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萎縮,期貨市場卻呈現2位數的成長,全球所有期貨商品的成交量平均成長近3成,由此可知,期貨市場在全球金融領域所扮演的避險功能角色,確實受到市場相當關注,尤其法人格外重視。其實,國內市場亦有相同的現象。以我們過去拜訪國內法人的經驗而言,在2008年以前,國內法人期權交易總量占市場的比重不足2%,以當時狀況來說,國內法人的約訪,能夠接觸到經理或協理層級等部門主管,就已經算是非常高的。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後,市場對於期貨或風險的態度開始產生化學變化,首先是投信業,因為有少部分基金避險得當或採取部分的期權避險,在市場上大出鋒頭,沒有採取避險策略的基金或基金經理人,明顯感受到來自同業或同型基金績效比較、老闆下指導棋等壓力。當時,市場上出現了兩個比較特殊的現象,其一為約訪法人客戶的層級明顯提升了,我們接觸到的層級遠遠高於經理或協理層級;其二為法人開始較大規模的增聘期貨專業人才,包括銀行、保險公司等,更主動提供我們拜訪的機會,從這些跡象可以看出,相較以往,法人對於風險的態度轉趨重視。但是,隨著2009~2010年全球經濟景氣的全面性「有感」復甦,國內法人的避險需求再度呈現快速萎縮,空頭避險部位留倉量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2008年投信淨空頭部位累積一度達3.6萬口左右,2009年淨避險部位達3000口已算是高水平,2010年再進一步降低,2000口水位已算是高避險了。進一步分析以上資料可知,近兩年的多頭行情,選擇權市場的隱含波動率普遍偏低,市場對於風險評價不高,正好與國內法人避險意願不高有關。然而,近日隨著日本強震效應,選擇權隱含波動率與市場實際波動結構變大,加強避險觀念的推廣、現貨與期貨組合的結構式商品的設計與推展,將成為期貨市場發展的重點業務工作之一。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正確的觀念加上充足的準備,機會來臨時,努力就會有所回報。雖然金融市場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但若能花些時間了解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建立正確的觀念,或是交由專業公司分析風險變化趨勢,在市場變化之際做好周全的應變準備,就有機會成為下一波市場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