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裡有一個最壞的元素,就是寧可打腫臉充胖子,也不願老老實實地承認我們不如別人,而謙虛地師法其長處。最近鬧得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市井小民聚訟紛紜的所謂「社會住宅」,就是最好的例子。社會住宅忽然受到如此重視,固與北部房價不斷攀高、許多年輕人及弱勢族群愈來愈買不起一個蝸居有關;但適逢五都選戰愈打愈烈,朝野政黨紛紛表態要為普羅大眾,尤其是弱勢族群解決居住問題,甚至構想在帝寶豪宅對面的空軍總部舊址,蓋若干「社會住宅」,反應尤為強烈。不僅學者專家爭議不休,連堂堂經建會主委,也以一個經濟學家的身分公開表示反對,直指「不適合,也不恰當」。一般反對者的論點,主要在於如此昂貴的地區,理當高價標出,興建與高地價相稱的更多豪宅,而以售得的高價選擇地價較低地區興建比較符合弱勢族群的「社會住宅」;一方面可以照顧到更多家戶,一方面也不致令這些低所得的弱勢家庭與當地豪奢的環境格格不入、備覺羞慚。我們深以為憂。如果這個社會有一群人,不論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何薄弱、對便捷的生活環境的需求如何迫切,都必須選擇偏遠落後的貧民窟棲身,以免暴殄寸土寸金的豪宅用地;不僅他們已經十分不幸的處境會永無改善的機會,而且豪門人家將蟠踞愈來愈廣闊、閒雜人等難以趨近的上流生活圈,而相對貧窮的平民百姓只能永遠在貧民窟中世代棲身,台灣會變成什麼社會?在北市東區仁愛路的豪宅區域之內,即有數棟平價住宅,弱勢族群要排隊數年才能躋身其中,未聞何人因自慚形穢而不敢入住,反而為了讓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更急切想早日入住。遺憾的是,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使有幸入住,建築老朽破敗,內部設施更慘不忍睹。如果有數十倍於此,而且整潔美觀、設備新穎的平價住宅坐落在這樣的區域裡,不知能造福多少弱勢家庭,增添多少和諧氣氛。如果政府不恥下問,不羞於跟隨成功者的腳步,就直截了當,學習新加坡,用空軍總部舊址的一部分,蓋起好幾棟50層大廈,外觀豪華、內裝舒適的「組屋」,一舉容納數千戶中等所得家庭,並且劃定其中若干,以最低的租金提供獨居老人、弱勢家庭居住,而將其餘土地高價標售以挹注興建組屋的費用,以具體的行動證明政府對市井小民的關注,這才是我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