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現代人大約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人腸胃不適,許多人腸胃不適,經常到藥房買腸胃藥解決。症狀或許是緩解了,不過,它肯定會再出現,光靠藥物,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功能性腸胃疾病指的是經常反覆發作的慢性腸胃不適。粗略可分為「上腸胃道」和「下腸胃道」。反應在上腸胃道(食道、胃、小腸)的腸胃不適,多半是消化不良;反應在下腸胃道(大腸)的腸胃不適,多半是腹瀉、便祕,如大腸激躁症。功能性腸胃疾病還經常伴隨著神經質、胸悶等症狀。不論是大腸還是胃,要發揮正常作用,都需要神經(交感、副交感和腸黏膜下肌肉層神經網絡)、大腦和內分泌三者一起攜手合作。壓力、情緒容易使自律神經失去平衡,進而影響其他兩者的表現,最後三方協調紊亂,就會出現腸胃問題。總的來說,功能性腸胃疾病如大腸激躁症,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而壓力、情緒則是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那麼,情緒跟壓力是怎麼影響腸胃的呢?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亢奮,這時候交感神經會讓血液供給集中在心、腦、肌肉等重要器官。胃液的分泌則受到抑制,蠕動會變慢。在大腸方面也會造成肌肉收縮和感覺異常,進而引發一系列腸胃問題,如食欲變差、腹脹、持續便祕或腹瀉,或者便祕、腹瀉兩者輪番交替。雖然功能性腸胃疾病屬於良性疾病,沒有器官病變,但不時脹氣、打嗝,一下子便祕,一下子又是腹瀉的悲慘滋味,真的很讓人抓狂。即便經過一連串反覆求醫、檢查、抽血等過程,醫師的解釋還是莫衷一是,沒有辦法給予明確的診斷。趕走便祕、腹瀉 腹部按摩呼吸法呼吸跟腹部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只有一個腦,那就是大腦。不過,西元一九九六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和細胞生物學系的主任邁克.格爾森(Michael D. Gershon)提出「第二大腦」的概念。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第二個大腦,而這個大腦就藏在腹部,稱之為「腹腦」。格爾森教授認為,腹腦與大腦、脊髓之間有連結。他明確指出大腦與腹腦之間,透過「迷走神經」來進行聯繫。但腹腦又相對獨立於大腦,負責消化、吸收。研究顯示,「腹腦,指的就是腸胃神經系統」。腹腦擁有大約一千億個神經細胞,與大腦細胞數量相等。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像大腦一樣,感受我們生理、心理上的傷痛、情緒變化等。當腹腦生病時,不僅消化功能會失調,還可能導致情緒問題。另一方面,當腦部中樞感覺緊張或恐懼時,腸胃也會做出相對的回應,就是痙攣和腹瀉。此外,自律神經與腸道之間的關係,也相當密切。大腸透過自律神經和大腦連結,自律神經可以說是大腸協調性、血液循環、感覺??等的主宰者。當自律神經失衡,大腸很容易跟著出狀況。自律神經又受到情緒的影響,與大腦、腹腦有著扯不斷的關聯。總結來說,若是我們能進行自律神經以及腹部調理,對於身體、心理上都有正面幫助。腹式呼吸能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另外,進行腹式呼吸時,橫膈膜下降,刺激迷走神經,使得迷走神經產生適當的反應,可以幫忙腸胃蠕動,進行一場調理運動。步驟:1.坐在椅子上,雙腳自然輕踏在地面,背部打直,雙手放在肚子上。2.緩緩地用鼻子吸氣,想像空氣慢慢進入腹部,讓肚子充滿氣。用手來感覺腹部的起伏。3.用鼻子或嘴巴緩緩吐氣,同時用雙手壓住腹部,隨著吐氣的節奏,放鬆頸部,頭部自然垂下,背部呈圓弧狀。這個呼吸運動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按摩腹部,一是藉由大量且緩慢的呼吸,活化迷走神經進而加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降低交感神經的作用,讓腸胃不再亂糟糟。建議呼吸的時候,盡量把氣吸滿、把氣吐光,不要急躁,最好能做到吸氣六秒鐘,呼氣六秒鐘。解決腸胃不適伸展操:腹腦健身操自律神經失調是造成腸躁症的原因,壓力則是引發腸躁的催化劑。想要跟它們說再見,建議你好好進行腹式呼吸。用簡單的呼吸,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一來改善大腸的血液循環,讓大腸的收縮功能回復正常。另一方面,促進大腸蠕動的協調性,能改善排便的異常現象。只要靜下心來,好好深呼吸,一邊放鬆,一邊動一動你的肚子,調理腸胃就是這麼簡單。步驟:1.?採站姿,背打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兩旁。2.用鼻子慢慢吸氣,把氣吸到腹部。吸氣的同時,握緊拳頭,彎曲手肘,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將拳頭舉至與胸齊高。想像你把各種腸胃不適症狀握在手中。3.吐氣,拳頭隨著打開,手肘向前伸直。想像你正拋棄各種不適症狀。?4.繼續慢慢吐氣,放鬆頸部,讓頭自然下垂,並慢慢彎曲背部呈圓弧狀,把腹部的空氣全排空,讓腹部變扁,同時雙手慢慢放下。5.進行十分鐘。坐著的時候也可以進行。若有空間限制,可以拿掉手部動作,但記得吐氣時,背還是要彎曲呈圓弧狀,能幫助把氣吐乾淨,幫腸胃進行更深層的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