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大盤近日呈現箱型震盪,領漲攻指數除了AI股還是AI股,短線投資人很容易慘遭漲跌來回套牢,尤其AI股有些股價淨值比(P/B)已經來到10倍以上,有些則尚有一倍左右,當然與個股所處產業特性有關,理周投研部綜合各券商與外資報告,本期為投資人找出AI股中目前股價淨值比仍處於低檔,也就是股價在屬性相同產業中偏低者,並加入一參數首季獲利成長者,或許在現階段大盤進行大幅度上下波動時,這類股具防禦性也具攻擊型。
AI產業趨勢明確 美四大雲端業者動見觀瞻
AI的產業趨勢已相當明確,AI伺服器在產業營收由4%,今年會大幅提升至14%,美四大雲端業者包括臉書、Google、aws以及Azure的資本支出也由年初的300億美元提高至370億美元,其中,輝達(NVIDIA)與超微(AMD)的晶片估市占達80%以上,例如Google去年第四季資本支出達110億美元,季增37%,今年開始仍呈現逐季增長的情形。
此外,AI在去年仍僅在伺服器供應鏈上發酵,今年已逐漸延伸至邊緣載具,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從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一季已連續兩季出貨年增2%,根據Gartner資料指出,估今年第一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達近3億支,年增2.1%,末端有逐步恢復買氣的現象,全年估有12億支出貨量,年增1%;而搭載生成式AI智慧型手機包括三星與蘋果在功能上可無縫整合,因此預期掀起換機潮。
美股科技巨頭財報 牽動相關台股神經
如前述產業前景明確,台廠供應鏈受惠程度大,也成為大盤攻高多頭點火的標的,多數個股本益比都在20倍以上,而歷史區間則在10~15倍,部分例如IC設計或IP高價股,本益比甚至來到30倍高峰,顯示股價都處於高檔位置,加上近日指數進行大幅度箱型震盪,投資人在操作上難免會有起伏。理周投研部表示,AI股仍是台股中流砥柱,若再以本益比去挑遺珠股短線操作容易失策,從股價淨值比去挑股,或許能從中找到黃金股。
上周美股科技巨頭財報陸續登場,臉書(Meta)、微軟(Microsoft)、Alphabet上季財報皆優於市場期,激勵Alphabet大漲10%、微軟大漲5%,唯Meta對本季財測黯淡,盤後重挫15%,本周超微、美超微、亞馬遜財報接續亮相,牽動AI股敏感神經,尤其美超微,過去幾季都會提前發布財報,這次僅聲明4月30日發表,引發市場疑慮,輝達盤後暴跌10%,美超微更是狂瀉23%。
台股的AI股從三月起就開始下修,原因不外是台幣貶值,外資不斷從台股提款,指標股世芯-KY(3661)二個月跌了1800元,跌幅40%,創意(3443)跌了520元,跌幅超過三成,其他組裝廠緯創(3231)、廣達(2382)、技嘉(2376),散熱廠奇鋐(3017)、雙鴻(3324)因有投信及ETF加持,一路震盪走高,四月以後ETF買盤結束,隨即進入修正,唯有鴻海(2317),輝達GB200及超級電腦的訂單,成為繼台積電(2330)之後,帶領台股攻克20800點的奇兵。
以鴻海為例,個股之前受到主要客戶美蘋果(Apple)iPhone手機在中國大陸競爭激烈,市場下滑影響,去年全球銷售估2.2億支,另外,陸廠立訊打入蘋果組裝供應鏈,大幅影響鴻海份額,法人估鴻海今年iPhone組裝份額從65%降至45%,因此股價飽受壓抑。
投信持股偏低加碼布局 相較AI指標股PB仍低
另外,鴻海與生成式AI晶片大廠輝達的合作,現階段僅在上游H100模組,但鴻海積極希望能至下游基板與伺服器整櫃組裝一條龍式的服務供應,不過礙於產線在陸廠,無法獲得輝達完整訂單,鴻海積極籌備美廠因應,可能要至2025年才能有所作為。不過,鴻海不願放棄AI浪潮,據悉,鴻海可能先在墨西哥廠增設產能線,支應輝達需求,也因此法人紛調高其第一季財測,在雲端產品與伺服器需求強勁帶動下,第一季營收雖年減9%,但因伺服器毛利率較高,每股稅後淨利(EPS)則有112%的年增長幅度。
鴻海投信法人現持股率僅2.16%,但從三月初以來則持續買超加碼布局,股價早已突破法人按今年EPS 10.3元,以11倍本益比計目標價130元。也有以雲端產品與伺服器估6元給予16倍本益比,加上手機組裝等其他業務估6.1元給予11倍本益比計目標價164元,甚至有以其每股淨值107.72元,股價淨值比僅1.35倍,與同業緯創36.36元,股價淨值比達3.31倍做比價者,目標價上看377元。
鴻海這隻大牛股沉睡很久,過去電動車發展緩慢,股價僅在100元上下游走,但每股淨值卻是高的嚇人,去年第四季在107.72元,若以平均股價100元計算,股價淨值比0.93,過去三年每年EPS 10元左右,發放股利5元,現金殖利率頗高且股價相對在低檔,當然目前股價因搭上AI題材飆漲到156元,PB值已來到1.4倍,相較於廣達PB值5.2倍、技嘉PB值4.9倍、緯創PB值3.8倍,鴻海還是相對便宜。
技術線型與首季獲利轉強 PB值被低估的AI股出列
股價淨值比一般都用在景氣循環股或股本較大的股票,而本益比用在獲利穩定的成長股,過去我們都從本益比來看AI類股,這次本刊打破市場觀點,依循鴻海飆漲的案例,試著從PB值尋找被低估,加以技術線型與首季獲利轉強的股票,包含鴻準(2354)、臻鼎-KY(4958)、楠梓電(2316)、瀚宇博(5469)、聯茂(6213)、廣明(6188)等,現階段指數大幅度震盪下,這類AI低PB股,不僅具防禦性也具攻擊型。
鴻準和臻鼎-KY為鴻海集團成員,鴻準為機殼及散熱大廠,用於伺服器及遊戲組裝,隨著鴻海切入GB 200供應鏈,鴻準可望跟著受惠。輝達在GTC大會發表人形機器人,並推出基礎模型Project GR00T,引發市場熱潮,鴻準過去就有做機器人「FoxBot」的經驗,成為鴻海進入機器人市場的先鋒,公司去年每股獲利3.01元,股價在四月修正以後重新重新站上月線,PB值在0.81倍,相對便宜。
臻鼎-KY為PCB廠,包括軟板、IC載板、HDI多層次載板及ABF載板,90%用於手機,10%用於網通、伺服器、車用,去年消費型電子疲軟,營收預期年減15%,不過,公司採One ZDT策略,分散產品組合,衰退收斂至11.6%,每股獲利3.71元,未來有機會跟著鴻海切入GB 200供應鏈,目前股價淨值比1.13倍。
另一檔機器人概念股廣明為廣達旗下子公司,廣明本業為SSD製造,機器人業務由旗下子公司達明操刀,達明機器人手臂內建AI視覺辨識,市場看好達明機器人在輝達Project GR00T的應用。廣明去年營收年增10%,每股獲利4元,創14年以來新高,目前股價淨值比2.7倍。
PCB與CCL族群 也有蒙塵明珠可留意
楠梓電、瀚宇博、聯茂皆為PCB廠商。楠梓電PCB用於通訊29%、消費型電子24%,工業16%、汽車13%,去年不景氣,到去年第三季為止,每股獲利僅0.5元,第四季因處分大陸滬士電股權,進帳9億元,每股獲利躍增為4.6元。公司AI加速卡今年量產,占比從去年5%拉升至10%,是營收成長一大助力。
目前楠梓電仍持有滬士電11.96%股權,滬士電為AI伺服器板供應商,包括GPU、OAM、FPGA等加速模組類的產品,今年訂單展望佳,楠梓電同步受惠。
瀚宇博PCB用於PC/NB佔40%,網通、遊戲機、伺服器各佔10%,去年營收年減9.88%,每股獲利5.07元,公司去年切入AI領域,提供高速需求的22層板給品牌廠商及OEM廠,未來AI PC換機潮,有機會突破目前營收瓶頸。
相較於台光電(2383)、台燿(6274),銅箔基板(CCL)廠聯茂進入AI領域較慢,去年第四季切入ASIC晶片廠,隨後攻入CSP美系大廠,目前M6、M7高速產品已逐季放量,CSP客戶訂單最快在第二季供貨,GB200和GH200亦有所斬獲,將於下半年量產,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可望再成長20%。
楠梓電、瀚宇博、聯茂目前股價淨值比各為0.89倍、0.95倍、2.08倍,都還相對便宜,均可擇優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