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里豪斯(Richard Driehaus)的選股重心在小型成長股,執行由下而上的投資策略。一般投資人不喜歡波動,認為波動就是風險。德里豪斯則認為波動會帶來機會,往下的波動才會帶來傷害,往上的波動感覺很好。寧可在傑出的行業中找數字沒有那麼強的公司,也就是整個行業的成長率估計值正在上升;而不想在整個行業走下坡時,從裡面挑盈餘數字很強的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希望買即將上漲的股票。
投資哲學要點
德里豪斯認為自律在他的投資策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個座右銘是儘快認賠小錢出場。用戰爭來做比喻,首先必須試著從哲學層面獲勝,不是靠蠻力。如果沒辦法從哲學層面獲勝,則設法從戰略上獲勝,就像滑鐵盧戰役英國人叫拿破崙大吃一驚那樣。相反地,打不過就應執行戰略性撤退。個中要點在於不能嚴重損失人員和裝備。這不是比蠻力的遊戲,而是生存之戰,能活下來等著他日再戰。
就戰略層面而言,德里豪斯是由下而上投資藝術的執行者。假設每支股票都像坦克,要是賺不到錢,我們馬上反向操作、改弦易轍。因此我們把每支股票視為一輛坦克,讓它們獨立作戰,但時時盯著它們;情況總會改變,若我們需要改變做法,就會去做。
選股和買進不太能造就贏家,撤退和賣出才辦得到。這是最難做到的事情。問題不在你擁有多少賺錢貨和賠錢貨,而是你的賺錢貨能幫你賺多少錢以及你多快把賠錢貨賣掉,以減低損失。也許操作中有70%賠錢,但如果30%的賺錢貨賺到的錢多於那些損失,你仍可能有很高的報酬。
買進盈餘成長潛力最高的公司
我們要尋找的是盈餘成長、盈餘加速。畢竟動能投資法相信運動中的物體會繼續運動。也就是動者恆動,強者恆強。我們認為最成功的公司是那些盈餘能夠強勁持續成長的公司。我們留意許多不同盈餘成長的形式,注意營收和盈餘加快成長的情形。尋找盈餘好得出人意表的消息,注意盈餘是不是大幅向上修正。最後,我們更希望找到盈餘成長經常十分強勁持久的公司,就像星巴克的盈餘看起來很能持久。
但我們不只看盈餘成長,還必須觀察盈餘成長和個股、市場中同類股票的關係,以及它和其他已經存在的市場法人看法之間的關係。那不是絕對的標準。這個盈餘成長以及正面有利的變動,將對股價產生什麼影響,特別是相對於市場的期望?那一家公司可能有很強的盈餘成長。
例如我們曾持有某公司股票,其法說提及獲利率可能開始萎縮,雖然本季業績很好,但成本受到限制,所以投資人應把下一季的期望放在較低的水準。由於我們是積極型的交易人,我們對事件反應的速度遠比其他投資人快。我們喜歡盈餘驚喜和盈餘向上修正而且增幅高於分析師預期。但這件事恰好相反,我寧可犯下過於審慎的錯誤,即使錯失若干漲幅也無所謂,以後我們總有機會再買回來。我堅信長期而言,我做的事情一定有成果;有些人碰到困難時,便改變風格或者做一些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事。
對本益比的看法
我認為市場沒有永遠正確的本益比。這好像在問,多少天使能擠在一根針頭上跳舞?這要看針頭上的天氣,表面多光滑而定。要是天使想到別的地方跳舞,怎麼辦?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回答的問題。我們找不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市場變動不居,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找不到一個絕對值,市場因此會產生許多無效率的狀況,並且帶來機會。
市場曾流行一種叫做GARP的觀念,也就是正確價格的成長率(Growth at the Right Price),但是我們不見得永遠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價格,在一波新趨勢的早期醞釀階段,你沒有辦法為股票找到正確的價格。
例如我們曾經操作過一家由虧轉盈公司,在9美元附近買進這支股票,賺了約10倍。當這支股票漲了2倍之後,它的本益比是100倍。你可以說本益比100倍顯得太貴,有時候又還可以接受嗎?這是投資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本益比100倍是高或低?要看該公司的收益流入處於什麼階段,接下來你得判斷收益流入持續期間和成長率。而且我們會觀察股價走勢圖的趨勢。我們希望從短中長期的角度來看,不管是月線、週線、日線都屬於正面有利。
本益比其實是要看你估計的準不準確,你並不是買過去的本益比,而是買未來盈餘的倍數,也就是未來的本益比,重點是你們估計未來盈餘估計得多準確。關於市場我學到兩件事情,你不曉得一支股票可以漲到多高,而且你不曉得一支股票可以跌到多低。這就是市場每天的現實狀況。
華爾街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買低賣高」,但是我們相信「買高賣得更高」所賺的遠比前者還多。動能理論能夠運作的時間,往往比華爾街或甚至公司的預期更為持久。我們為什麼成功?原因是我們隨時了解自己在做什麼。
操作需要全心投入
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說執行是天才的戰車。你必須日復一日把事情做好。很多人喜歡彈鋼琴但就真能夠成為音樂名家嗎?這就像奧運比賽,只有練習、練習、再練習。記得那句老話嗎?越賣力工作則越幸運。成功需要你完全投入自己所做的事情當中。這需要花很多時間,這個市場需要你有所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