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房價迭創高價,最主要是政府調降遺贈稅,有效引導海外資金回台,有些並流向豪宅市場,但實價登錄將大大改變台灣房市,出現不少轉變。 政府打房動作不斷,今(二○一二)年六月再出手,針對高價住宅貸款(雙北市八千萬元以上、其他地區五千萬元以上)採行「針對性審慎措施」,且高舉「居住正義」大旗,確定自八月一日起開始實施「實價登錄」,內政部表示,預估自十月起,民眾就可在網站上查得買賣、租賃價格等資訊。外界解讀「實價登錄」的新政策,指未來不論是買屋或賣屋,都能夠有完整且具公信力的官方成交行情可以查詢,立意甚好。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指出,實價登錄有助於行情透明化,民眾可以上網免費查詢交易價格、交易日期、區位、構造、屋齡、移轉面積、車位類別、臨街道路寬度,以及使用現況等資訊,不但可保障買賣雙方的權益,排除人為操縱價格,也因為議價空間縮小,而能加速交易時間,大幅減少無謂的成本浪費及糾紛的產生。香港為例 反映市場供需強弱信義房屋也談到,實價登錄後,由於成交行情非常透明,有可能加速不動產交易速度,以香港為例,正因為成交行情非常透明,促使香港房市交易很快,同時房價漲跌也比較迅速,即時反映市場供需的強弱。但民眾擔心的是伴隨而來的「實價課稅」問題,對此,內政部次長簡太郎表示,在相關稅制法令需完成修法後才可能課稅,未修法之前,不影響課稅。 而財政部長張盛和也針對實價課稅問題表示,目前談實價課稅「為時還早」,唯針對外界所關切的「實價登錄筆數到達多少筆時,將據以課稅」問題,則指出,資料筆數多少不是重點,只要有足夠的交易筆數能反映當地的市價就夠了。實價登錄上路 房市先現逃命波因此,該如何解讀實價課稅實施日期的「政策意向」呢?若依財政部長的說法,似留有伏筆,也就是成交量居大宗的台北市、新北市、桃竹地區、大台中及高雄地區,因累積成交筆數的速度較快,因此,在未來非常有可能成為「優先」課稅的地區,因為政府並沒有說「全台同步實施」,就像台北市實施的「豪宅稅」般。此外,就像是去年六月一日起開徵的「奢侈稅」,在實施前的兩三個月起,開始出現投資客「落袋為安」的「逃命波」般,早在外界認為「實價登錄」將自今年七月一日起實施(原先說要延至九月,後來內政部敲定八月一日上路),因此,「逃命波」也在四、五月出現交易高峰。依據內政部統計處六月二十九日公布,五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共三萬四九六三棟,較四月的二萬八五一七棟,增加六四四六棟,大幅成長二二.六%。此外,就台北市的成交來說,台灣房屋市場經理劉志雄表示,今年以來,台北市交易量每月持續上漲,從一月的二三三○棟,一路增長至五月的三九二二棟;不過,就台北市地政處所公布的六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三六八四棟,較五月減少二三八棟,月減六.一%。為何會有如此明顯的變化?追根究柢,還是在於「實價登錄」,是「實價課稅」的基礎,即便政府官員對課稅的實施日期採拖延戰術,指「未修法前,還不會實施」,但反而讓一些有錢人如「驚弓之鳥」。預售豪宅備受衝擊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實價登錄」在心理層面上,已造成高總價豪宅的預售市場進入「冰庫」,他說,不少台北市豪宅預售市場的上億元接待中心都已蓋好,但看屋的人非常少,門可羅雀的情況,讓不少代銷業者面面相覷,只有「苦笑」的份。莊孟翰說,雖然「實價登錄」上路後,民眾所查詢到的是區域某一段的「區段行情」,但就預售案或中古屋的成交紀錄是逐筆報到地政單位,也就是說,國稅局可掌握到「買賣人」的詳細資料。其影響性先不論遠程可依此「成交紀錄」作為課稅基礎的遠程情況,先就近程影響來說,國稅局可據此買賣資訊勾稽一些不合理的成交情況,甚至於「逐筆」審核上億元以上預售豪宅的買方,就其財力來源做追查,如此一來,又可追查「逃漏稅」,但問題是,有錢人常是秉持著「錢不露白」的最高原則,萬一買了間房子,財產卻「全都露」,恐非其所願。另按去年底台灣住宅存量高達八一四萬餘戶,近年每年買賣移轉約四十萬戶,如以累積總存量一半之交易數量估算,至少需十年方可建立足夠之參考數據,如再將數量縮小一半,亦非五年以上時間不可,莊孟翰認為,實價課稅短期上還不至於實施。實價若課稅 稅負大不同因此,過去有錢人「口袋深」,買豪宅除了保值、增值外,也有當「收藏品」、「傳家寶」的意味,此外,購買房子贈與下一代,也有省稅功能,但未來可就不一定了。坊間房仲業者也接到不少購屋者對「實價課稅」與現行稅制的差異詢問,他們解釋,出售不動產的所得必須在隔年申報綜所稅時一併繳納,其中土地部分已繳土增稅,所以只需要申報房屋的部分即可。但是,有多少是屬於「房屋增值所得」呢?以往大多數的屋主,都是以各縣市政府訂定的標準,也就是「房屋評定現值」的「一定比例(各縣市不同)」來認列所得,以去年來說,台北市把這個標準提高到四二%。舉例來說,以一間「評定現值」為一百萬元(算是不錯物件)的房子來說,等於隔年要認列四十二萬元售屋所得,如果屋主的所得稅稅率繳到四○%,那麼就要繳十六萬多元的所得稅。但這種依「評定現值一定比例」的算法,是「未能列舉前次交易文件」的前提下才能夠簡單適用。依財產交易所得的正確算法,如果這間房子三年前買進價為三千萬元,那現在賣出價為四千萬元,獲利一千萬元(可以再扣除必要支出,算出淨所得),那麼就必須把這一千萬元,依照「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現值」的比例拆分,假設其土地公告現值三百萬元,而房屋現值一百萬元,房屋就占了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千萬元的獲利,房屋的部分要認列二五○萬元,再以四○%的所得稅率計算,要繳的所得稅就變成一百萬元,而不是十六萬多元了。下半年房市價平量縮由上述例子來看,高收得者(所得稅稅率四○%),過去約只要繳十六萬多元稅負,相對於獲利(一千萬元)來說,非常划算,自然願意進場買房,但未來,賺得多,課得也多,加上「財產曝光」及「查稅疑慮」的雙重考量下,進場購屋意願就大打折扣。對此,台灣房市下半年的景氣為何?莊孟翰認為,就以前的長多走勢來看,未來只有「六十分」可期待,且將面臨房價下修問題;黃舒衛指出,第三季房市表現,預計維持「價平量縮」的格局趨勢,因此,若屋主依舊過度樂觀的預期未來房價,致使買方價格認知持續擴大,成交量恐怕會陷入新低潮,未來價格修正的機會勢必擴大,應特別留意。實價登錄二三事由於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是配套的,雖然目前只實施實價登錄,實價課稅的實施日期還未定,但民眾還是擔心稅負會增加,內政部為此,在網站上舉例說明,特摘錄幾項民眾最在意事項:問:實際登錄對一般民眾有什麼影響?答:由政府公告的實際價格,對買賣雙方將更有「公信力」,買方可避免因不熟悉行情,遭有心人士亂哄抬價格,而屋主也不必擔心買方砍價,以致把價格拉得老高。實價登錄使價格公開透明,可縮短雙方對行情的探索時間,促進房市交易效率。問:土地實價登錄建置完成後,何時會作為課稅基礎?答:土地實價登錄制度建置完成,縣市政府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將根據登錄資料,將公告地價、公告土地現值和房屋評定現值調高到趨近實價,由於這三種價格是政府課徵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和房屋稅的基礎,未來價格趨近實價,可達到實價課稅的效果。但這牽涉到實價登錄制度建置完成時間、縣市政府調整的意願,因此何時能落實還要觀察一段時間。問:未來我只要賣房子,稅負一定會加重嗎?答:不一定。如果你因為換屋需求出售原有的自用住宅,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只要在賣屋後兩年內重購新屋,而且新屋價格比舊屋高,賣屋時繳交的財產交易所得稅和土增稅都可扣抵或退還。 實價登錄小常識1.不動產交易逾期沒申報或申報不實,罰3~15萬元,可按次處罰。2.10月起,民眾可於內政部地政司網站查得相關資訊。3.地政人員會事先篩選、查證有哄抬價格等疑慮的登錄案件,以1~50號為一區段公布,也會做去識別化處理以保障個人隱私。4.實價登錄於8月1日上路,並非8月1日之後成交簽約才需要登錄,而是以地政機關的收件時間作為是否登錄的判斷,亦即7月中旬之後的交易,若來不及 7月底前送地政機關辦理過戶,就可能要申報交易價格。(信義房屋提供)