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就是上市櫃公司舉辦股東大會的旺季,遇到董監改選年,更是公司派「經營權」保衛戰的重要時刻,而「經營權」之爭,除了市場派挑戰公司派的捉對廝殺外,最讓人茶餘飯後八卦的戲碼,莫過於一些公司的家族爭戰。
股東會旺季 三種經營權大戰又起
2021年,東元股東會爆發兒子黃育仁挑戰老爸黃茂雄的經營權之爭,隔空叫陣的煙硝味,讓外界看到了「父子股權相殺」的場面,而事後,父子「大和解」,以改派法人董事代表方式,退出董事會。
但茶壺裡的風暴,恐在今(2024)年5月24日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再度點燃,在東元4月3日公告的「受理持股1%以上股東」提出的董事(含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雙方都有提出人選,這意味著,今年東元的股東會又有好戲可看。
在企業傳承的過程,常有人說,「富不過三代」,以往都指接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經營不如創業第一代那麼優秀,保不住「家產(或經營權)」,成為敗家子。但東元由黃茂雄經營後,「傳賢不傳長子」所引發的經營權之爭,意外引爆父子之爭,內情真相如何?外界都是霧裡看花,只有當事人最了解,但事隔三年,爭戰再起,父子間解不開的「心結」也讓外界看傻眼。
證券界人士分析,每年股東會大戰的常見戲碼,第一種是家族之爭,如近年的東元的父子之爭,長榮集團的繼承之爭,或是泰山的手足之爭;第二種是家族成員分派系,有人引外兵奧援,但稍有不慎,引遭反噬,如泰山最後被外兵「整碗端走」;第三種則是市場派挑戰公司派,當公司派掌握的股權太少,給了市場派從市場收購股權,或是委託書方式,最後,打倒了公司派,如大同公司經營權被市場派拿走一般。
上述三種情況,想必都是第一代創辦人最不想看到的,但辛苦創業的公司,為何不能「基業長青」,傳承百年呢?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就「家族傳承與核心價值」指出,如何成功傳承,讓基業永續經營,向來是家族企業最關注的課題之一。
基業長青 富過三代
根據資誠在2023年所發布的《2023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台灣家族企業掌權者在六十五歲以上的受訪者占20%,略高於全球的13%,此外,台灣家族掌權者第三代以上的比例僅為3%,低於全球的28%,顯示富過三代的百年家族企業在台灣少之又少。
台灣家族掌權者在管理企業之時,不但須思考企業轉型升級的策略,也應不定時假想自己身處十至二十年後的位置,以及家族企業該如何順利傳承,尤其隨著世代增加,家族成員進入家族企業工作,是否有明文的規範,大家能和諧共治,不會互相掣肘,或爆發衝突等等,家族掌權者都應及早規劃全方位的傳承策略。
李宜樺談到,減少家族衝突與化解衡突是家族企業永續的關鍵因素,借鏡全球家族企業百年歷史,歷經數代開枝散葉後的家族必須制度化管理,才能確保家族的和諧與永續。
她說,台灣家族企業應在家族核心決策人還握有家族企業控制力時未雨綢繆,透過專業機構設計適合家族運用的正式治理機制,讓未來發生家族內部衝突時,有公正且平和的機制可供家族成員依循,並在權力分散前開始運行相關機制。
家族企業傳承的多樣類型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李永然律師表示,關於家族企業傳承工具之類型包括:企業主個人以預立遺囑、明定家族憲章(法)、設立家族理事會、成立慈善事業(公益信託、財團法人基金會)、家族辦公室、家族信託、閉鎖性公司,及私募基金等方式。
李永然另就家族企業傳承工具類型之利弊分析指出,實務上傳統企業主多係以「生前處分」或「預立遺囑(包括遺囑信託)」方式進行家族企業股份資產的安排,但因家族企業成員若係透過此方式取得或繼承,仍可能造成家族企業股份資產分散的後果,而不利家族企業傳承需求。
甚至發生企業創辦人逝世後,其後代訴訟爭產奪權之狀況,例如;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過世後,留下一張「四子單獨繼承」的遺囑,而引爆大房三個兒子與二房獨子張國煒決裂的遺囑訴訟攻防戰。
此外,以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持有家族企業股份的方式,雖不至於使家族企業股份因家族成員繼承而分散,但因我國《財團法人法》已於2020年2月1日生效,而就財團法人的人事、財產與營運,因受到政府行政主管機關進行「高密度的監督」,因此恐亦難以達到家族企業傳承的目的。
而若係依我國《信託法》規定以成立公益信託方式,因目前金管會於2020年9月1日發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以及信託公會研發「企業傳承家族信託評估系統」的導入,則或可因此就家族企業自身的規模選擇簡易、普通、複雜及完整模式等四種模式之一的家族信託處理。
實務上,過去家族企業雖常以傳統「控股公司」做為控股工具,其優點是可集中家族成員股權,但因《公司法》第163條之股份轉讓自由原則規定,且因2018年《公司法》大幅修正,包括:《公司法》第157條複數表決權特別股、得轉換成複數普通股之特別股、《公司法》第356-9條表決權行使約定及表決權信託等制度,以及另有擴大董事會及《公司法》第173-1條股東會召集權人範圍的規定,此在家族成員間彼此意見相左時,反而可能被運用為奪取經營權的法律工具。
至於2015年《公司法》修正時,增設的「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專節,由於可於「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限制股東轉讓股票,因而不僅吸引新創公司在設立時採用閉鎖公司的形態。目前,亦有多數家族企業集團以成立閉鎖公司作為台灣家族企業傳承平台的新工具。
李永然談到,最有名的例子是大立光公司之林耀英、林恩平、林恩舟都將其手中大立光公司部分持股,轉讓給一家閉鎖型公司茂鈺紀念有限公司,由茂鈺紀念有限公司持有大立光公司股權,透過這家閉鎖型公司於其公司章程規定,來依法限制股東買賣股票,且所有股東非經公司同意,不能出售手上的茂鈺紀念有限公司股權,以避免家族企業成員私下出售股權或聯合外人來對家族企業之經營權發動變更,並藉此來達到鞏固家族企業經營權的目的。
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黃帥升表示,我國產業結構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而國內中小企業大多數係以家族企業方式經營,可見家族企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貢獻不容忽視。
家族企業接班 經營權爭奪事件頻傳
然而,近年來,國內家族企業接班問題,導致經營權爭奪之事件頻傳。
例如2015年11月美福集團兄弟爭產紛爭導致槍殺案,兄弟多所死傷。長榮集團在總裁張榮發過世後,大房、二房分家,而大房三兄弟關係也生變,兄弟鬩牆分為兩派,爭執不休。近期著名的食品企業泰山因十多年來家族成員內鬥戲碼不斷上演,市場派趁虛而入,最終拱手讓出經營權。這些事件皆凸顯出國內家族企業傳承議題之重要性。
黃帥升指出,「企業接班人」的培養需要時間,無法一蹴可幾,所以企業經營者應及早規劃企業之傳承,以避免企業主辭世後,後代子孫彼此間內鬥或訴訟爭產之情形。
觀察歐美先進國家,不乏百年以上屹立不搖的著名家族企業。以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為例,其於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公司,至今已歷經七代。德國的默克家族亦已傳承十幾代,綿延逾三百多年。
由於家族企業傳承,並非僅是單純的尋找接班人而已,尚包含家族價值觀、企業精神等之傳承。綜觀上述家族企業能夠傳承百年皆有一共同點,即是有完善的家族治理架構。
全球百年企業 成功傳承之道
黃帥升指出,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在1882年第一代創辦人時,就建立「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在專業經理人的協助下,將家族旗下所有資產集中管理。
同樣地,默克家族也早在1850年就制定一套完善的「家族憲章」,規定家族成員之權利與責任,以及家族股份轉讓的限制等。透過訂立家族憲章,提供家族成員更具體的規範內涵,包括家族價值觀、接班人培養計畫、經營階層布局、家族衝突解決之道等,使默克家族在有效掌控企業股權的同時,亦能兼顧家族治理及公司治理。
目前國外家族企業運用「家族辦公室」作為家族傳承方式日益增加,例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Google創辦人布林也有成立「家族辦公室」,針對家族的財富進行管理及運用。
在亞洲,創始於1888年的香港李錦記,目前已由第五代接班,而李錦記先前亦曾歷經過兩次家族紛爭。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李錦記亦發展出一套家族憲章以及家族委員會,協助所有家族成員的培訓、挑選家族企業的經營階層,並管理家族成員在本業以外之其他投資等。
▲上市櫃公司五、六月股東會旺季,也是經營權大戰場。
借助信託契約避免後代爭戰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黃斐旻律師談到,為避免家族第二代或更後代之經營者,透過其影響力拒絕監察人定期或不定期之業務檢查,或趁隙掏空其他股東股權或公司資產,第一代企業經營者於傳承家族財富與福澤時,除應設計「閉鎖性公司」之架構外,亦可透過「信託契約」,設計信託架構,由受託人或受託銀行持有公司股票,並於信託契約載明監督機制,使家族其他重要長輩或成員能持續監督公司業務、財務狀況,避免公司遭第二代經營者不當掏空。
此外,倘若第二代或更後代之家族成員因對家族企業之經營理念有不同想法,而發生經營權爭奪時,藉由信託契約之設計,可暫由受託人或受託銀行經營管理家族企業,待經營權爭奪結束時,再將公司奉還予家族內合適之人,以維持家族公司經營之穩定性,避免公司經營、產能受到衝擊。
是以,為避免家族第一代所辛苦經營、累積之財富,成為後代子孫爭鋒之對象,使長輩之福田成為後代爭奪財產之戰場,第一代企業主可依法透過「閉鎖性公司」及「信託契約」之交錯適用,達到家族財富傳承之目的,使第二代、第三代乃至於後續世代之家族經營者,得騖力為家族企業打拼。
並透過家族內其他重要成員之監督,以杜絕後續經營者虧空家族企業財產之可能性,並於家族發生經營權爭奪時,得暫由受託銀行管理家族企業,達到家族企業能穩定、持續成長之目的,使家族福田能雨露均霑於第二代、第三代,乃至於後代子孫之目的。
李永然表示,對於台灣中小企業,特別是家族企業能否於企業傳承過程中順利接班,皆涉及對於家族成員、企業所有權與企業管理權能否事先進行安排因應及規劃設計,此不僅可避免及減低家族企業傳承或接班過程中發生爭產奪權的情況,更能達成家族企業基業常青、永續經營及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之目的。
此外,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誠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表示,任何時代都有危機,如何困中求生,開創新局?則考驗企業第一代創業者的智慧及長遠布局。
世代交替接班 台灣家族企業的挑戰
就資誠所公布《2023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結果,以台灣上市櫃公司70%是家族企業,市值為0.74兆美元,這些家族企業逾半數仍由創始第一代掌權經營,而這些第一代絕大多數已超過六十歲,世代交替的接班考驗,是台灣家族企業現正遭遇的挑戰。
而臺灣有高達九成的家族企業,其家族成員都在家族企業內任職,在世代交班的過程中,企業二代往往被長輩認為無法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主要原因來自於臺灣的創業家歷經了不同的時代與環境,篳路藍縷的經營體驗是二代無法複製與想像的,因此,臺灣家族企業的新世代接班者,如何在雄才大略的創業一代下,可以在企業中有更好的表現?企業的「數位轉型」任務,將是二代承先啟後的重要歷程與工具。
資誠建議家族掌門人應及早與專業機構討論,思考導入「家族辦公室」、「家族憲章」等專屬於家族的正式治理機制,在位時,帶領企業突圍壯大,退位時,能確保家族和諧與永續傳承。
而企業的茁壯,也是企業家族或個人財富快速累積的最大竅門,根據中信銀行攜手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發表《2024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指出,歐洲及美國央行降息、東南亞國家成長與高技術產業發展三大利多條件帶動高資產客群財富快速成長。
臺灣高資產財富約新臺幣46兆元
預估2027年臺灣個人財富總額將達約新臺幣243兆元,境內外財富淨值達新臺幣一億元以上高資產族群,2027年約有14萬人,累積財富將達新臺幣46兆元,新臺幣10億元以上的超高資產客群則約8,000人,累積財富約新臺幣22兆元。
中信銀行私人理財經營處處長楊子宏資深副總經理特別勾勒出高資產客群的四大超高觀點,新臺幣一億元以上的「超高客群」,財富累積速度高過臺灣整體個人財富表現,能以「超越視野」將財富管理目標,由財富傳承邁向財富永續。
新臺幣10億元以上超高資產客群,期待運用「超級手法」進行更多跨領域的整合金融服務;而承接家族財富或企業之第二代、第三代的新富世代,則「超前布局」關注前瞻趨勢議題與創新加值服務。
隨著時代變遷,整體近六成的新臺幣一億元以上高資產客群已與家族成員公開規劃財富傳承進度,將「個人資產延續」拓展為「家族世代共好」,建立家族永續的「安內」治理機制。
中信銀行觀察到億元級高資產客群對基業長青的需求,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團隊更該為其建立財富永續的防火牆機制,結合第三方機構資源,透過跨境布局、公司化管理、家族憲章與社會回饋等方式,為高資產族群嶄新布局。
對於接班的新富世代,特別期待金融機構提供資產增值工具、社會財富需求及加值服務,高達71%的新富世代以「資產增值」為財富管理目標,更重視創新理財服務,例如私募股權基金、藝術投資。
另外,新富世代認為ESG相關議題與優化員工的福祉,是創造社會永續影響力的關鍵,較創辦企業的第一代更重視精神財富與社會財富。
▲中信銀行發布《2024 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10 週年活動上宣布,將加強提供高資產客戶有關﹁家族辦公室﹂服務。
私人銀行開辦家族辦公室服務
針對高資產客戶的需求,國泰世華銀行也自2013年開辦私人銀行,在成立十周年活動上,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未來將持續拓展私人銀行服務動能,打造更頂尖的金融服務,讓高資產客戶同步享有「在地」與「國際」兼具的服務。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執行長傅伯昇指出,近十年全球私人財富快速增長,帶動「家族辦公室」的成長,其中,亞太地區又以新加坡的成長最快,家族辦公室已達1400家,在亞太區占比達59%。
傅伯昇說,家族辦公室是專為富裕家族,提供財富管理的專業機構,以長期經營視,凝聚家族價值觀與財富保值傳承給下一代,因此,瞄準「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服務,國泰世華私人銀行也掌握高資產客群需求提升,未來將進一步連結家族辦公室服務資源,給予高資產客戶更全面與頂尖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