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519期開始,一直以膠膜包封上市的的《理財周刊》開了!
這個決定,來自讀者的需求,也來自《理財周刊》的決心。
創刊10年的《理財周刊》一直以封膠膜的包裝形式上市,此行銷策略緣由已不可考,當我詢問同仁:「為什麼不打開賣?」竟無人能給我明確的答案,這就是典型的墨守成規、蕭規曹隨,「以前一直都是這樣……」似乎就成了標準答案,但這絕不是企業經營者想聽到的答案。於是在一次會議後,我們做了這樣的決定。
會議中還有其他同仁建議是否找一個比較好的時機點,但我認為沒有所謂適當的時機,「別等了,時機不會就這麼剛好。」因此,馬上、現在,就從這一期開始,《理財周刊》開始改變。
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在競爭環境如此惡劣的現在,我們必須以「改變」來爭取讀者的認同。
其實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是一樣,要常常去思考為什麼。每一次跟同仁開會,我每聽到一個回答,就會不斷地問:「為什麼是這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果只是停留在現有的思維,不去做任何的突破,那麼就會等著被競爭對手給突破。
投資理財更是如此,經濟環境不斷地在改變,投資理財工具日新月異,如果你的理財觀念沒有跟著與時具進,只是死守著存款,而沒有將資金做最有效的運用;或是習慣性地當菜籃族,人云亦云地搶進股票,然後被套牢,慘賠出場,就永遠沒有致富的機會。
觀念必須改變,而且改變的時間就在現在。如果你以前沒有看過《理財周刊》,那麼首先的改變就是買一本回家好好研究,如果你已經是《理財周刊》的讀者,請你再仔細看看曾經被你忽略過的內容,也許,你會發現更多的寶藏。
《理財周刊》除了擁有堅強的分析師陣容,提供精確的股市分析外,更加強了理財、產業趨勢內容,期能提供投資人全方位的理財資訊,而且秉持理財、理善、理健康的理念,你在《理財周刊》看到的,除了如何理財富外,也有健康的單元、健康的議題,讓讀者朋友可以賺財富,更可以賺健康。
一首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台語歌曲,其中的歌詞寫道:「阮若打開心內的門,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打開後的《理財周刊》將會認識更多新朋友,不管你是舊雨還是新知,希望都能繼續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