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及網路應用服務龍頭Google近期先後宣布投資太陽能電廠,讓烏雲籠罩的太陽能產業,似乎出現一線曙光,究竟太陽能電廠有哪些誘人的商機?經歷多年投資及研發,太陽能發電在去(二○一一)年於部分歐美高電價地區,終於達到「市電同價(Grid Parity)」的價格甜蜜點,也就是太陽能發電成本已成功降到和市電同樣的水準,然而太陽能製造業者卻未嘗到市電同價的甜蜜果實。反倒在市場投資過熱,全球產能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太陽能板在去年開始價格崩盤,整體產業鏈目前只有最上游的多晶矽業者還有獲利空間。至於晶圓及電池產品報價只能勉強打平加工成本,法人指出,若加上先前的高價料源損失,晶圓及電池廠去年第四季幾乎是賠定了。展望今年太陽能市況,法人指出,好消息是廠商先前簽訂的供貨長約在今年將陸續到期,預估今年廠商進貨成本壓力可望舒緩,但是供過於求的狀況仍將持續,即使去年下半年陸續已有太陽能廠宣布關廠,不過以今年市場需求來看,今年全球前十五大廠商的產能便足以餵飽整個市場。因此,今年太陽能製造業者的獲利空間,恐怕難有如同二○一○年般的亮麗表現。太陽能電廠投報率誘人既然製造端的獲利空間小,卻也不必就因此看衰太陽能產業。目前發電成本已達到與市電同價的太陽能發電系統,讓太陽能發電不再只停留在「愛地球」的選項,套句中美晶(5483)總經理徐秀蘭的說法,現在太陽能發電已然發展到「愛荷包」階段,也就是太陽能發電系統,已經不再是需要依賴政府補助的道德勸說階段,而是有利可圖的市場導向。《理財周刊》在去年五八○期太陽能產業專題報導就曾指出,許多太陽能系統廠或是非太陽能業者也都體認到電站才是最肥的肉。投資電站的好處是有保證利潤,而且景氣風險小,中美晶就指出,太陽能電廠的內部投資報酬率達到八%以上,因此,對於追求穩健報酬率的投資法人,如壽險業者、勞退基金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只是去年的時機點,還卡在「明確的商業模式仍未成形」,使得業者仍在觀望。另一方面,電站乃是電力產業,牽涉到的就是如何與公部門合作,但目前機會仍未完全顯現,業者也只能鴨子划水。巴菲特投資引發關注直到近期股神巴菲特連番宣布投資太陽能電廠,加上網路巨擘Google陸續宣布將投資太陽能發電廠,終於引發市場對於太陽能電廠投資的關注(附表)。仔細解讀巴菲特的投資可發現,巴菲特投資的標的在「太陽能發電廠」,而非太陽能製造業本身。巴菲特主要是看中投資的電廠,已與電力公司簽好購售電合約與發電補貼,擁有長期且穩定的投資報酬,另外則是太陽能發電系統價格持續下跌,也使得電廠建廠成本持續下滑。換言之,套句台語流行歌詞:「爽到你,艱苦到我。」「你」指的是巴菲特,「我」指的就是在虧損邊緣掙扎的太陽能上下游廠商。難道面對太陽能發電廠誘人商機,太陽能製造業者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肥水落入現金滿手的投資大戶手中,還是製造業者也可以從中卡到好位置?近期台系業者包括中美晶、新日光(3576)等,已經鴨子划水向下游跨足太陽能電廠建置及經營,陸續可望有更多業者浮出檯面,而業者切入電廠業務的策略也不盡相同。模式一:布局電廠建置矽晶圓大廠中美晶初期採取的是「代客建廠」的方式,切入電廠市場,由中美晶建置太陽能電站後,再尋求買方接手。未來則將逐漸轉為找到投資金主後,再開始興建電廠,興建完成後再交由買方營運。由於電廠建置成本高昂,對於目前維持以「現金為王」為最高指導原則的太陽能製造業者而言,電廠建置所需的龐大資本,恐成為沉重的負擔。該策略對中美晶的好處是,中美晶毋需背負資金壓力,又可以讓公司產品有出海口,另一方面除製造業外,也跨足電廠建置業務。只不過,因為這部分業務係由旗下轉投資公司負責,從合併財報上,難以看出電廠建置業務究竟實質進帳多少,以及對於中美晶的實質貢獻。模式二:投資電廠經營除中美晶外,太陽能電池廠新日光以及導電漿業者碩禾(3691),則是在去年第四季先後宣布成立系統廠,進軍太陽能電廠業務。新日光看好電廠的穩健獲利,準備成立系統廠,進軍太陽能電廠建置及經營。首先,參股美國太陽能電力企業BCE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大型電廠項目,該計畫第一階段約為十MW(百萬瓦)的裝置量,而新日光也將提供自家的太陽能電池產品供該電廠所需。此外,新日光也廣邀業者及投資銀行參與投資,包括國碩(2406)、碩禾皆在評估當中。而近期碩禾宣布將投資二億元新台幣,新設太陽能系統控股公司,主要作為轉投資國內外太陽能電廠或相關模組及系統設計公司,也讓市場聯想到是否為雙方合作鋪路。產業分析師表示,太陽能系統廠或是太陽能電廠建置、經營的know how,大大迥異於製造業,重點在於財務操作的專業,也就是必須懂得如何與金融業打交道,如何談到有利的銀行融資條件,以及如何找到投資金主。去年初新日光找來前大同財務長許嘉成接掌財務長一職後,就令人非常好奇許嘉成會為新日光營運端出什麼樣的菜色。除大同集團外,許嘉成曾任群創集團財務長一職,過去許嘉成以為群創操作外匯避險一戰成名。而今,新日光進軍太陽能電廠業,有許嘉成財務操作背景作為後盾,也令市場期待新日光在這一塊業務的表現。儘管產業分析師看好太陽能電廠內部投資報酬率誘人,只是市場要如何做起來,目前尚有許多難題得克服。首先,歐債問題干擾就是很重要的因素。法人分析,太陽能電廠維護成本不高,但是建置成本高昂,初期投入一MW的成本,光是系統成本就要新台幣八千萬元,再加上土地成本,大概就要一億元新台幣。也就是單單十MW的電廠,就要投入十億元新台幣。依外電報導來看,巴菲特至少花上二十億美元收購太陽能電廠股權,因此,對太陽能業者而言,資本額不夠大、現金不夠多,還領不到參賽權。歐債干擾不利融資法人指出,過去太陽能電廠建置案,有八成以上的資金來自於銀行融資。然而,今年第一、二季為歐債到期高峰,因此,在歐洲主要債權銀行壓力大的情況下,銀行融資放款疑慮提高,將造成太陽能電廠籌資的困難度。也因此,最近浮上檯面的金主都是現金滿手的投資大咖。法人甚至不諱言地點出,台灣電子業中,以現金流量高的業者最適合投資太陽能電廠,「台積電(2330)若投資太陽能電廠,會比從事太陽能製造來得賺錢。」再者,如何說服金主信任系統的營運績效也是一大問題。房地產市場可以採預售屋的模式,先建後售,拿買方的錢來蓋房子。以太陽能電廠至少需營運二十年以上,要說服金主投資前,太陽能發電系統得先拿出至少一年以上的營運實績來證明未來二十年營運無慮。太陽能電廠金融商品化有鑑於歐債到期干擾,過去以金融業作為借貸對象的融資方式在今年將面臨極大挑戰,因此,部分業者有意另闢蹊徑,將太陽能電廠包裝成金融商品向市場募集資金。只是目前發展的模式仍尚未成熟,必須克服市場接受度,以及如何定價等問題,因此,預期今年太陽能電廠金融商品化進展,最快發展到初期階段。法人指出,太陽能電廠金融商品乃值得期待,但有次級房貸造成金融海嘯的前車之鑑,投資人及投資機構必須要格外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