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剛踏入選擇權領域的初學者,經常提到一個問題:賣出買權或賣權時,應該考慮哪種型態的權利金? 第一個考量因素,是權利金收入與所需保證金額度之間的關係。權利金收入四百美元/?保證金額度六百美元的選擇權,應該優於權利金收入五百美元/?保證金額度八百美元的選擇權(就投入資本報酬率而言)。雖然保證金所需額度會隨著權利金下降而減少,但投入資本報酬率也會隨著權利金減少而下降。所以,上述例子,權利金五百美元的選擇權,所需保證金額度應該顯著低於八百美元;換言之,其投入資本報酬率應該高於權利金四百美元的選擇權。權利金收入與保證金額度可是,我們必須強調,這並不是「鐵則」,只是多年經驗的觀察結果。總之,挑選履約價格時,除了比較權利金收入之外,也要考慮保證金額度。某些交易者偏好賣出價外程度極深的選擇權,每賣出一口選擇權的權利金收入可能只有一百或二百美元。由於這類選擇權的價外程度很深,其價值或許不會因為短期行情波動而巨幅漲跌,但還是要考慮偏低權利金引發的對應風險。首先應該考慮你支付給經紀人的佣金;如果權利金太低,所支付的佣金是否划算。其次,權利金六百美元的選擇權,交易者可能賣出五口;為了取得相同的權利金總收入,對於權利金二百美元的選擇權,交易者可能決定賣出十五口。請注意,如此一來,你原本認定的「偏低」風險是否還繼續存在?假定你的風險管理只允許權利金上漲一倍。請注意,權利金二百美元的選擇權,其價格上漲一倍的可能性,或許不下於權利金六百美元的選擇權。另外還要考慮出場的滑移價差。這方面的損失,對於低價選擇權更明顯(十五口選擇權的滑移價差損失,可能超過五口選擇權的滑移價差)。你也要考慮最糟情節發展的後果:基於某些理由,假定你沒有辦法及時認賠而所賣出的選擇權都深入價內狀態。當初賣出權利金偏低的選擇權時,為了取得特定的權利金總收入,所賣出的選擇權契約口數可能很多。就上述例子,選擇權一旦深入價內狀態,十五口權利金二百美元選擇權的內含價值總額,很可能顯著超過五口權利金六百美元選擇權的內含價值總額。反之,交易者也可能基於權利金考量而挑選價外程度很低的選擇權。由於履約價格太接近根本契約價格,這類部位很容易因為小幅走勢而被停損出場,甚至讓選擇權進入價內狀態。所以,交易者必須權衡相關因素,做明智的抉擇。關於這點,雖然沒有普遍適用的法則,但務必確定一點:權利金收入必須值得你承擔對應的風險,不論賣出一口或五百口的選擇權都是如此。選擇權delta值delta值代表根本資產價格每變動一單位所造成的選擇權價格變動量。選擇權delta值能夠讓你瞭解根本資產價格與選擇權價格之間的相互關係,有助於挑選恰當的履約價格。舉例來說,如果看到某選擇權的delta值為17,代表根本期貨契約價格每變動1點,選擇權價格會變動0.17點。看起來好像滿簡單的,但必須注意選擇權delta值會不斷變動;任何會影響選擇權價格的變數發生變動,選擇權delta值就可能變動。就履約價格與根本契約價格之間的關係考慮,價平選擇權的delta值最大;換言之,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履約價格愈接近根本契約價格,選擇權delta值愈大。如果要賣出選擇權,建議挑選delta值偏低或很低的選擇權,因為這類選擇權最不可能進入價內狀態。這聽起來像是普通常識,但某些人認為,如果賣出delta值偏低的選擇權,為了取得對等的權利金收入,賣出數量勢必偏多,結果所承擔的風險反而大於賣出較少數量的高delta值選擇權。可能真會如此,但我們還是如此建議。如果你切實掌握經濟基本面狀況,就可以挑選不太可能被穿越的履約價格,於是絕大部分選擇權都會過期沒有價值,所承擔的心理壓力較小,獲利較穩定。掌握這類勝算,禁得起偶爾發生的失敗。只要挑選的根本契約正確,選擇權保證金、delta值、部位大小等考量,都只是次要因素,不會造成影響。如果根本契約挑選不正確,這些次要因素就可能在不利走勢下發揮影響。我們所賣出的選擇權,通常會挑選delta值小於20、權利金介於400到700美元之間,所需繳納的保證金淨額不超過權利金收入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