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一毛錢,也可以創業,只要你有創意,將自己當作一個品牌來經營,就有可能創造比上班族更好的收入。廖大森出生:1975年學歷: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經歷:廣播電台DJ、活動主持人、多媒體工作室負責人、創作歌手人脈等於錢脈」、「我是在行銷『自己』這個品牌」、「我把自己當作一個Logo來經營」,身兼專業DJ、活動企畫、主持人及歌手等多重身分的廖大森如此形容自己的SOHO生涯。很多人很想當SOHO族,認為自己就是老闆,不必受限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不必受主管指揮,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時間彈性、上班自由,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當然,這些都是SOHO族工作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想從事SOHO卻不是這麼簡單的事。上班6年學得一身好本事首先,獨特的專長是不可少的,少了公司行號的招牌庇蔭,SOHO族必須靠自己的能力吸引客戶上門,才有案子可接,才有錢賺,也才活得下去 ,而其中,創意是最重要的,有創意就能凸顯自己的價值,創意使自己與眾不同。其次,業務能力也是一個重點,有才華,卻沒人認識,很可能就會「懷才不遇」,很多從事SOHO的人,都曾經度過青黃不接的時期,空有一身好武藝,卻苦無施展身手的機會。若沒有案子來源,再有能力、再有創意,恐怕撐不了多久就得乖乖回去當上班族。另外,時間管理也是SOHO族要特別留意的一環,SOHO族不像上班族,時間大致固定朝九晚五,常常無法自己控制,有時候案子一大堆,忙到要熬夜還做不完,有時卻閒得發慌,也因此,收入並不是很穩定。完全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或是想像中的悠哉自由。在中部的廣播電台工作了6年的廖大森,於2006年開始出來自己創業,他以一身的好工夫,打下了自己「廖大森」這個品牌,他是DJ、他會主持廣播節目及活動、企畫、寫腳本、找合作廠商、有業務能力、會編曲、創作音樂、製作電台廣告,他甚至還有歌手的身分。一開始想自己創業的想法很實際,「希望能多賺一點錢」,他說,但是經營久了之後,他漸漸改變了想法,SOHO這個行業,人脈就是錢脈,現在,他接Case,已經不在乎會不會賺到錢,而是以交朋友的心態在做,反而案子會源源滾滾而來。當他有案子時,他也會分給其他的SOHO朋友一起來幫忙,結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而同樣的,他提攜別人,別人有機會時,也會提攜他、回饋他,朋友交多了,以致他後來籌畫製作唱片時,每當需要有專業人士幫忙時,就會有適合的朋友出現,成為他的「貴人」,使他的唱片得以順利完成。廖大森說,其實,他能夠出來接案子創業,最初工作的6年經歷是很重要的。在那6年裡,他學到很多,奠定了他後來創業的基礎,不論是專業能力、人脈,都是在那一段時期累積的,才有今天的他。DJ兼業務打開人脈網路廖大森說,他從小就喜歡音樂,由於國小時,家人就栽培他學鋼琴,他在國三時,就去YAMAHA音樂教室教琴,他從小的心願就是能夠朝唱片業發展,希望能從事音樂工作。他在學生時代打工時,也都一直與音樂有關,曾在電玩公司創作電玩音樂,包括當年超夯的紅白機、超級任天堂、Sega音樂他都做過。退伍後,找工作時,因為不想離音樂太遠,也因為家在台中,就決定報考中部的台中廣播電台,錄取後,成為電台的節目DJ及執行製作。廣播電台的工作很辛苦,一天要上班15小時,因為電台要求要做現場節目,他一開始主持的節目是在清晨3點到5點的時段,他除了深夜當主持人之外,白天還得兼做電台的行政工作,當時的工作量很大,DJ、新聞編播、業務、網路管理、影像製作,樣樣都要來,由於是責任制,常常要熬夜加班,下了班,還得想自己主持的節目該如何呈現。當時薪水不高,一個月僅2萬多元,若非有工作熱忱,實在是熬不下去,他當時一直安慰自己:「至少沒有離音樂太遠。」廖大森坦承,他一開始很排斥在電台做業務的工作,當時他深夜主持節目,白天就編修新聞並跑業務,他原本只想做音樂、只想當DJ,領薪水就好,但是主管要求他也要負責業務工作,慢慢地,他也覺得跑業務其實也不錯,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多了一層歷練,開始累積他自己的人脈。當時業務都有分路線,他負責餐廳、舞蹈、表演等相關的產業,因為他去拜訪客戶時,與客戶都很談得來,慢慢對這些產業就熟悉了起來。等他離開廣播電台自己創業後,這些在上班時期經營起來的人脈,也是他自己的客戶,成為他接案的最佳來源。為了圓夢毅然辭去工作在電台的工作,雖然基本收入很穩定,但是未能達成他的目標,他想圓音樂的夢,必須要有資金,而電台薪水不足以支持他圓夢,雖然家人都鼓勵他有固定工作很好,用「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來安慰他,但他還是想自己創業,想累積更多的資金。他當時想法很單純,認為自己會影像、聲音、網路,想要在家工作,他盤算認為,當SOHO族,做同樣的工作,收入比上班族好得多了,他想要累積一筆資金。他先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首先,他想到的是網拍,由於在電台當DJ時,一個月花6000元買CD,也累積了不少珍藏版CD,在網拍上,一張陳綺貞的珍藏版CD可以賣到1200元,他先將這些CD拍賣掉。再者,他還可以代客編曲、幫人編音樂、代客錄音,由於他自己家裡有錄音設備,不論剪輯、後製,他一個人在自己房間就可以搞定。在電台上班時,沒有充裕時間在外接案子,每個月的收入,包括接案子,算一算頂多5萬元,如果當SOHO族,有更多時間接案子,應該可以累積更好的收入。於是,他就毅然將工作辭了。第一個月 閒得可怕「好可怕!」廖大森形容他當SOHO族第1個月的感覺,因為他原本一天工作滿滿的15個小時,突然之間放空了,他頓時閒了下來,他每天上網,希望能夠接到案子,他也投履歷標案子,但是只接到零星的案子,金額都不高,他說當時好想回去找工作。所幸他接了當SOHO族的第1個案子,讓他吃下一顆定心丸。他去拜訪任職電台時期的一位客戶,表達他已離開電台,希望以後有機會也能服務這位客戶,沒想到,剛好遇到客戶要上各電台打廣告,但是電台廣告的品質無法達成客戶的要求,因為那位客戶曾經與廖大森合作過,他認定廖大森做的品質最好,就把這個案子給了他。後來,他去拜訪另一位客戶,又遇到客戶正在推廣舞蹈DVD,需要有人幫他們寫音樂搭配在影片中,廖大森因為在電台工作6年裡,結合了音樂的經驗,也學會後製技術,會配音,剛好把這項專長應用在這個案子上。廖大森感受到在電台上班的6年時間裡,雖然工作量大,很辛苦,但是那些人脈、經驗都對他日後成為SOHO族有很大的幫助。在那段期間,他認識很多各行各業的人,也認識很多日後獨當一面的同事,使他後來事業愈做愈大,需要異業結盟時,就有了可現成運用的人脈。後來台中的太陽電台找上廖大森,由於太陽電台的節目、廣告大多都找外製,有較大的量包給他做,除了做節目主持人以外,還有很多後製的案子,每個月都有不少的廣告帶子可接案,算一算這些接案收入,相當於他上班的一半薪水,他就安心了,決定繼續當SOHO族。出了唱片 有歌手身分後來,廖大森有機會接到第1個統包案子,那位客戶也是他在電台6年工作時期認識的,客戶認定「廖大森」,指定要他幫忙統籌活動案,他認知到,原來自己「廖大森」就是品牌。那個案子,他從活動企畫到新聞媒體發稿、舞台設計、主持、邀請其他表演團體,統統一手包。在那個統包案子中,廖大森學到不少事情,包括與客戶溝通很重要,以及如何危機處理,有時預期外的事情發生時,該如何補救;也在那個案子,他體認到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便開始去結合其他的SOHO族,讓大家都有案子接,這樣,將來別的SOHO族有案子忙不過來時,也會想到他。由於這次經驗相當寶貴,他說後來,他認為只要把案子做好,沒賺錢都沒關係。
#@1@#廖大森開始作SOHO族之後,第1年創造的收入已經是他當時領固定薪水的2倍以上,最高的紀錄還曾經創下一年150萬元的收入,SOHO族讓他晉升到高薪階級。SOHO族當了一段時間後,他終於累積了一筆資金,於是出了第1張唱片,這張唱片幾乎都是他一個人獨力完成的,至此,他多了一個歌手的身分,今(2011)年底,還將發行第3張唱片。談到如何經營SOHO族的職場生涯,廖大森說,他在幫客戶作行銷規劃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行銷自己」,他提到一個重點,就是「塑造自己的獨特性,作市場區隔」。SOHO族生涯小撇步養客戶:有時去拜訪客戶可能只是聯絡感情,可能有案子,可能沒有談成,廖大森認為都沒有關係,只要保持聯絡,與客戶維持很好的關係,即使客戶案子沒給他,他也當作是在交朋友。善用網路資源:廖大森把自己的工作實錄、資歷,都放到部落格上,由於經營得不錯,接到一些架網站案子,也增加了曝光機會。第2張唱片專輯中的一首歌《秋天的心》,曾在HiNet平台創下150萬的點閱率,為他打開知名度,也創造了「廖大森」的好口碑。多做公益:廖大森曾經陷入極低潮,有一段長時間,一個案子都沒接到,後來,小腦萎縮症協會找他幫忙錄製病友的語言復健DVD,他完全義務幫忙。之後,他的案子便一直源源進來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