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宗年間,王安石針對北宋建國以來的積弊發動一場改革,史稱「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新法以理財方面為重點改革,立意雖好,但因未處理好具體實行上的問題以及與反對者的溝通關係,結果實行上反落得成效一般般,飽受輿論抨擊,造成長期間的政治爭鬥與批評,最終以失敗收場,甚至有後世史學家認為王安石變法反倒加速了北宋的滅亡。後世歸納出王安石變法的政策本身的缺點以及未能對症下藥、剛愎自用、任用非人、托古改制等五項失敗的原因。但也有梁啟超的平反,稱「青苗法」與「市易法」為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雛形,「免役法」等同當今世界各國的所得稅法。平心而論,以北宋的積弱,不求變,則坐以待斃;變,則尚存一線希望,所以熙寧變法實為宋神宗不得不的政治選擇。改革的戲碼 古今皆有潮來潮去,歷史不斷地重演,看看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秩序重建中,適逢今(二○一二)年全球大選年,政治板塊改組、暗潮洶湧,法國總統大選落幕,支持德國緊縮財政政策的薩克吉下台,主張刺激經濟成長的歐蘭德勝選,歐債的改革實為不得不的政治選擇,但如今危機未解,卻惹出一團民怨。無獨有偶的,台灣長年以來稅制上的漏洞,給了富人加速累積財富的機會,卻無形間墊高了一般民眾購房上的成本,間接地犧牲了生活品質。馬總統挾高人氣、捨我其誰的俠義精神,主動推行財政改革,初期社會輿論不僅支持,甚至有所期待台灣會更好。未料,執行者過於急就章,加上欠缺充分的溝通與更有創意性的配套措施,以至於政院版的證所稅復徵案,竟然遭到立法院執政黨團的程序性封殺行政院提案,黨籍立委聲稱:「無疑是對財政部長投下不信任票」,在野黨與媒體齊口:「這是公然造反,執政黨組織崩解鬆散。」企業主甚至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政策粗糙的不滿,台玻(1802)五月七日表示,集團轉投資的純鹼廠實聯化工原定在台掛牌,但考量最近市場有證所稅因素,因此掛牌地點將重新評估。甚至遠東集團不滿經濟部商業司未待法院判決,就指派太流擔任臨時管理人,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宣布暫停一切在台投資。政策推動缺乏同理心改革,乃必經之路。以古鑑今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但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廣納建言」與「立場堅定」之間的平衡。政策決定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結果又影響政治板塊,如今歐債與證所稅雙雙考驗梅克爾與馬總統的政治智慧,其結果勢必影響未來數年的政治影響力,也將牽動歐盟與台灣的經濟發展,不可不慎行。台灣先有美牛瘦肉精爭議,又有油電雙漲風暴,證所稅復徵效應發酵,民怨升溫,導致反撲勢力抬頭,股市大戶出走,企業家槓上政府。所有的議題出發點都是對台灣好的,只可惜「同理心」不夠,做事的人輕忽了民眾的感受,導致民眾反對政府做「對」的事。所幸,目前的局面還在「對事不對人」的階段,還有機會力挽狂瀾,一旦演變成針對事情「對錯」的意氣之爭時,則可預見將來府院的政策恐怕會有過不了立院這關,如此黃金十年的政見只怕又流於口號,台灣恐怕又陷入另一次的空轉。為了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此刻馬總統必須要有政治智慧,適時地以退為進,表面上的「輸」,或許還可以重新凝聚各界共識,將來伺機再推動改革,如此可避免提前政治跛腳;但萬一硬要改革、一步到位,只怕反作用力之強,會搞到未來四年又是亂局一場,甚至最壞的情況又回到立院獨大的搓湯圓式政治,如此對台灣並非好事。希臘退出歐盟機率不大或許歐債危機下的德法關係,就是個參考借鏡。傾左的歐蘭德勝選成為下一任法國總統,由於選前的政見之一就是反對德國主導的緊縮財政政策,主張刺激成長為重,在希臘國會改選由在野黨拿下勝選的民怨高漲背景下,一般估計歐盟恐怕會打破原先已經談妥的緊縮財政方向,轉為緊縮與刺激成長並重的方針。其實就「事」的角度,緊縮財政與刺激經濟成長都對,問題在「人的感受」。梅克爾先前會強硬地堅持緊縮財政,無非也是必須迎合德國主流民意,設身處地站在努力工作、安分守己繳稅的德國民眾來說,眼看著德國政府把人民辛苦工作換來的稅金,無條件地拿去給享樂主義至上的南歐國家紓困,這民怨之強,導致了梅克爾日後必須用強硬的態度來跟希臘談判。可想而知,到最後八九不離十,德法各讓一步,緊縮與刺激成長並重,歐債危機的後遺症影響時間延長。所以用時間換取空間,才是改革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市場擔心希臘執政黨失去國會主導權後,恐怕會有退出歐盟的疑慮,這點看似有道理,但經過去年底的類似利空測試之後,其實這議題比較接近假議題,也就是希臘退出歐盟的機率不大。簡單說,ECB既然推出歐版QE的LTRO,就不可能頭洗了一半就抽手,而民粹政治無非是「會吵的小孩有糖吃」的手段,有點像台灣以前的立法院諸公的搶媒體版面一樣,到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協商妥協收場。所以說政治就是這麼一回事,只不過鐘擺效應現在搖擺到民眾這端,對金融市場而言,巴菲特說過:「只要股票比傻瓜多,那麼股價就會跌。」目前的局面就是股票多,願意進場的傻瓜少,所以歐股成為國際盤的弱勢指標(圖一、圖二),短期內還看不到有扭轉的機會。而擔心希臘退出歐盟恐懼的心理促使資金的移動,也造成了歐元貶破一.三美元關卡,儘管是連七貶,但如果拿去年希債危機最高峰時利空匯集的貶值走勢相比的話,可發現這波歐元貶勢緩得多,屬盤跌走勢,因此一.二八八美元是最近的下檔支撐區,萬一再不守,才把支撐進一步下移至一.二六二美元(圖三)。投資人面對股市相對無感全球政治板塊的重組,是否會牽動產業的變化,這一直是NB產業的話題。先有中國大陸政治明星薄熙來的倒台,唱紅打黑的重慶模式不再,對於早先因應沿海地區工資連續上揚的廠房西移的NB產業的大量投資會不會產生變數,是近期媒體的焦點之一,儘管NB大老在新的重慶書記上任之後皆親自跑了一趟,了解政策方向球,在胡溫體制年底交棒前、穩定壓倒一切的前提下,預期短期內中國大陸官方政策變化不大。而法國政壇變天,歐債危機疑慮再起,再次讓以歐盟市場為重點之一的NB產業遭到投資人的質疑,雖然NB大老們再次出面滅火,但這說明今年的外部環境詭譎多變,增添企業經營的風險,也讓投資人在面對股市時相對無感。台股自去年聖誕節前從六六○九低點起漲,展開一波總統大選前的造勢行情,指數攻上七千點後壓縮十八個交易日,才在馬總統確定連任的情況下展開慶祝行情,指數攻上八一七○高點。當時月均量仍可維持在一千四百億元以上,但自二月釋出資本利得稅的風向球之後,台股的單日量快速地萎縮到千億元以下,等到三月財政部召開財政健全小組討論會之後,六百~七百億元已算是近期的單日大量。不可諱言地,稅改的確造成了台股交易上的流動性問題。四月底首季季報公布,業績成長股的上漲行情鮮少維持三天以上,恰巧外資也自五月二日起開始大動作的賣股,截至五月九日為止,共賣超三六一.五六億元,這在無量格局相當具有殺傷力,新台幣也應聲走貶至二十九.四元,往二十九.五元的壓力區靠攏(圖四)。就過去歷史經驗來看,除非是國際盤出現金融危機,否則以外資這種單日百億元賣股來看,幾近於撤資地步。問題是行政院版的證所稅復徵案不是已經排除了境外法人了嗎,那麼外資何以急忙賣股?或許遠百SOGO案是壓垮外資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稅改不推動 貧富差距難縮就在立法院凍結所有證所稅復徵案版本之際,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親上火線,宣布暫停一切在台投資,淚灑記者會。會場上徐旭東用遺憾的語氣請教馬總統、馬政府:「一個奉公守法的公司卻遭煽動性的廣告不公平對待,政府可以不問是非嗎?」這顆震撼彈的威力或許一般投資人感受不明顯,但相信對於企業主或外資而言,投資保障這個議題優先於獲利之上,這也是兩岸江陳會把投保協議納入議題之一的重要性,相信這個議題該是打中了外資的要害,才會短短六個交易日之內,出現三次單日百億元賣超的動作。誠如徐旭東所言:「民不與官鬥。」但是從瘦肉精限制國內、准許進口,然後油電雙漲,爆出台電高價跟民營電廠購電的爭議,再到證所稅復徵,大戶出走,證券從業人員串聯走上街頭,如今連遠東集團也主動要上街請命,原先選民選擇九二共識就是圖個安穩的環境發展,如今一句「大刀闊斧、脫胎換骨」搞到「官逼民反」上街遊行,這情景跟希臘人民反對德國梅克爾的財政協定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台灣會變成下一個希臘嗎?當然不希望,但是希臘人不省吃儉用點,歐盟的金援就不可能持續;台灣的稅改不推動,官方所謂的貧富差距以及社會公平正義就無法實現,理想與現實的平衡,考驗著政治領導人的智慧。面對這麼多不確定因素,台股正值繳稅的五月,自然陷入無量盤整格局(圖五),相較於歐股而言,台股若能夠以拖待變,也已經稱得上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