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世代,計算力就是生產力,而生產力就是在特定時間內,人類能創造出相較以往更高產值的能力。眾所周知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特定期間內,所有生產勞務以及商品的最終市場價值總和數,假如生產力能夠提高,也就意味著最終的GDP總和數也會提高,而這個提高的部分也正是在新聞上常常出現的GDP成長率。
所以最直觀的簡化意思就是在未來的世界裡,AI算力居然直接連動GDP的成長率,那你說算力重要還不重要!
算力就是生產力 投資巧遇送分題
在當前的世界裡,有本事能夠拉高算力的公司當屬NVIDIA(NASDAQ: NVDA),若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讀者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輝達公司市值能夠突破三兆美元。
再把該數字拿去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公布2023年全球各國GDP統計數字,美國(一)26.94兆美元、中國(二)17.7兆美元、德國(三)4.42兆美元、日本(四)4.23兆美元、印度(五)3.73兆美元、英國(六)3.33兆美元、法國(七)3.04兆美元。其意味著輝達公司最新市值3.038兆美元能夠排在第八名,而且輝達當前股價要跌幅超過20%,才會與之後的義大利2.186兆美元交換名次,台灣2023年GDP是7519億美元,僅輝達市值的24.74%。
看到這裡就延伸出一個問題,輝達當前股價市值有沒有泡沫,學論上當然有這可能性,畢竟本益比(P/E)是靠預期心理所堆砌出來的結果,但本益比高可並不代表股價就必須跌,或是馬上就要崩盤,兩者不一定是呈現正相關。
且就輝達這麼大的量體以及其未來兩年的能見度,若用對照組的角度比方說「厲害了我的國」,去看後者當前各種社會現象以及不精準的統計數據,再拉出它幾個主要指數的平均本益比。代表大盤股的「上證50指數」平均13.1倍、「滬深300指數」平均12.3倍。代表中盤股的「中證500指數」平均23.3倍。代表小盤股的「中證2000」平均57倍(比美股羅素2000指數的27.9倍高一倍多)以及RMB匯價走勢。
「厲害了我的國」幾大指數都沒崩盤(一般用上崩盤這字眼是指跌幅30%以上),網路上一大堆小粉紅整天叫囂說輝達馬上就要崩盤,真是腦袋灌水了。
踏破鐵鞋無處覓 押寶算力富可期
美股當前市值前十大公司,其中八家是科技類(資訊技術服務)相關公司,包括微軟MSFT、蘋果公司AAPL、輝達NVDA、谷歌Alphabet GOOGL、亞馬遜網路書店AMZN、臉書META、台積電TSM、博通AVGO。反推十年前即2014年美股前十大市值公司中,僅蘋果公司AAPL、谷歌Alphabet GOOGL與微軟MSFT等三家是科技類公司。
以後見之明來說,過去十五年想讓財富增長最佳方法就是買入科技股,有些人會說科技股風險高,依照筆者價值投資近三十年拜訪上千家掛牌公司的經驗,沒有一種生意是容易的,沒有一種產業是安穩的,沒有一家公司能穩當數十年。投資風險高不高是取決於你懂不懂,說真的對大部分平凡普通人而言,也真沒幾個人下過深功夫去研究各種傳產生意。
這時一定會有人拿股神華倫巴菲特不碰科技公司說嘴,要先明白兩件事情。第一,巴老曾重倉過的傳統生意公司,不管是快速消費品生意、銀行生意、產險生意、媒體生意、零售生意、製造生意、大宗原物料生意,他可都是下過數年到數十年大功夫去鑽研過的,九成九的投資人根本沒有付出相同的努力度。
第二,說遠離科技公司的巴老近十五年來先後重倉過IBM與APPLE。巴老在2011年投資百億美元買入6,400萬股IBM的股票,平均成本約在171元,然後在2017年Q1開始拋售IBM持股到2018年Q1出清完畢,這場投資讓他虧損十多億美元。
其實以今天IBM價格172美元來看,巴老這筆投資若是持有至今沒賣,不但沒虧損還會賺到十二年的現金股息。當然就學習曲線與機會成本而言,他認虧十多億賣IBM調倉到APPLE卻海賺1200億美元,可說是神之一手。
再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似乎沒有任何傳產生意或傳產公司能夠讓巴老賺到這麼多錢的。所以科技不僅是可以讓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便捷,其實投資科技也是可以讓人財富自由的一種絕佳途徑。
為此筆者得出一個公式:「世代大趨勢的起飛+趨勢下高科技含量的標的公司+價值投資的出價+十年起跳的持股時間」,讀者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