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業隨著兩岸市場緊密結合後,未來商機龐大,近日類股股價爆量走強,傳陸資點火,獲大陸新藥證者更是吸引買盤焦點。總統大選由馬英九連任後,此波陸資大舉投入台股,當中生技類也是其點火熱門標的,何以如此不難理解,除因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兩岸生技醫材產業搭橋活動愈趨活絡之政策可望延續外,過去受限台灣僅兩千三百萬人口數的規模,對台廠生技業發展有其難度,若能將對岸十三億龐大人口納入未來市場板塊,生技業的明天肯定是亮麗與可期待的。兩岸縮短藥證審批 加速台廠獲利提升事實上,中國大陸近幾年隨著經濟大幅成長,人民所得逐步提高的情形下,醫療保健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相關軟硬體配套措施卻付之闕如。儘管先前投入三千五百億人民幣以及「十二五規劃」擬再增加五千億人民幣大舉進行醫改,但陸製藥廠或醫材商的研發、生產等各方面技術水準仍遠遠落後台廠,這是台廠的機會,也是政策欲在電子業外,開創另一明星產業最佳時機。當然生技產業屬於屬地產業,各國或區域都有其藥證與臨床標準,這也是過去台廠除台灣極小市場外,欲像電子業將產品大規模銷往歐美市場的門檻與困難度。一業者就指出,新藥長達十年,學名藥也得花個兩、三年才會有成果,這是投資生技業需有熬成婆的心理準備。相對兩岸也有類似情況,各有審批標準,為此如何有效縮短兩岸在藥品、生技臨床審批之程序,使台灣生技業者進入大陸市場時間縮短,且如何加強兩岸醫材產業在價值鏈、原料、產品等應用銜接之合作可行性成為當務之急,甚至把學名藥或新藥臨床試驗可達相互認證目標,藉此縮短台生技廠進入大陸市場之時程,並加速獲利貢獻能力。誠如專注疫苗研發生產的國光生技(4142)董事長詹啟賢所說,防疫屬於國防政策,預期兩岸藥品相互認證疫苗產品會是第一波。陸資透過不同管道點火生技法人表示,台灣政府戮力推展生技產業已有十餘年時間,從新藥、原料藥、學名藥、醫材到抗體、保健美容等產業鏈相當完善,各有擅長與領域,從前(二○一○)年至去年共有十餘家公司先後掛牌進入資本市場,甚至也有台商在大陸銷售肝藥有成的F-康聯(4144)返台第一上市,而光經營一項代丁肝藥,每股盈餘高達五元,獲利能力傲視台廠。另外,新掛牌的基亞(3176)因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通過,取得直接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許可,激勵個股股價狂飆,龍年開紅盤的八個交易日以來,漲幅達五三%,現今漲勢依舊不歇。綜觀來看,生技類股股價從今年一月以來即開始蠢動,農曆年後漲跌互見,但可明顯看到個股也好類股也罷,量能都有急速放大情形,如健亞(4130)十五日爆出近五千張大量漲停鎖住收盤,股價也從二十元一路起漲至四十三元,儘管外資持股比重維持在一六%,買盤究竟從何而來,陸資買台股不一定透過正常外資申請手續進來,透過台灣人頭帳戶也是管道,生技股在此波陸資攻台中算是受惠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