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計畫最新指出,根據國內四三六家生技廠商調查結果推估,去(二○一一)年產值可達八一七.一億元,成長率一○.三%,若按各領域產值分布來看,食品生技占比最高,其次依序為醫用檢測與特化生技。台股量縮 可留意生醫三大利基去年是國內生技廠商穩健發展的一年,預估今年仍能維持穩定發展,全年產值年增率上看一○.六%。截至去年底止,國內資本市場的生技製藥相關公司達八十五家,其中,上市公司十七家,上櫃公司三十一家,興櫃公司二十六家,公開發行則有十一家。去年第四季新登錄上市與上櫃各一家,分別為F-康聯(4144)與基亞生技(3176),另登錄興櫃的廠商也有台灣醣聯及台灣微脂體;新增公開發行公司則有展旺生技與泰宗生技,預期國內生技產業今年仍將持續推動研究進展,拉攏國際合作夥伴,並拓展海外及中國大陸市場,且廠商進入公開市場募資的熱潮仍會延續到今年。而兩岸雙方在法規協調、人才交流、研發合作、產品技術授權、行銷通路布局的互動,預期仍舊穩健發展,將有助國內生技廠商在大陸的布局更為受到市場資金注意,生技股將成為未來亮點投資的「新中概股」。現階段在台股量縮時期,可留意生技醫療產業有三大利基:1.生技醫療股具備景氣防禦色彩,營收及獲利維持穩定增長;2.生技股王股后PK聚焦,資金集中化效應有助中小型生技股評價提升;3.聯結中國龐大內需及消費財商機,形成新中概股。日前消息傳出永豐餘(1907)集團旗下太景生技與大陸浙江醫藥簽署合作協議,將新藥「奈諾沙星」大陸市場授權出去,創下台灣新藥授權大陸首例,太景下半年起將獲得一千四百萬美元(約新台幣四.二億元)授權金,最慢後年起搶攻每年十億人民幣(約新台幣四十七億元)市場商機,創下台灣研發新藥授權大陸的首例,創新研發通常是醫療或是生技公司最重要的驅動力。展望未來幾年,隨著中國健康醫療改革法規陸續生效,預計二○一四年起醫療補助計畫及中國十二五計畫的進行,將營造生技和健康醫療產業有長線爆發的潛在空間,兩岸醫藥產業與市場的雙向結合,配合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未來更可望帶給台系生技廠商更大更多的發展機會。大陸醫藥商機高達一.七兆元以美國為例,現階段美國醫療支出年均複合成長率為六.三%,至二○一九年將成長至四.六兆美元,約占整體GDP規模的二○%,目前中國醫療支出占GDP比重不到三%,未來成長空間將相當大,中國可望在二○二○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高達三.二兆元新台幣,年成長率約達二○%,中國醫療需求也將隨所得而增加,布局中國的生技股有利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長線發展,因此不論規模及成長性,中國大陸皆優於台灣,而國內生技製藥廠進軍中國市場將是未來的發展重心。第十二屆「世界製藥原料中國展」在上海登場,吸引二千二百家海內外原料藥廠參展,挾大陸醫藥消費高達三千四百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一.七兆元)商機的吸引力,展場攤位一位難求,由於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大國,加上此展規模僅次於歐洲,故我國原料藥廠神隆(1789)、中化生(1762)、台耀(4746)等皆積極前往參加。另台灣一年一度之生技展,也將於七月二十六~二十九日登場,此次展覽包括生物科技、美容醫學,生技保健、設備與相關儀器三大主題,在過去歷史經驗來看,六、七月生技展題材將激勵生技族群股價上相對強勢。生技類股過往於生技展前股價多有所表現,觀察過去四年(二○○八~二○一一年),無論是上市生技類股指數或上櫃生技類股指數,在六月中旬至七月台灣生技展召開期間,類股月漲幅多優於大盤表現,故可特別留意近期在生技類股方面偏多操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