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買房+100%完銷→政策持續打炒房,效果卻不彰顯
─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遭致「限貸令」之嚴厲批評
央行繼8月約國銀喝咖啡之後,再於9月19日理監事會議決議升準不升息,並同時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此一訊息一經發布,各界咸認出拳太重對房地產市場衝擊太大;雖然央行總裁一再表示,此一措施主要是「要給投資客、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惟在當前正值房地產業逐漸進入交屋高峰期,業者正需要依靠購屋貸款償還土建融之際,此一措施無異對建築產業帶來重重的一擊,尤其是近年預售建案爭相以「5%~10%自備款」促銷,再加上所謂的「限貸令」,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即將交屋並且需要辦理購屋貸款的承購戶,另外就是資金不夠雄厚的小型建商,交屋時必然會面臨原承諾貸款不足而出現交屋糾紛等種種困擾。
央行雖深知此刻推出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限貸令」,必然也會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壓力,惟若再坐視這種非理性繁榮的投機炒作繼續延續下去,後果必然更加難以收拾!
一、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四大主要措施
按這次央行祭出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主要有以下四大措施(詳請參閱表一、表二):
1.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的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
2.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
3.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的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
二、行政院長消弭民眾「限貸令」疑慮的「四個原則、四個順序」
至於先前行政院長卓榮泰為消弭民眾「限貸令」疑慮,所提出的「四個原則、四個順序」,主要內容如下:
三、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高達37.5%
另外,針對央行所提出的房市泡沫警訊,依楊金龍總裁答詢內容主要依據為截至今年8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居高,達37.5%,接近2009年10月的歷史高點37.9%(詳請參閱圖一、圖二),而且現在銀行信用資源向不動產部門傾斜的情況比2009年更嚴峻。
其實,國內房價飆漲問題存在已久,筆者幾乎每隔一、二年都會就十大泡沫指標加以檢視,就最近這一波房價大幅飆漲最關鍵的指標而言,其中,依國際衡量標準,房價所得比合理倍數應為3至5倍,惟截至今年第一季,全國房價所得比已高達10.35倍,台北市更高達16.08倍,新北市也超標高達13.36倍,至於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則分別高達8.90倍、12.33倍、9.76倍、9.91倍,也都超過國際衡量泡沫指標的警戒值;此外,房貸負擔率全國已高達44.30%,台北市更超標高達68.82%,新北市也已高達57.18%,至於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則分別高達38.11%、52.76%、41.76%、42.43%,同樣也都超過國際衡量泡沫指標的警戒值(詳請參閱圖六)。由以上數據顯示,國內房價超標情況極為嚴重,顯非主管機關單一政策所可輕易解決!
其次,如再依國際常用以衡量泡沫之另一指標,房貸餘額以不超過GDP 40%較為合理加以檢視如下:
依中央銀行公布數據,2023年12月購置住宅貸款10兆376.86億元、房屋修繕貸款405.76億元、建築貸款3兆2,953.66億元,依主計總處公布之2023年GDP為23兆5,450億元,再依此數據加以計算,亦即:
(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建築貸款)/GDP=(10兆376.86億元+405.76億元+3兆2,953.66億元)/23兆5,450億元=56.65%。
(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建築貸款)/GDP=(10兆7,488.24億元+365.67億元+3兆4,596.13億元)/ 25兆2,342億元=56.32%。
由以上房貸餘額占GDP比率遠超過40%之數據加以檢視,再就9月19日央行所公布之簡報內容(詳請參閱圖一、圖二),以及房價短期漲幅、投機炒作等市場實務現況加以印證,當可充分了解房價早已跨越泡沫警戒線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