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之父孟戴爾(Robert Mundell)一九六一年提出「最適貨幣區」的匯率理想國,是個貨幣區內的國家「可分可合」的概念,但歐洲國家學了面子,沒學裡子。 整片歐陸國家最先是在十五歐盟國基礎上,依「加盟意願」及「經濟條件」,創造出一九九九年十一歐元國的歐元新紀元。十數年來,歐盟國共二十七個(二○○七年至今),其中十七國參與歐元區饗宴,這裡最大問題是:歐元區內的國家「只合不分」,嚴重違反了孟戴爾匯率理想國的始意,這應也是歐債危機延燒至今,遲遲難解的一個重要癥結點所在。 「貨幣同盟」的結果,經濟狀況危急的國家無法擁有「貨幣自主權」,進行匯率升貶的貨幣操作模式解決該國赤字問題,反而國際間永遠會向德法等經濟大國買單。此時,經濟大國永遠站在獲利的那方,危機國家問題更顯惡化,歐元區各國經貿盈虧落差將更顯嚴重。 邇來,無論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永久性歐洲穩定機制(ESM)及一連兩輪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歐盟、國際貨幣基金及歐洲央行對歐債國家金援行動持續不斷;而「減支、削赤」勒緊褲帶的「勤儉經濟學」被持續作為紓困條件要求;另有專業人士提出以「財政同盟」的「聯合財政部」模式並嚴格監督整體財政紀律;這期間,「解散歐元或將歐元區國家分類」的聲音也時有所聞。 前些日子,反緊縮的經濟擴張措施,一反「撙節」之聲塵囂檯面;而最近,歐盟公債及銀行聯盟成為主流話題。前者是財政問題,後者則夾雜在貨幣與財政問題之間。二月二十二日十二歐盟國的「反撙節」上書,得到法國新任總統歐蘭德呼應;希臘六月十七日國會重選,卻又以「撙節」之聲,穩住於歐元區免遭驅離厄運。 歐蘭德倡議的「歐盟公債」及德國總理梅克爾所提的「銀行聯盟」,針對整個歐盟區「貨幣」與「財政」之「合」與「分」策略戰中,仍存在相當大的落差與拉鋸。顯見這場「債務亂象」荒唐劇尚難落幕,且仍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