參與市場似乎應該是正確的做法,那投資人該怎麼做呢?筆者建議,還是要回歸到投資的本質,思考你買的標的是否有價值來做考量。
「價值投資」在市場流傳已久,投資人大多也都耳熟能詳,但是在大多頭行情,選股比的是「速度」而非「價值」的時代,似乎很容易被忽略。但「價值投資」作為恆久不變的經典策略自有其道理所在,尤其在二萬點的高空中,更應認真思考做法。只要持有的標的具有真實的價值而非純粹未來想像空間的「本夢比」,就能更安心的持有續抱,即便遇到「亂流」也能較快止穩,重回成長軌道。選股上則應重視產業分散的原則,即便再看好某一產業,也不宜「單壓」特定族群,以降低系統性風險。若能再選擇具有穩定現金流的標的,就能為投資組合再多加上一層保障。
以上述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原則,就是選擇「價值投資標的」、「分散單一產業或個股風險」、「篩選具穩定現金流標的」,若能在建構投資組合時納入以上三者考量,當能降低投資績效的波動,更安心的享受多頭行情帶來的利潤。
實際買進的時候,則需要另外考量一點,就是避免一口氣買進所有部位,以避免買在相對高點,一旦風吹草動持股又擔心受怕。可透過小額多筆分散的方式進行,除了降低心理負擔外,也能取得合理的平均成本,因此,選擇較小規格的商品,也能方便進行「分時買進」的策略。
以分散與現金流考量 穩健策略降低波動風險
近年國人對於被動型投資接受度日益提高,尤其近期各大投信發行的ETF申購熱烈蔚為風潮。投資人的投資觀念逐漸進步固值得欣喜,但另一方面卻也見到不少人過度擴張信用的方式進行申購,忽略了可能的波動風險。在此筆者仍要呼籲應以穩健的態度,評估自身可承受的風險,才能真正享受到投資的甜美果實。
具體做法,可以分散時點,建構多樣化產業別與類型的持股,才能較好的平衡績效損益與風險控制。再搭配本文提及的投資三原則,當能有較穩健的績效。具體標的可留意如長榮股期、小聯發科股期等。若是偏好現貨商品,也有相關商品,如即將掛牌上市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等。以分散產業、價值投資及分時進場的策略建構穩健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