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美資金大竄逃,且大舉湧入台灣,迫使新台幣匯率升破30元兌1美元,資產與內需股值得留意布局;CES展與蘋果新產品登場,相關供應鏈電子股也是短線焦點。近一周來熱錢持續向新台幣升破30元大關探路,但日成交量並沒有明顯見到放大的情形,市場彌漫著一股央行棄守底線的味道,實則不然,央行是有計劃的策略操作,當然30元似乎是心理關卡,但緊盯韓元匯率走勢才是最大的底線。匯率的升值,短線看似對台股造成不小衝擊,尤其引領大盤指數上攻的電子股呈現欲振乏力的態勢,但匯損不是問題,匯率只要與韓元有競爭力,電子股長線還是看好,然而匯率升破30元,資產與內需會是直接受惠者,短線值得留意。美國歐巴馬政府實施第2次量化寬鬆政策,以6000億美元投入市場,甚至傳出有可能祭出第3次,且規模較6000億美元還大。6000億美元投入市場相當於降息3碼,美元弱勢是肯定的,甚至美元資產也相對縮減;而歐洲主權債信風暴問題持續延燒,拖累歐盟國家經濟復甦力道,歐元與歐元資產也呈現轉弱情形,迫使許多賺歐元與美元或擁有歐元與美元資產者憂心,紛紛逃離轉進新興亞洲市場。反觀今(2010)年中國大陸與台灣經濟成長率(GDP)都有兩位數的增長幅度,人民幣與新台幣持續表現強勁升值力道,內部更有升息壓力,成為歐美資金最大覬覦的目標,但中國大陸有通貨膨脹問題,台灣沒有且又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加持,市場預期尚有升息2碼的空間,這是近日新台幣匯率直逼突破30元關卡的原因。熱錢將持續湧台一位本土金融業者代操部門陳姓主管表示,最近接獲很多外資單位的客戶希望變賣美元資產或將美元部位轉為新台幣的情形,但這牽涉匯率以及向金管會申請等相關法令流程問題比較複雜,甚至代操績效與費用的計價等都還在評估,其中更有一位額度高達6000萬元部位的超級客戶,為省去上述的麻煩,建議用人頭戶直接進來,但業者不敢接,怕未來糾紛與麻煩多。另一位張姓本土法人指出,台灣產業結構70%以上靠外銷,很多企業都是以美元計價出貨,過去美元強勢時,很多企業將在海外賺得的美元就近進行投資或置產,但隨著美元走弱或憂心未來持續貶值,近日來都希望將海外賺得美元儘快匯回台灣,避免日後損失,事實上,最近突然接獲不少上市櫃企業的財務單位代操業務。法人指出,目前透過各種管道,不管是檯面上或是檯面下歐美資金轉進台灣市場高達1000億元,當然有些流入股市,有些則直接投資房地產,預估此波歐美熱錢湧台會持續至明(2011)年上半年。歐美資金大竄逃,最大受惠者應是台灣,儘管央行極力打擊熱錢或要求盡快投入股市,近來熱錢部位明顯較前陣子減少,但近日又開始蠢動,且為避免央行的干預,各種明目或五花八門管道進來台灣的熱錢只有增加沒有減少,且據市場人士表示,大都以歐美資金為主,當然陸資也有進來卡位的現象,甚至有些以第3地外資身分進來的,造成台灣資本市場與金融代操相關行業用一句話形容:「歐美錢淹腳目。」單量有接不完的熱況。今(2010)年以來美國歐巴馬政府為政策刺激經濟成長,先後祭出兩次的量化寬鬆政策,迫使美元走弱,國際熱錢不斷湧入亞洲等新興市場,尤以日圓、馬來西亞等升值較大,1至10月平均升值幅度均達10%以上,新台幣則約在2.06%,韓元約在1.58%,顯然新台幣與韓元的升幅相當貼近。對應韓元 新台幣還會升值若觀察以5月25日為基期點,11月開始韓元升值幅度波動較大,月初升幅超過10%,月中時才又拉回到8~9%,12月中幅度曾經縮小至6%以內,月中以後則在8%附近盤整;反觀新台幣匯率就相對穩定,11月至12月13日之前大致升幅都在5%附近,直至近一周升幅就開始大幅拉高至7%,乖離線呈現直線下挫的情形(附表),再次拉近與韓元貼近情形。法人表示,從近日匯率交易量與升值情況看,央行確實有意暫時性放手,回歸市場機制運作,也就是近日的匯率升值,並沒有出現異常大量熱錢的進來,只是央行盤中不做干預,僅在收盤前穩住目前市場的預期心理關卡30元,好讓新台幣匯率與各國匯率升貶幅度相當,尤其是與韓元做比較,也就是說,韓元近1個半月的平均升幅若達7%,新台幣目前僅5%,等於尚有2%的升幅空間。為何會有這樣的舉措呢?據法人指出,台灣目前科技產業產值占比高達6成以上,而全球主要競爭對手就是韓廠,新台幣大幅走升,匯損應該是各廠商避險與財務操作的問題,面對全球經濟環境壓力與宏觀角度著眼,政府或央行匯率政策與其說是有馬英九或彭匯南底線,不如說是緊盯韓元走,畢竟共同對抗敵人才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標。資產、內需與CES展須留意若按上述觀點屬實,那麼新台幣匯率未來走勢就不是所謂的30元底線防衛戰,而是韓元升貶幅度才是真正影響新台幣匯率的參考目標,難怪最近市場有人喊出29元、甚至28元的匯率數字了。當然匯率升值,到底對台股的影響是什麼?短線電子股因匯損問題而有疑慮是難免,不過,誠如上述只要匯率競爭力優於韓廠,長線就不必過於憂慮了,因為匯損是個別公司問題,匯率競爭力則是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的利器,通俗點講就是訂單不會跑掉,投資人大可盯牢韓元與新台幣匯率變化就對了,除非新台幣匯率升幅大幅超過韓元,那麼就真的需要認真思考電子產業前景與值不值得投資。其次,匯率的升值,短線最直接受惠以資產股與內需股為主,以中國大陸為例,2007年1月消費零售總額增長率9%,當時人民幣匯率約7.8元兌1美元,當年度5月消費零售總額年增率15%,人民幣匯率則已升值到7.5元,台灣也一樣,新台幣匯率直升時,百貨公司業績就會明顯成長。綜觀上述,本期《理財周刊》研究部特別從個股業績表現與產業前景,配合短線技術線型走勢,進行交叉分析,挑選出11檔強股,供投資人參考布局。其中新紡(1419)、台肥(1722)、農林(2913)是資產股;三陽(2206)、遠百(2903)是內需股,推薦的理由就不需贅言了。倒是同時推薦的電子股鴻準(2354)、和碩(4938)、TPK宸鴻(3673)與亞光(3019)、嘉聯益(6153)、國巨(2327)有必要補充說明。前3檔屬於平板電腦概念股,後3檔是智慧型手機概念股,如前述只要匯率緊盯韓元走,除電子股長線仍看好外,1月底美國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將展開,重頭戲仍偏重於平板電腦等亮點產品,而蘋果(Apple)照往例,CES展前的論壇會推出新款產品,市場傳為iPhone 5,且將內建微投影機,但市場另有一說法,微投影機耗電不適合應用於手機上,可能是應用於二代iPad上,不管如何,蘋果新產品的新應用仍是市場焦點,預期題材效應會展現在個股上身上,因此推薦出來供投資人布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