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2季GDP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在ECFA簽訂後,與中國經濟往來更為密切的台灣,可以掌握怎樣的投資機會?在金融海嘯過後,世界的經濟版圖開始改變,進入2010年,各國政府的態度已從一年前的積極救市,轉為伺機退場,轉變後會有何影響?風暴中快速成長的中國,這幾年來經濟蓬勃發展,為了避免通膨,政府刻意引導,下半年中國經濟成長幅度將轉趨溫和,通膨壓力有限,且房市泡沫風險下降態勢下,未來的成長力道在哪裡?下半年又有怎樣的投資機會,本刊特別專訪北京華夏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程海泳,針對目前的發展概況深度剖析未來中國的5大經濟趨勢。以下為專訪內容紀要。趨勢1面臨5大困難及4大挑戰繼6月下旬美、歐、中三大經濟體的PMI全數回落之後,不但中國內部已經感受到下半年經濟成長即將放緩的壓力,就連高盛(Goldman Sachs)集團也將中國今(2010)年的預期GDP從原本的11.5%下調為10.1%,中國開始把經濟增長的速度放緩,在全球來看中國還是相當突出,其崛起的力量全球矚目,但在轉型過程中,總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中國即將稱霸全球,也有人看衰,從去(2009)年底開始,就已經預期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是通膨,將會泡沫化,外界對中國的兩種解讀,引起疑惑,市場認為,「無論是打房、匯率還是勞工薪資議題,其實政治上的意涵要大於對實體經濟上的影響。」「對中國的長期經濟前景,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既看到機遇,也看到面臨的許多困難和挑戰。」程海泳一語道出對中國前景的正反兩極分析,從困難和挑戰的角度他提出5大論點:1.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已從2位數放緩到個位數。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過往經驗來看,在經濟起飛的前30年,都保持了2位數的GDP成長率,到第4個10年才放緩到個位數。中國前30年也保持2位數的GDP成長,能否打破這一規律,目前看來也很難;中國GDP基數更大、能耗更高、超高成長更不可持續。2.人口老化、人口激增(?)帶來的市場需求逐漸消失。3.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漸消失,人工成本趨於上升,侵蝕企業利潤。現在農村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前依賴這種低價勞動力的優勢逐漸喪失,過去中國許多加工的企業,都靠低成本人力取勝,可是現在新一代農民工已不願意再屈就低廉的工資,人工成本優勢已然消失。4.在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傳統以投資和出口為主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5.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社會穩定等其他挑戰。凡事有挑戰,但程海泳也認為中國經濟仍然充滿機遇,中國目前採取的一些政策將發揮重大作用:1.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轉向以內需消費為主,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國民收入倍增計畫等,將有效促進內需消費發展。2.鄉鎮城市化比率目前只有40%,將進一步上升到60%,在這過程中,農民工返鄉帶來的城市化將是經濟的重要驅動因素。3.中國區域經濟不平衡、城鄉經濟不平衡,隨著高鐵網路的建成,產業在空間上將重新轉移、布局。4.創新、品牌和產業升級,將使得出口部門的優秀企業仍保持競爭力。從數字來看,儘管成長可能會放緩,但預計仍可維持在8%以上;預計到2020年中國GDP可望再翻一番,約100兆美元,如果再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則更為可觀。出口成長動能4大利基點浮現中國市場今年以來消息頻頻,繼4月打壓房市之後,5月初又有沿海勞工罷工要求加薪,6月底又有人行宣告人民幣匯率放棄緊盯美元等議題,面對中國近期經濟政策接二連三的變化,讓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變化有如霧裡看花,就算中國經濟實力再堅強,投資人不免擔心如果真的出狀況,將會動搖國本根基。尤其自去年8月陸股谷底翻升後中國泡沫化警語不斷,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定調又會產生何種變化?就近期經濟資料、政策動向來看,程海泳認為,中國下半年GDP成長逐季放緩,為此部分緊縮政策也會有所放鬆,例如財政政策、西部地區的基建政策、部分地區的振興規劃、新興戰略產業的刺激政策等。至於股市方面,「在抑制資產泡沫的大背景下,預計中國股市也不會過熱。」程海泳提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得歐洲國家普遍緊縮財政開支,增稅使得居民收縮消費需求,預計下半年來自歐洲的需求放緩,來自美國、日本的需求也難以維持高成長。過去出口一向是中國經濟成長仰賴的動能之一,但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出口金額大幅下降,程海泳認為,中國出口在2008年受到較大衝擊,2009年對經濟成長為負貢獻,今年迅速復甦,且接近歷史高位。整體來看,未來出口需求壓力較大,而供給端,因人民幣匯率升值、勞工和土地等成本上升,利潤空間遭到壓縮了。但在出口成長動能部分,程海泳相對也看到4大利基點:1.在出口產業價值鏈中,品牌商和中間貿易商占據了利潤最豐厚的部分,出口製造商占比並不高。中國要素成本儘管在上升,但目前仍有一定相對優勢。透過重新議價,中間貿易商也要適當增加對出口商的採購價,保持產業鏈的生態平衡。2.出口製造商產業轉移,向成本較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高速鐵路網路建成後,將極大地促進中國經濟在地理空間上的重新布局。3.開拓新的市場,如成長較快的其他新興市場,或中國內需市場。4.出口製造商產業升級,大的出口製造商開始試圖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銷售網路,或進行技術創新。趨勢3 目前轉型內需消費面臨陣痛期中國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國內消費、國內投資及對外出口占有很重要的關鍵,這幾年因3大關鍵讓其整體經濟前景看好,被視為再過20年可能會成為全世界最大世界體的國家,去年提出4兆人民幣振興中國經濟財政方案,投入改善農村及內陸二線城市基礎建設,希望藉此帶動新的動能,創造出內需市場成長,尤其是私人消費視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對此程海泳表示,中國傳統以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來刺激經濟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目前GDP中居民消費占比只有約40%,與發達經濟國家約70%的占比相比,未來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從傳統的投資和出口為主的模式,轉向內需消費為主的模式,這一過程初期無疑會面臨陣痛和波折,經濟和股市都需要付出成本,之後才能享受到轉型的利基。然而,就美國、台灣、日本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如複製其經驗,內需成長會讓股市繼續上揚嗎?程海泳認為,在經濟轉型初期,股市以大的整理格局為主,缺乏趨勢性、整體性的多頭市場,卻充滿結構性、局部性的投資機會。以美國、台灣、日本等的歷史經驗來看,日本的歷史經驗更具有參照性。畢竟日本也是一個規模較大的經濟體,經濟起飛初期也是依靠出口,隨著經濟成長財富總量上升,日圓開始升值,出口部門競爭力受到衝擊,內需消費部門的貢獻上升。中國經濟目前從總量、人均等多項經濟指標來看,與日本70至80年代初的階段較為接近,經濟和股市都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遠遠未達到增長的極限。當然,中國肯定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國以往的增長模式更為粗放,對於資源的消耗更多,轉型的要求更為迫切,難度更大。趨勢4 看好房市 9、10月交投將放房市價格上漲所引發的通膨問題,過去以來一直為中國政府重視,但在過去中央幾次出手都無法見效之後,這一次中央對於打壓房市才特別有決心、有系統,一切的目的,都是要降低民眾對房價過高而引發的不滿情緒,但市場也擔憂後市會如何?程海泳表示,中國政府3月開始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緊縮,在4月實施了近年來最嚴厲的緊縮政策,房地產類股乃至股票市場整體大幅下跌,但房價基本持平,成交量略有下降,處於觀望狀態。修正後的上漲動能在哪裡?程海泳認為,由於通膨預期仍然較高,通膨壓力仍然存在,預計短期內不會放鬆貨幣和房地產調控政策。比較好的情景是:9、10月份,房屋供給增多,房價小幅下跌,成交量放大,房地產開發商信心增強、增加新開工項目,從而帶動建築、建材、裝修等相關產業鏈,GDP成長在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度見底回升。趨勢5股市結構性調整期 正是投資契機針對未來中國市場發展與潛力,貨幣緊縮政策乃中國為確保經濟長期穩定成長手段,所必須採取的平衡措施,風暴後快速崛起的今天,中國後勢看好,有人說中國已經醒來,但全球對中國的疑慮並未稍減,離中國最近的台灣究竟是福是禍?依此趨勢來看,投資人究竟要滯留岸邊觀望,還是趕搭中國消費財,賺上一倍財富的成長力列車?程海泳認為,在轉型階段,中國經濟和股市未來都充滿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台灣投資者與大陸來往密切,語言文化相通,有近水樓台的便利和優勢,建議及早充分把握投資機會。在中國長線看好的前提下,挑選中國基金,又有哪些要件可以評估?程海泳建議,主要關鍵是基金管理人的選股能力,「我們判斷在經濟轉型初期,股市以大的整理格局為主,缺乏趨勢性、整體性的大牛市機會,但是充滿結構性、局部性的投資機會。指數可能並不突出,但如果能精選到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股票,組合回報有可能遠超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