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風暴還沒走,持續橫掃全球經濟,IMF下修全球經濟展望,但留有伏筆:新興市場會受波及,但影響力道有限。專家建議中長線布局者,加碼新興市場正是時候。王小姐去百貨公司逛街,看上了一個限量包包,要價1萬元,店員見王小姐猶豫不決,當場阿莎力給了員工優惠價,還可以刷卡分3期償付,換算下來,每個月付不到3千元。王小姐當場吸了一口氣,店員以為絕對成交,沒想到王小姐說:「我再看看好了。」店員惱火:「小姐,像妳這樣太過理性,怎麼會買到好東西;有時候就是要有一股衝動趕快下手,好貨才不會被人家搶走。」這是行銷人員常用的銷售話術,用在投資市場上似乎也還有點道理,尤其在全球動盪不安、歐債風暴未明的情況下,投資人在投資上更為小心謹慎,大家都知道包包(股票)的價錢很划算,但就是不敢貿然出手,擔心買貴了,或者行情還會再跌。歐債仍無解 跑短難獲利 但是,包包可以不買(因為已經有很多了),理財這件事卻不能不去管,尤其在行情動盪的時候,愈不理財、財愈不理你,等到發現資產已經縮水,或是又錯過一波行情的時候,只好哀怨地高唱「如果還有明天」。「歐債是當前最大的問題,在還沒解決之前,全球主要市場的走勢都會處於區間盤整,漲漲跌跌,因此做短線的投資人賺不到什麼錢,要是中長線的加碼,現在可以進場布局新興市場。」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基金經理人張森貴說。以投資S&P 500指數為例,「堅持長時間投資」者獲利最高,年平均報酬至少有9%,但按照台灣投資人最愛的「短trade」操作,不見得可以參與每一波段的成長,反而可能錯過行情而「低賣高買」,最慘年虧0.98%,還必須得額外付手續費給券商(基金投資公司)(表1)。「現階段投資股票一定要放中長線,並且投資『區域』會優於『單一國家』。其中,又以新興市場最有表現機會。」瑞銀投信副總裁羅介嶸說。以下為專家看好新興市場投資價值的六大理由:理由1.經濟仍持續成長從這份報告或許可以看出端倪,IMF發布最新的今(2011)年及明(2012)年的全球經濟展望,從6月的4.3%下修至4%,其中,對已開發國家的看法較開發中國家保守,儘管同時下修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但幅度有限。再根據瑞銀投信的報告,新興市場在今、明兩年依舊展現其「脫鉤(decoupling)」的特性,經濟成長表現持續超越已開發國家達40%。理由2.通膨壓力已減緩羅介嶸認為,現階段大家對於新興亞洲市場最有疑慮的一點在於「通貨膨脹」,以中國大陸為例,所幸糧價與豬肉價格回跌,有效舒緩通貨膨脹的壓力,8月份中國大陸通貨膨脹率已經從6.5%下降到6.2%;接下來要是沒有重大自然災害,中國大陸宏觀調控基調也未迅速放寬,在今年年底,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率可望下降到4%。理由3.製造業指數攀升今年初以來,由於終端需求未如預期般強勁,導致採購經理人指數明顯減弱,迫使企業削減訂單、放慢生產;不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8月製造業成品庫存指數的降幅已經逐漸縮小,原材料庫存更上升到48.8,顯示企業去庫存已經接近尾聲,有助於支撐採購經理人指數的回升。理由4.出口依賴度降低相較於金融海嘯之前,中國大陸對於出口的依賴度下降許多,轉向內需發展,而中國大陸固定資產投資穩定發展,製造業相關固定支出更是維持整體投資項目的主要動力,也緩和市場對於中國大陸硬著陸的疑慮。理由5.市場本益比已低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李忠翰也認為,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新興亞洲投資價值浮現,現在是10倍,比2007年金融海嘯前的12倍還低,再加上新興亞洲的企業獲利持續成長、資金動能強勁,新興亞洲股市沒有理由不續強。再根據Goldman的報告顯示,依歷史經驗,在本益比10到11倍時進場,未來1年的平均報酬率最高可以達到37%,最好的時候投資1年可以成長將近1倍,最差則為虧損21%(圖1)。理由6.避險資金將回鍋9月以來,外資大舉撤出新興亞洲市場,新興亞洲股市動盪,統計9月以來,外資在新興市場賣出23.38億美元,總計今年以來,外資在新興市場賣出232.23億美元,其中新興亞洲(不含日本)賣出最多,達101.61億美元(表2)。「這波外資匯出主要是跑到美元還有美債去做避險,當市場有機會反轉的時候,資金自然又會回到股票市場。」專家認為,因為避險不會是長久之計,投資中長期的價值仍舊要回歸基本面,而從基本面來看,依舊是新興市場最有表現機會。儘管投資新興亞洲相較於其他地區最有獲利空間,不過,短期之內,仍有些許雜音要面對,主要的衝擊包括:1.溫州企業老闆跳樓事件,要觀察是否會有後續的倒債骨牌效應;2.中國大陸政府祭出打房政策,致使上海房市成交量9月創5年來新低,北京也創下3年來新低交易紀錄;3.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強調將維持宏觀調控基調不變,都將影響中國大陸經濟的表現。雖然新興亞洲市場短期內受到外資匯出衝擊,但整體來看,基本面、本益比都已經達到投資價值,張森貴建議中長期布局的投資人,可以以新興市場建立核心部位,投資上採用分批布局或是定期定額方式,降低持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