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年齡超過六十五歲者)已突破二百三十五萬,大約為總人口數的10%,老年人的健康與照護問題早已成為青壯年人口即將面對的嚴峻考驗。而隨著人口老化帶來的眾多問題之一,就是在老年族群好發的失智症人口也會隨之大幅增加。根據統計資料,超過八十五歲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幾乎有三成,也就是三個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事實上,罹患失智症的長者無論在疾病的病程、日常生活的照顧、復健的需要、藥物的投與甚至社會福利的需求,都與正常老化的長者有極大不同,而認識失智症就是面對問題的第一步。案例一:王奶奶有慢性疾病,每個月都必須到醫院拿藥。這天,她一如往常穿戴整齊後出門,走到巷口的公車站牌等車到醫院。她呆坐在候車亭,望著前方來來去去的公車,竟怎麼也想不起來,該搭哪一路公車到醫院。案例二:陳太太是個職業婦女,白天上班工作壓力大,下班回家後還得照顧一家大小。這天陳太太下班,先到超市買菜,又到便利商店繳了有線電視收視費。回家後開始準備晚餐。「咦,湯加過鹽了嗎?好像還沒。」她心裡嘀咕,加了鹽,將魚翻面,繼續挑菜,回頭又忘了,到底湯有沒有加過鹽了?忽然又想起信用卡帳單還沒繳。她想自己可能太忙、太累了,才會忘東忘西。案例三:子琦的父親是民國三十八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軍人,當年三餐不繼的顛沛生活,在他心中埋下陰影。在外地工作的子琦每晚都會打電話回家,父親接起電話通常第一句話都會問:「吃飽了沒?」這晚,子琦又打電話回家,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吃飽了沒?」「吃飽了。爸,今天好嗎?」「很好,很好。妳吃飽了沒?」子琦納悶不是才剛問過,怎麼又問同樣問題,「吃飽了。爸,你要記得吃藥喔。」「嗯,剛剛吃過藥了。對了,妳吃飽了沒?」?? 失智症早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記憶力的退化,然而這樣的症狀卻常常會被視為「老了」、「沒用了」,而讓疾病持續惡化。失智症造成的記性退化與正常老化有何不同呢?舉例來說,正常老化造成的記性不好,可能只會讓人偶爾記錯時間、偶爾忘記久未謀面朋友的名字,但絕不影響日常生活運作,但失智症造成的記憶退化及其他認知功能下降,卻可能讓人忘了住家附近的路而迷路,或忘了是否吃過飯而不斷重複吃飯,讓人無法繼續平常的生活。雖然很多精神問題、心理問題也會讓人暫時性出現上述行為,但經過治療或排除心理問題後,這些行為是會恢復正常的,但是失智症所造成的記憶退化及其他認知功能下降,是不會恢復的。簡單說,失智症就是在排除其他心理、生理、社會問題,而確定是「腦中病理變化」造成認知功能不良,足以影響生活的病症的總稱,並不是單一項疾病,也不僅有記憶力減退的問題而已,還會有時間或空間概念、抽象思考能力、語言能力等各方面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個性改變、出現妄想或幻覺等症狀,足以影響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