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政策的推動,和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的各項都市更新補助與獎勵,近年來都市更新重建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加。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刺激了都市更新的進程,也提升了民眾對於都市更新的認識與接受度,民眾對於都市更新的印象也逐漸正面化,許多人希望能夠參與並重建自己的家園,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在這過程中,地主們最關心的問題,包括重建後可分配多少、租金補貼金額和搬遷費用等,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利益,因此成為每個地主在考慮是否參與都市更新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都更重建分配方式
常見分配方式有以下兩種:
分配方式一:與建商合建
此方式下,雙方以固定比例或坪數進行分配。建商會詳細計算成本和利潤,並根據這些數據提供分配比例或坪數、每月租金補貼金額和搬遷費用。地主和建商達成協議並簽訂合約後,都更重建完成後便依照合約內容進行分配。
分配方式二:權利變換
此方式中,不動產估價師會評估每位權利人參與都市更新的價值,並計算各權利人的比例。這些比例將決定更新後房屋的價值分配及都更重建的成本分擔(權利變換中稱作共同負擔),拆遷補償費和租金補貼(拆遷安置費)也包含在共同負擔中。
權利變換的概念如同每位權利人是都更案的股東,由估價師來估出每一位所有權人的股份,股份多者分配多,主要影響權利價值比例多寡因素包括土地和建物條件。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無產權的建物面積、增建部分就無法算入權利價值比例中,僅能計算拆遷補償費。
拆遷補償費與租金補貼
拆遷補償費分為「合法建築物」及「其他土地改良物」。在估價前會由測量公司測量其他土地改良物的實際面積測量,再由不動產估價師評估出拆遷補償費用金額,該金額扣除舊建物拆除費後,即為屋主實際可領回的補償費。
租金補貼(拆遷安置費)由不動產估價師計算,僅計算有產權登記的合法建築物面積,未登記但可補登記的面積須在估價前補登,其他違建、增建、未登記的使用空間等則不計入租金補貼費用中。
在都市更新權利變換過程中,不動產估價師擔任公正客觀的第三方角色,確保權利變換的公平分配,一切按照法規進行,一塊基地能夠蓋出來的面積是固定的,透過透明公開的分配,可避免單方利益調整,尤其違建或非屬權狀上登記的使用空間不應視為理所當然要分配的面積。
分配透明公開 避免單方利益調整
考慮到台灣地震頻繁的地理環境,老舊房屋在地震中存在較高的風險,而通過危老都更重建,不僅可以提升房屋的安全性,還能改善居住環境。
隨著政策的推動和各項補助獎勵的實施,為更多民眾帶來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合理分配的情況下,建議越早進行重建越能早日住進安全舒適的新房屋,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