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日前表示「確保經濟復甦是壓倒一切的任務」,由於王岐山在中國的地位僅次於胡錦濤與溫家寶,這番談話幾乎可以肯定為中國的經濟政策作出新定調,貨幣政策轉向寬鬆指日可待。同一時間,美國商務部長表示,中國積極推出10兆人民幣的新一輪救市方案,但是這兩大重大消息似乎都未能刺激A股,畢竟A股積弱已久,近2年的反彈都換得更重的下跌,除非相關政策真的公布,否則A股難有大表現。那麼到底貨幣政策何時調整?救市措施要救哪些產業?就是未來A股最重要的觀察方向。熱錢大舉撤出中國 存準金率最快12月下調貨幣政策調整有4個階段,第一步是下調央行票據利率,第二步則是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分地區或分銀行調降存款準備金率),接著就是正式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最後則是降息。目前中國已經下調了3年期與1年期的央票利率,剩下3個月期的央票利率仍未下調,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則準備開始在浙江施行,中國人民銀行也批准了全國農村合作銀行執行區別的存款準備金率到期後,可以恢復正常水平(16%),這與現行的存款準備金率21.5%有極大落差,因此,這也被視為正式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前兆。至於何時會正式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2個觀察指標,第一當然是3個月期央票利率何時下調;第二則是外匯占款多寡。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資料,中國大陸10月份的外匯占款規模達到25.49兆人民幣,比起9月份減少了249億人民幣。所謂「外匯占款」,指的是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本國貨幣的資金,因此外匯占款大幅降低,就意味市場資金開始撤出中國。以外匯占款扣除外貿盈餘與直接投資,大約可以估算出10月份撤出中國的熱錢規模共達1800億人民幣,如此龐大的數量當然會出現流動性緊縮的效果,那麼既有的緊縮政策就有空間進一步放鬆。根據歷史經驗,熱錢的大量流出,往往都伴隨著寬鬆貨幣政策的重新啟動,例如2008年9月,中國同樣出現大量熱錢流出,10月份央行就宣布下調存準金率。現在中國同樣出現大規模熱錢撤華的現象,可見存準金率的調整已經在不遠處,預估今(2011)年底到2012農曆年前,市場消費動能最熱絡的時期,就是下調的最佳時機,而當存準金率正式下調時,A股也可望隨之反彈突破2600點大關。存準金率下調前 A股透露出的選股大方向過去幾周不斷提及,存準金率的重要性在於真正提供市場流動性,特別是對地產股與銀行股來說,更是直接影響獲利與資金鏈的關鍵,加上這兩大權值股與相關產業加總權值超過A股市場5成以上,可以說A股漲不漲,完全要看他們臉色,因此極為關鍵。但是,即使存準金率真正下調,早已跌入價值投資區的銀行股與地產股真的就能反彈嗎?還是有更佳的布局方向呢?其實市場已經提供了答案。近期A股市場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滬深兩市的成交量開始逆轉,滬深兩市A股市場,過去一個月的日均量大約都在530億人民幣(下同)上下,但上海A股的成交量是由今年高峰的1360億不斷下滑,而深圳A股年內最高峰也只有550億,可見深圳股市目前交易仍相當熱絡。更重要的是,進入11月份以來,深圳A股成交量頻頻超越上海股市,要知道上海A股市場的總市值是15.78兆人民幣,而深圳A股的總市值只有7.48兆,連一半都不到,但目前成交量卻超越了上海,背後的意義正是資金大幅流向中小型股與新興產業(深圳股市主流),而對傳統周期性權值股(上海股市主流)的熱度則大幅降低。再看第2個現象,上周共有83檔A股收盤股價創下今年以來新低,這些創新低價的股票與本益比高低無關,因為多數本益比都偏低,其中有13檔股票本益比低於10倍,包括光大銀行、海螺水泥、中國建築、冀東水泥、上海汽車、華域汽車、星馬汽車、中國國航、柳工、中聯重科、新興鑄管、凌鋼股份以及徐工機械,其中光大銀行本益比甚至只有6倍,若是在進入10倍以下的價值區購買,現在又多跌了40%,可見影響A股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個股到底便不便宜,問題還是在於產業本身。統計這83檔股票的產業別,主要分布在機械設備、金屬、石油化工、採礦、房地產與建築等六大周期性產業(傳統藍籌股),相較之下,83檔股票中幾乎沒有非周期性產業,答案已經非常明顯。10兆振興措施準備啟動 鎖定特定產業另就官方規劃來看,美國商務部長日前赴中國訪問後已經公開表示,中國即將推出一個總值1.7億美元(約10兆人民幣)的新一輪振興經濟措施,比起2008年的4兆規模還大上2.5倍。不過這次規劃的資金使用並非用於基礎建設,而多半是用於高科技產業,例如發展生物科技、再生能源等等。傳統基礎建設所需聘用的人力相當龐大,所能帶動的經濟與消費效應也高,但是高科技產業只能集中在少數知識份子與技工上,對於全國性的經濟效應,效力恐較不明顯,因此股市至今也沒什麼反應。回顧2008年官方推出的4兆人民幣救市措施,主要就是以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提振消費措施為主,不過自去年底相關政策期限陸續到期之後,中國的消費增長能力卻出現遠低於預期的情況,反之,通膨則是遠遠出乎預期。我們先對比兩次宏觀調控的數據,2004年4月到2005年9月,中國也曾出現長達17個月的宏觀調控,調控後的工業增速為22.7%,物價則從3.8%降到0.9%,可以說相當成功。但2010年4月推出到2011年9月的調控(開始微調放鬆),工業增速只剩下17.8%,物價卻由2.8%上揚到了6.1%,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近期一路下滑,反映的正是製造業的疲弱。進一步看看汽車與家電,這兩大4兆救市措施中的提振消費重點相關銷售數據,中國自小客車在2005~2010年的年平均銷售成長率是28.7%,其中只有在2008年時因為金融海嘯出現過個位數增長,但是今年第2與第3季的季度銷售增長都降到了5%上下;冰箱在那些年當中的年平均銷售增長率也是28%,但是今年9月已經出現單月-4%的「負」成長;洗衣機的年平均增長率是13%,9月只剩下6%,各項數據都顯示內需的成長幅度遠不如市場預期。更精確一點來說,內需分為食衣住行,中國當然有消費力,但是消費的力道卻集中在食與住或是高端奢侈品消費之上,原本人口紅利最大受益的家電與汽車等,在技術力無法與外界競爭,產品生命周期短暫的情況下,並未能造成居民大量消費,加上歐美經濟衰退後,這些工業產品瞬即成了產能過剩產業,可見由投資驅動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轉型的階段。傳統周期性產業風光不再 認清A股商機新風貌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就說,「擴大內需需要產業的支撐,產業發展也會創造新的需求」,沒有產業發展,就業人口、居民財富都無法繼續累積,消費力自然會下滑,因此發展新興產業,規範產能過剩產業,針對消費工業進行產業升級,就是中國未來的3大方向,當然也會廣泛牽涉到股市的興衰漲跌。綜合結論,13億人口的消費力是真的,因此食品飲料等內需題材才會帶動物價如此飆漲,當然股價也就不會寂寞(康師傅今年至今還上漲),但是輕工業的內需產業消費力明顯沒有達到預期,反而形成產能過剩,股價則將長期受衝擊。而中國官方看準這一點,就要提出新的產業振興計畫,10兆的資金將鎖定7大戰略新興產業,大盤因為權值股沒有太大受惠而不會有太大反應,但是用更多的資金去扶植更少的產業,這些產業的商機將比過去十一五時期更加倍增。所以,放棄過往A股思維,傳統熟悉的周期性藍籌股都不再是主角,投資人要開始認識新的中國經濟亮點,那才是未來A股的真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